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空窍是一个新人类进化的所在,如果空窍被毁,一般很难修复。
如果元灵被灭,那也就代表着以后连重新聚集元气,重建空窍的机会都没有了。
所以,这两个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一般在超凡级拥有道行的攻击之前,除了那些宇道、魂道等的特殊攻击,「几乎」没有能够破坏或者伤害空窍的力量。
这其中不包括空窍的主人,他可以空窍元气冲破空窍的窍壁,并控制窍壁不修复,人是完全可以自毁根基。
当然,如果空窍的主人大开空窍的开口,让别人的生命波动大摇大摆的进入空窍也是可以破坏的。
不过方源显然不是为了自毁根基。
他在空窍开出的这个洞口的附近极力用空窍之中的元气冲上,将空窍的破口堵上,并挤压。
好比一面用泥土堆建的墙壁,如果在其中央开个洞,必然会对墙壁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
如何才能在墙壁被开洞,但又能有一定的坚固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在洞口的周围糊上泥土,并撒上水。
这样虽然达不到原本的强度,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把墙壁的坚硬程度在被开了个口的情况下大大增加。
方源就是如此,在自己的空窍之上开个足有一米的口子,并用元气打磨和填充空洞边缘那些不平整的地方。
空窍之外三两米的位置都是淡薄的灰雾,冲出空窍的元气在三两米之外,出现在方源的血瞳空间之中。
方源没有诧异,如果是一个正常人,这样做了,空窍的元气就会出现在体外。
但方源的空窍被血瞳容纳,出现在血瞳之中也就很合理了。
空窍被冲破的窍壁碎片迸溅而出,但并未冲出淡薄黑雾。
而是在刚刚冲出空窍的一瞬间就被方源牵引着融入附近的空窍窍壁。
在方源空窍开出洞口的位置增加一些厚实程度。
一般来说,空窍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可以是最开始的圆形,也可以是五角体、三角体、正方体。
不过那些更耗费黑雾的使用,并且不能最大限度的扩大空窍,一般不是二臂就不会那么干。
但方源把空窍空洞位置增高一些不是没有原因的。
他把空窍开个口子,必然会把附近的坚固度减低,增加厚度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持空洞。
至于为什么在自己的空窍上开个口子
一般的四阶以上的进化者哪怕不开口子,也能汲取空窍里面的元气,就像是空窍能够吸收外界逸散的元气一样。
但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水球,在上面用针开一百个小孔,倒不如直接拿剪刀、匕首直接开个大洞。
二者一个是透过空窍的窍壁缓慢渗出元气,一个是直接通过空窍上被自家主人开辟的窍口,谁满谁快就可见一斑。
方源没有犹豫,他没有把所有迸溅出去的空窍窍壁的碎片全部融入窍口,他留下一些小的碎片。
他控制着这些小碎片和空窍里的元气融合,形成一个类似塞子的物品。
上大下小,小的是空窍窍壁组成,大的由元气组成,二者的中间相交辉映,彼此不分,正好可以塞住空窍上面那个被方源开辟的洞口。
只见方源意念一动,直接塞上去,在空窍内壁出现一个凸起。
“呼~这样就不用担心元气逸散了”
方源的元灵长呼一口气,这塞子其实是可以不用的,只是现在的方源等阶太低,只能先勉强使用着。
接着,只见方源控制着空窍中的元灵释放生命波动,逸散至空窍之外,甚至还超出空窍之外的那些黑雾些许。
生命波动不似元气,离开淡薄黑雾不会消散,而是形成实质到可以肉眼可见的生命涟漪,就是很短罢了。
方源再次打开空窍上的那个塞子,让生命波动带着元气冲出空窍,在空窍四周的淡薄黑雾上畅游。
元气有色近乎无形,一般出现,若是无生命波动的生物相融便会使其进化。
若是植物则会产生「活着的特性」,也就是所谓的修炼成精。
若是死物如砖石土泥等,若能长时间浸染,也会变得神异,最起码也会变得更坚实。
而一般情况下不管是人还是动植物,都无法控制「元气」。
但是此刻,方源却是控制着生命波动,让这些涟漪载着不少元气在空窍外的灰雾畅游。
与此同时,方源的体内也有一股暖流形成,在空窍外的元气移动,他的体内的暖流也在移动。
赫然!这所谓的灰雾并不是意义上的灰雾。
而是等比代表着方源的身体!
所以那些元气出体,又无生命波动控制,所以才会逸散!
当然,这也是往外冲的原因,要是对面有人,他的身体就会自主吸收一部分
而这也就说明了生命波动的重要性,它就像是一艘艘船,在海上载着货物移动。
原本的元气应该会被方源的身体自主吸收一部分,但是此刻却在方源的指挥下一路行走,毫无吸收的意思!
之前的吸收晶核大多都是吸纳部分元气,以及逸散掉大部分。
而一般如果不在空窍上开洞的,都是控制着整个空窍的表面渗出元气,然后再整体洗涤身躯。
但方源直接就是自己开个运河来吸收,孰强孰弱就可知一二。
方源没有洗涤血肉、骨骼。
而是选择率先洗涤经脉,也就是所谓的神经,反应神经,以及大脑部分。
当然,元灵就大致的代表了大脑,但这些都是没啥用,等阶高了,没有脑袋也能活。
不过这些都要到超凡级才能解锁了
从某种理论来说,四阶的「人类」「进化者」极限速度能够达到每秒/150米,以及16000公斤的力量,身体的神经反应速度可以反应子弹。
同时自身的生命波动直线大致观察范围近200米,如掌上观纹的范围则有10~20米,一般按照自身的不同而不同。
如进化者则通常有15~18米,直线大致探知则是150~180米。
而自然系的在森林中,土系的在大地上,冰雪系的在冰原海洋中,都能大幅增加探知范围。
但若是不再自身有增幅或者克制的情况下,一般都在15米上下的掌上观纹,以及180米左右的直线大致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