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感慨:“上帝啊,我们终于知道您的名字,我们赞美您,希望您能够继续保佑我们,保佑人类!”
说完,主持人和众人不约而同的在胸前合起双手,面向陈思源祈祷。
看着人们都向着自己祈祷,陈思源顿时愣了一下,神色有些惊讶,但他很快就知道,人们是把自己看做被上帝选中来帮助人类的人,就如同耶稣一样,所以受到了人们的祈祷。
主持人继续问:“那么作为被上帝选中的人,您有什么话想要对人们说?”
陈思源酝酿了一下,然后说:“我希望各个国家之间放下偏见和傲慢,能够包容各自价值观的不同,用坦诚的态度对待彼此,这样人类才不至于陷入战争之中。”
“就目前而言,对人类至关重要的是可控性核聚变技术,因为只有掌握可控性核聚变技术,人类长久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人类的能源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所以借着这个机会,我希望西方科学家参与中国的可控性核聚变项目,为中国提供西方智慧,同时也是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
几天后,陈思源又受邀前往秦皇岛上,参观中国新建的超级对撞机实验基地。
等陈思源乘车抵达时,拱形的大门缓缓开启,伴随着刺耳的警报声,他看见实验基地昏暗的内部,不远处就是一部电梯。
乘上电梯,陈思源按动了0层的按钮。等电梯门开启,巨大的玻璃和巨型显示器映入眼帘。
或许是听见了电梯的声响,一位身穿白衣的科研人员停下了工作,向陈思源他们走来,脸上还带着热情的笑容。
他说:“陈思源,欢迎来到超级对撞机实验基地,我是责任人张超凡。”
说完,张超凡与陈思源握手。
陈思源脸上出现了难得的笑容:“很高兴见到你,张超凡。”
张超凡介绍:“超级对撞机刚刚建造,一切还在准备工作,对撞机管道还在进行调试检查工作。”
陈思源说:“听说超级对撞机项目是王贻芳院士亲自审批下来的,这个项目王贻芳院士肯定非常重视,我还想亲自见见王院士,不知道他在不在实验基地?”
张超凡稍微低下目光,神情显得些许悲伤:“这个项目是王院士最大的愿望,用了十一年时间总算建成,可惜现在王院士已经退休了。”
陈思源不由感慨:“这样啊,那还真是可惜了。”
“自从你出名之后王院士就特别关注你,说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中国的骄傲,他知道你一定会来,还让我转告你。”
“转告我什么?”
“他还让我转告你,如果你以后有需要,超级对撞机可以交给你用于科研。”
这让陈思源倍感意外,眼睛忽然睁大了一些问:“真的吗?”
张超凡点头,眼睛里透露出真诚的目光说:“当然是真的。”
这让陈思源更加高兴,嘴巴张开,露出欣喜的笑容说:“那真是太好了!”
张超凡也感到由衷的高兴,他带着陈思源走到玻璃旁边。陈思源向下一看,看见位于地下的巨型对撞机管道,呈环形,从两端一直延伸出去。
张超凡说:“这就是粒子加速管道,总长度为七万米,比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要长两倍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粒子对撞机,对撞所产生的能量将高达2008万亿电子伏特,接近宇宙大爆炸的千分之一秒所释放的能量。”
陈思源惊讶道:“竟然高达2008万亿电子伏特!”
“但每次对撞实验后都要利用超流液氮进行长达一个月的冷却工作,除此之外,每次开启进行对撞实验的耗电量更是高达每小时八十万千瓦,预计每年的投入资金将会超出一百亿。”
听到这里,陈思源陷入了深思,他知道后期投入资金将是一个无底洞,而且维持这个实验项目也将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和反对。
看着陈思源伫立在原地,目光低垂,张超凡问:“陈思源,你在想什么?”
这时陈思源才回过神来:“我只是在想,这样一个宏伟的项目,它和可控性核聚变一样承载着人类突破基础科学的希望,却任然要受到包括杨振宁院士在内诸多科学家的反对,这实在是太悲哀了。”
说完陈思源长叹了一口气,张超凡能感受到深深的无奈,也陷入深深的忧伤。
默默承受了一段时间,陈思源的心情才逐渐恢复平静。
次日,陈思源乘车来到安徽合肥市科学岛上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参观中国超环(EAST)。
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所长王刚、副所长杨正强、高级工程师李爽已经准备好迎接陈思源的到来。陈思源刚下车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然后与他们一一握手。
李爽微笑着说:“欢迎您来参观,陈思源先生,由我带您参观进入实验基地进行参观。”
“好。”
陈思源跟随刘爽进入实验基地,先是参观了中控区。这里的电脑非常整齐的排列着,前端的长方形超大屏幕上,实时记录着各种各样的研究数据。
参观完之后她带着陈思源来到第二层。陈思源很快看见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那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装置,整体呈圆筒状,有很多细管与之相连,乍一看就像一个巨大的煤气罐。
她带着陈思源走到栏杆旁边,近距离观看了一番。
她向陈思源介绍:“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高为11米,直径为8米,重达400吨,真空室直径为185米,2021年5月8号的时候已经实现12亿度燃烧106秒等离子体运行,而目前它已经实现在7000万度稳定运行1056秒。”
“1056秒!”
陈思源惊讶得张大嘴巴,脸上的惊讶马上转变为喜悦,又说:“这么说它会比欧洲的ITER更有希望实现可控性核聚变!”
“是的,它虽然没有达到自持燃烧的标准,但是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实验得出了维持更长时间超高温等离子体的方法。”
“嗯,我相信它取得的重大意义将会为实现实现可控性核聚变的道理变得更清晰,而且在位于成都的中科院等离子所,环流器二号M装置建成之后,它可以利用东方超环的实验数据进行更持久的核聚变燃烧。”
“而核聚变的物理基础是等离子体物理,但等离子体学科本身建立时间不长,许多理论也是借着可控核聚变的需求才发展起来,因此到目前为止,整个等离子体物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尚不完整,许多问题还有待探索。”
听完之后陈思源说:“没错。”
刘爽接着又说:“可控核聚变从真正开始研究到现在只经过了60年的时间,在这60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如何约束住高达几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因为要想发生核聚变反应,至少达到这么高的温度;可是当今最耐热的材料不到1万度也会熔化气化,在利用磁场和惯性来完好约束等离子体的道路上,人类已经用了60年多。在这个过程中等离子体物理学家们尝试了许多磁场形状,通过计算、模拟、实验多种手段来寻找更好的磁场形状和运行参数,到目前为止,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