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东北外面得有零下二十来度,而在大兴安岭兄更是达到了零下二十度还要多。
85年的大兴安岭是伐木工人的天堂,那是伐木工常说的就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一车车木材输送祖国各地支援着国家建设。
在这个只要用力就能吃饱饭的时代,人人个个都有着一股子用不完的力。
在大兴安岭深处有一个小村庄,村里也不过几十户人家。一般这种几十户人家里大都是一个姓,村子也就用这个姓加上村就是这个村子的名字了。
这个村子也是这般,这几十户人家都姓陈,所以就叫陈家村了。
村子里好像发生了什么事,现在村子里十几个人聚在一起,要知道这村子也不过几十户人家,十几个人聚在一起那就是十几户人家聚在了一起。
就听到其中一个中年汉子高声说道:“爹,俺知道你心疼妹子,可也不能把这孩子生下来吧,要是生下来妹子的名声可就全毁了。要我说这孩子,不能要!”
“老二你这是说啥呢,到底是咱老陈家的种,咋不能留下来吗。”说这话的是一个比中年汉子还要成熟一点的汉子。从脸上看这汉子明显与那中年汉子有血脉关系。
这是其他十几个人都看向了人群中一个老人。这老人看来上了年岁了,满头的白发,虽然老了到看得出老人家腰板挺得笔直。脸上看一道一道的皱纹,但一脸的刚毅,仿佛是大兴安岭的冷风在石头上刻出来的面容。
那老人什么也没说只是一个劲的吧嗒着东北特有的旱烟。红铜得烟袋锅子里,旱烟叶一明一暗的闪烁着。等老人抽完了一锅子旱烟叶后开口了,也不知是抽烟抽多了还是什么,声音显得干干巴巴,好似一匹老布撕开似的:“这事要我说,留。”老人家声音虽然听着难听,说的少,但可以听出老人家的决心。
等老人家说完后,也不听周围的人说的什么,又说了一句“就这样,散了吧。”说完这句话后扭身进了屋子里了。周围人你瞧我,我瞧你的都渐渐的各回各家了。
等周围人走的干净后,在场刚开始说话的两个人也进了屋子里。
屋子是标准的东北屋子,那个年代的屋子大都都是土坯房子,土坯墙有够厚,所以可以隔绝东北那冻死人的寒风,屋子的窗户比一般北方的窗户小,也是为了住的暖和。
屋子里还像老年间一般,一进门是客厅两边是住人的房子,在院子里还有一个东屋。看的出这是一家六口住的,因为在北屋东西两个房中各有一个女人在忙活,就是不知在忙活什么。
两个中年汉子走进屋中看着坐在八仙桌左边太师椅上的老人,这时那个老二开口道:“爹,为什么啊,这不把妹子毁了吗?您老怎么这么做呢?”老人这是抬起眼看了老二一眼,就这一眼老二就闭上了他还要说的嘴。
老人这是看着老二旁边的人开口道:“老大,你说。”这时才知道这两个中年汉子是亲兄弟。
老大开口说:“咱妹子要是不想要着孩子的话,早就打了,还留到现在,要是现在生了,要是不要的话,小妹就得死!”老大说完话后看向老人,老人微微点了点头。就接着吧嗒他的旱烟了。
屋子里又陷入了沉默,“爹该吃饭了。”一句话打破了屋子的沉默。大儿媳妇端着一碗面走了出来。老人端着面稀里呼噜的吃了起来。两个儿子看到老爹开始吃饭,也不在多说什么,二人也去厨房挑了一碗面就着灶台也吃起饭来。老大开始吃饭时还问了一句“妹子那。。”不等老大问完老大媳妇就说道:“俺早就给妹子送去了,还多加了两个蛋。”听到老大媳妇的话,老大便不在说话,只是一个劲吃面。
东屋,东北独有的火炕,炕上躺着一位面容清秀的女子,这女子虽说面容清秀但十分的耐看,主要是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又黑又亮,好像把白山黑水的灵气全都装了进去,这双眼睛长在她的脸上就好似女娲造人时单单造了这双眼睛,又将这双眼睛按在了她的脸上。
