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毕躲在山洞中瑟瑟发抖,因为暴风雨已经持续了一天一夜了,沙漏告诉他,如果他昨天答应了张辽今天出发,他要承担多大责任。
当张辽下过决定后,那种神奇的能力再度消失,所以张辽开始研究,这能的冷却时间。然而两天过去,依旧没有发现规矩。
张辽看到风和日丽的海景,决定再次出征。
然而就在所有人登船后,一艘轮船摇摇晃晃的从远处驶来。张辽立即立即命船队开拔迎了过去。见到是蒯岳操控的船,张辽隔海怒道:“混账!为何不鸣炮报位置!”蒯岳通过望远镜似乎看懂了张辽的斥责。命船上的满甲营向张辽汇报没炮弹了。
张辽得知情况后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欣喜,这样的话只剩下一只船没有找到。于是张辽命船队调整队形正式出发。
这一次张辽的船队没有那么轻松,需要经常停下来调整,有的轮船受损,技术人员表示长时间行驶有抛锚的风险。张辽也趁停泊的时间补充肉食。都是辽东汉子,吃个鱼自然不在话下。只是张辽看着全员都吃上了蓝鳍金枪鱼,想来这个时代这个物种也没太濒危。大大的减轻了张辽的负罪感。
日子就这样持续了十余日,终于发现了一个岛群。
张辽的能力依旧没有恢复,可是面对有机会补充淡水的地方怎能轻易放弃。毕竟蒸馏水那东西主要是设备用,人还是不要多喝。
张辽看着七月的烈阳,命两百满甲营卸甲登岛,两百神臂营随行。
典韦手里没有再提着羊腿,这让张辽不太舒服,有酒有肉这么简单的需求他如今已经做不到了。
除了海龟和巨蜥,再没发现什么活物了。找到水源后张辽便打算回船等士兵们运水。可一根藤蔓倔强的拦住了张辽的脚步。张辽的突然又恢复了能力,隐约能看到土里的木薯,张辽蹲下身子小心的挖掘,典韦想替张辽动手却被张辽一把推开。最终,张辽挖出来一根棍子,张辽失望叹道:“不是红薯吗?”正打算扔了木薯时,看到典韦等人头上的光团闪烁的极为频繁。张辽看了看手里的木薯,回想到这玩意是不是也能高产,于是下令让士卒们小心挖掘。于是在这不规则的山林里士卒们足足挖出来三千斤。
张辽命人取来锅,将清洗去皮的木薯蒸了两刻钟,分给一些士卒试吃。一个满甲营士卒叹道:“这口感,这是当地的芋头吗?”
张辽脑子瞬间宕机盯着那个士卒道:“你说辽东有芋头!亩产如何!”士卒回到:“我是在徐州吃过的,听当地人说,亩产特别不稳定,少的时候几十斤多的时候几百斤。”听到这里张辽就放心了。如果本地就地就有好良种,自己奔赴万里的意义呢!
于是见士卒们吃下后没有不良反应,而士卒们也表示味道还不错,大块大块的吃起码比芋头方便。
于是命士卒打造大型木匣,把这些根系都移栽进去交给船上的植被人才照看。当张辽等人补水完毕准备离开时,听到远处传来炮声。没等张辽动身,负责警戒的黄忠先赶到了事发地。
船长郑海看到情形也是头皮发紧,只见轮船被困在岛礁里。目前还看不出船体是否受损。
于是黄忠打算登岸询问情况,然而没想到在这里不仅遇到了船长林栋还有甘宁的海军。甘宁赶下船看着他的手足兄弟和老船员泣不成声。为了寻找遭遇风暴的返辽船队,甘宁亲率护卫舰队总计两万人四处搜索,然而能回到好旺角的只有不到五千人。而在这个岛上,甘宁又找到了他的兄弟们,虽然只剩下一千多人,但是劫后余生的喜悦只有在见过亲人后才会感觉真正落地。而甘宁无疑就是他们的亲人。
张辽懒得看甘宁和一群大老爷们儿腻歪。问道船长老毕,怎么能把轮船弄出来。听了老毕的办法后,张辽也只能试试看,叫来了其他六艘轮船,绑好绳子后,待涨潮时七艘轮船同时发力将林栋的轮船拉了出来。经过查探还能行驶。于是众人协助林栋快速维护船只,岸上的人也开始转移,而甘宁在张辽的注视下送走了一位位战友。张辽把骨灰罐递给甘宁道:“你还记得他是谁吗?”甘宁接过罐子毫不犹豫的在封条上写出一个名字。这才回道:“不会忘的。”
处理了后事,张辽终于轻松下来,他带来的所有人都找回来了。
于是张辽意气风发,直逼秘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