富天会议室,陆佰的新歌《突然的自我》公放过一遍之后,这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我同意用最高的规格宣发。”
其中一个中年男子意犹未尽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很快,接二连三的赞同声出现,坐在首位的周娴静露出满意的笑容。
编曲精修完成之后,《突然的自我》这首歌听觉效果更上一层楼,陆佰的嗓音反而成了特点。
一开始周娴静在会议上提出要动用高规格的资源宣传陆佰新歌的时候,遭到了大家一致反对。
当她把歌放完一遍之后,反对的声音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歌手新歌的宣发等级除了看歌手本身的等级之外,还要看他新歌的质量来评估值不值得花大价钱宣发。
陆佰沉寂已久,但陈言这首歌
值得一试。
曾经一线顶流的陆佰,有着极其庞大的粉丝量,哪怕在嗓子出问题之后少了很多,但如果他能再出好听的歌呢?
他能再次翻红的话,无疑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目前看来操作得当的话,成功的几率不小。
会议结束之后,各部门开始有序的行动起来。
五月份陆佰携手耳东即将王者归来的消息不胫而走。
歌曲已经录制完成,而且质量很高在富天内部传开了,前几天收到通知会得到耳东歌曲的郝伊和薛安安听到之后有些意外。
两人最近没事就待在公司,随时准备去录歌,因为耳东是出了名的效率,答应写歌之后速度很快的。
她们可不想接到通知的时候在外地,让耳东等,第一印象很重要的。
这几天在公司里郝伊和薛安安经常碰面,有了共同话题之后关系进展很快,几天时间就处成闺蜜了。
这个消息出来的时候,她们俩正在休息室喝下午茶,顿时觉得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眼热。
是我们俩长得不漂亮吗?
说句前凸后翘,人美声甜不为过吧。
第一个给陆佰写是什么情况,不理解。
“耳东老师居然最先给陆佰前辈写歌,听说昨天录了整整一天呢,高层开会之后非常认可,动了最高等级的宣发。”
“是陆佰前辈的话我没意见,他太不容易了,以前没少指点我唱功,是个很好的人呢,我只希望能尽快给我歌就行了。”
“不过怎么看都是我们条件很好吧,竟然先选嗓子没彻底好的陆佰,真不知道这些作曲人心里怎么想的。”
“这种话你不要当我面说!”
“别呀,我也就在你面前吐槽一句,耳东是谁啊,我可不敢得罪。”
“你知道就好,没办法呀,等着被翻牌子临幸呗。”
“”
时间一晃几天过去,富天娱乐全力的宣发之下,到处都能看到陆佰新歌的身影。
一些早就不对陆佰抱期待的远古老粉丝也纷纷复活,开始在各个社交平台交流起来。
当然了,歌曲没正式上线之前,质疑声一直都不会消失。
陆佰嗓子受的伤是不可逆的,这件事在几年前发生的时候就人尽皆知了。
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最后富天迫不得已拿出了实质性的证据,这是家族遗传病,非人力可抗。
这才让暴怒的陆佰粉丝们偃旗息鼓。
再后来嘛,渐渐的就散了。
尽管病愈的陆佰之后依旧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之中,但后面推出的专辑可以看出他的嗓子真的回不到从前了。
难道有医学奇迹?
还是耳东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总之,不管是网友还是媒体,乃至圈内同行们的好奇心都被拉满了。
如果新歌真的质量过硬,陆佰翻红只在一瞬之间。
反过来如果还是之前勉强入耳的水平,那只能说富天这一波要遭大重。
有陆佰老粉丝是这么说的:
“突然的自我,陆佰突然来这么一手确实是突然,而且很自我,希望这首歌能打动我,不然我可要粉转黑了。”
五月一号,陆佰《突然的自我》在各大平台正式同步上线。
一些不太喜欢上网冲浪的人,是在这天点开音乐软件才看到陆佰有新歌上线的。
比如和毅,他是一个程序员,平时除了工作之外,几乎没什么空余时间。
和毅有个习惯,下午刚开始工作码代码的时候喜欢听歌来驱逐困意,让自己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
今天也是一样。
点开新歌榜,先把排名靠前的几首歌全部下载,然后再听。
别问,问就是单身程序员不差钱!
在浏览的时候轮播横幅出现在视野里。
【昔日王者陆佰携手天才作曲人耳东再度归来?】
耳东,哪怕再怎么不关注,前段时间热度实在是太高了,而且《后来》、《我相信》这几首歌几乎在哪都能听到,没法不了解。
一了解,和毅发现几乎耳东写的每一首歌自己都下载了,虽然有几首没那么喜欢,但歌的质量确实没得说。
让他惊讶的是陆佰这个名字,被称为乐坛最悲情歌手的人。
说起来大学期间和毅还是陆佰的粉丝呢,以前他的歌真的很好听,唱功声线都是顶级。
陆佰嗓子出事的时候,和毅刚刚大学毕业,后来他出的歌和毅每一首都下载了,歌声里依旧感情满满,但唱功真的和以前没法比。
算算陆佰好几年没发歌了吧,和毅没犹豫直接点击下载,算是缅怀一下青春和支持一下这位一直不放弃歌唱事业的老歌手。
怀揣着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以前的陆佰是真的很火很火,粉丝遍地的那种火。
很多粉丝都是抱着无论歌曲什么质量都一定会下载支持的心态点开的。
而且耳东这个名字也给了沉寂的老粉丝们一丝希望,也许、大概、说不定真行呢?
陆佰的粉丝大多已经毕业工作了,不差这一块钱。
如今声名正盛的耳东,总不可能无缘无故选择陆佰这样一个算是过气了的歌手来自毁前程吧。
【耳东出品,必属精品】
这个口号被他的粉丝们喊得当当响,他不可能自砸招牌。
媒体们就不一样了,早早的写好了两份稿子,一份吹,一份贬。
听完歌看看风声再决定发哪篇。
点开《突然的自我》,伴随着一阵悠扬的吉他,略带沙哑的声音穿过耳机直达耳畔,让人为之一震。
“这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