女子身旁还有一个包袱,包袱里包着一个小孩,小孩好像才刚生下啦,全身都红彤彤的,也没有挣开眼。刚生下来得孩子都不会太好看,只有张开了才可以看出孩子的模样。
但女子不管这孩子是好看还是难看只是用那仿佛收进了白山黑水间的灵气的眸子慈爱的看着孩子。
“这是我的孩子,我和他的孩子。”想到这女子笑了。女子不笑除了眼好看外好似没什么特点了。这一笑才觉得这女子五官是多么的美。这一笑好像山间得微风吹过了正在开放的野花,吹过了山间溪水,吹到了春天到来的消息。就是那么的干净。
看着孩子她想起了刚才的事。想起刚才的事,她的眼睛笑容便消失了,她知道二哥是为了她好,所以才不让她留着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出生时村子里就有不少人议论,因为她爹的缘故,所以才压了下去。她跌是陈家村的村长,但能压多久,再说这孩子是她未婚先孕生下来的,家里人甚至都没见过孩子他爹。怎么向村里解释,在这个时代,尤其还是在大兴安岭深处的村子里未婚先孕是多么大的一件事。
要不然父亲也不会叫上村里能说的上话的人来商量这孩子的去留了。既然父亲说留那么就能给这孩子一个名分了。
可一想老爹那个岁数了还要帮她去承担她的压力,心中不由得一阵抽痛。想到这儿,女子心中下了一个决定。
一夜无话,第二天大儿媳妇去给三妹送饭,一进东屋就发现炕上没人。被子都叠的整整齐齐的。炕上还放着一封信。
大儿媳妇这时拿着那封信朝着北屋冲去,到了北屋正厅哆哆嗦嗦的把信递给了老爷子。老爷子疑惑的看了一眼大儿媳妇。展开信,就见信上写着“爹,我走了,您这个岁数了,不能让再让您为我操心了。勿念”
老爷子看完信后,不见什么举动。只是拿着信的手不住的颤抖。一会儿才对大儿媳妇说出一句“去,把你丈夫和你小叔子叫进来我有事找他们。”
大儿媳妇一脸疑惑的叫他的丈夫和他的小叔子去了,刚出屋门就听见老爷子说了一句“孽障啊孽障。”
等两个儿子从外面回来后还互相说到“咱爹怎么了,为啥叫我们。”
进了屋子老爷子把事给他两说了。就只见老二说:“我去找三妹,应该还没有走远,再说这冰天雪地的,再冻坏了。”老大也是一脸着急的表情。
“不用了,你们三妹把她的乌拉草和紫貂皮衣带走了。”老爷子这是开口向他的两个儿子说到。
“那也不能不找吧。那是我亲妹子啊。”老二听他们爹说完后急得蹲在地上抓这头发说到。
“女儿长大了,不能再关着她了,找回来又能怎么样呢,她也是为了这个家和她的孩子。”这是老爷子再次拿起了他的烟袋吧嗒起起来了。
听着老爹说的话老大和老二都不说话了。这时就听见白山黑水间独有的曲子从他爹嘴中唱了出来“走一里呀
书馆门前两棵槐
见岭上有个樵夫啊
有个樵夫在砍柴呀
他为何人把柴砍
你送何人下山来
他为妻子把柴砍
我送贤弟下山来
走二里呀
过了一山啊又一山
眼前来在
眼前来在凤凰山
山路两旁
花正艳
采来一朵
插鬓边
叫声梁兄你来看
你看我像不像个女婵娟
贤弟身为男子汉
不该恋草把花贪
走三里
山路两旁百花开
小蜜蜂成群结队
成群结队飞得欢。。。。
这是陈三妹抱着刚出生的孩子走到了大兴安岭深处那个小道观门前
只听得吱呀一声道观门被打开,里面走出来一位不知多少岁的老道士。老道士看着跪在门前的陈三妹,又看了看陈三妹怀中的婴儿,说了一句:“尘世人,不该带红尘到净地,坏了出家人的修行可是大罪过。”
陈三妹看着老道士说到:“只求有一地安身。”老道士叹了一声气:“是命还是运,是孽还是缘。进来吧,这孩子我收了,至于你,一夜风霜到此,终是伤了根本。生这孩子去了半条命,到这半条命又去一半,唉,你不该要这孩子的,有了因便有了果,这孩子是你的因也是你的果。”
说到这老道士又叹了一声气“终归不能让这孩子没了娘,我留你三年,让你陪这孩子三年算是让他感受了母爱,也是为你跪雪一夜的回报。”说完后就见陈三妹的身子慢慢软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