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瞒得知竞争对手推出低价类似产品的消息后,立即召集了公司的市场和研发团队开会。
会议室内,气氛紧张而压抑。市场部的小刘首先发言:“吴总,对手这次的产品在价格上确实很有优势,已经有不少客户向我们咨询,表现出了对他们产品的兴趣。”
研发部的老王接着说道:“从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他们的产品在功能上与我们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一些细节和性能上,还是不如我们。”
吴瞒双手撑在会议桌上,目光坚定地说:“那我们就要突出我们的优势,让客户清楚地看到我们产品的价值所在。”
吴瞒决定亲自带领市场团队,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深入分析。他们收集了大量的用户评价和产品数据,仔细对比了双方产品的差异。
“大家看,虽然他们价格低,但是在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上,存在明显的隐患。”吴瞒指着一份分析报告说道。
随后,吴瞒组织了一系列的市场活动。他们邀请了一些权威的行业专家对两款产品进行评测,并将评测结果公之于众。同时,在各大销售平台上,详细列出了自家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对比数据,突出了自家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的优势。
然而,这些举措并没有立刻带来显著的效果。客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依然很高,公司的销售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吴瞒意识到,仅仅强调产品优势还不够,还需要在价格策略上做出调整。他与财务团队经过反复的核算和讨论,决定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活动。
“我们可以采用套餐组合的方式,降低客户的购买成本。同时,对于老客户给予一定的折扣和回馈。”财务主管提出建议。
吴瞒点头表示同意:“不仅如此,还要延长产品的质保期,让客户没有后顾之忧。”
在实施新的价格策略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内部的阻力。销售部门的一些员工担心优惠力度过大,会影响公司的利润。
吴瞒召开了内部沟通会议,耐心地解释道:“这是一场短期的阵痛,但只有保住市场份额,我们才有未来。大家要相信,只要我们挺过这一关,未来的回报会是巨大的。”
与此同时,吴瞒加强了与客户的直接沟通。他亲自带领销售团队拜访重要客户,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在拜访一家大型企业客户时,对方的采购负责人一开始对吴瞒的产品还有所疑虑。吴瞒详细地介绍了产品的特点和新的优惠政策,并现场演示了产品的功能。
“您看,我们的产品不仅性能优越,而且现在的价格和服务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吴瞒诚恳地说道。
最终,这家企业决定与吴瞒的公司签订大额订单。
随着一系列措施的逐步推进,公司的销售情况开始有所好转。但就在这时,公司的资金链又出现了紧张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