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逆子:老朱我来教你当皇帝 > 第1章 我是朱标

第1章 我是朱标

    清晨,大明东宫寝宫里,传来一阵狗叫般的笑声。

    老子居然穿越了,穿越成洪武元年十三岁的朱标。

    那个传说中地位最稳固的大明太子朱标!

    而且,还绑定了《神匠的传承》系统。

    自带两项技能:

    一,主动技能,感知识别,发动技能,可感知到方圆10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元素,并加以识别。

    二,被动技能,眼精手准,眼睛比尺子还要精确,眼到手到。

    都是跟匠人相关的技能。

    虽然什么实物都没有,都是一些技术类的知识。

    感觉只要给老子足够的时间,老子能手搓航母,手搓登月飞船。

    这样的身份,这么丰富的知识储备量,就问,还有谁?!!!

    一阵狂喜过后,静下心来。

    不对啊,我虽然是朱标,太子地位虽然稳固,但只活到37岁。

    没穿越时,没怎么认真思考过,现在自己成为朱标,仔细想想,好像,朱标并非自然死亡。

    自己未来的媳妇常氏,诞下朱允熥后,过了十天病亡。

    自己的大儿子朱雄英,跟着一起视察漕运,就染上病,回来后病亡。

    自己去关中、雒阳考察迁都事宜,就染上风寒,半年后不治身亡。

    都市传闻中,都说是吕氏下的毒手。

    一个小小吕氏,她有那么大的能量吗?

    不,这绝不是吕氏一个人所能办到的。

    应该是她背后,站着整个文官集团。

    现在仔细想想,应该是自己那个便宜老爹朱元璋,造成的这一切。

    在常氏薨之前,掀起过空印案,斩杀很多官员,也不知道几千还是几万,总之很多。

    显然是从这时开始,结下血海深仇,使得皇权与文官集团,成为不死不休的对立面。

    老朱大权在握,不敢明着来,就只能背地里使用诡计,把大明改造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把文官集团的代表吕氏,嫁入东宫。

    只要诞下皇孙,常氏就成为夺嫡的阻碍。

    除掉常氏,那么接下来阻碍夺嫡的,就只剩下朱雄英跟朱标本标了。

    有朱雄英在,吕氏之子就永远不可能拥有继承权。

    只要朱雄英还在,吕氏就永远不可能被扶正。

    所以,朱雄英必须消失。

    只有朱标本标在,才能把吕氏扶正。

    等到吕氏被扶正后,那么朱标本标,就成为夺嫡的最大的阻碍。

    所以,下一个目标,就变成了朱标本标。

    下手早了也不行,朱允炆还没长大,那样老朱会把太子之位让给其他嫡子们。

    只有等朱允炆长到一定年龄,讨得老朱的喜爱,这时老朱也老了,才是对朱标本标动手的最佳时机。

    所以,洪武二十五年,老朱应该是看到江南文官集团的强大,才有迁都的想法。

    派朱标考察迁都地点,就成为他们下手的最佳时机。

    这时再一齐发力,推朱允炆获得皇位继承权。

    再把同样拥有继承权的老二老三,先后搞掉。

    同时,老朱为了给朱允炆的上位铺平道路,必然会对淮西勋贵下手。

    蓝玉案使得老朱一家,彻底失去了武将的人心。

    如果不是老朱驾崩了,估计他们还会向老四老五开刀,把所有拥有继承权的皇子,全部消灭。

    老朱的驾崩,也是士族集团集体向老朱家发起报仇的开始。

    所以,老朱的那些儿子们,一个一个死的都很惨。

    也幸亏老四朱棣雄才大略,否则,大明王朝究竟能延续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这个世界太可怕了,尤其身处高位,位置越高,就越是杀机四伏。

    还不如当个小老百姓来的悠闲自在。

    然而,自己已然身为大明第一位太子,已经置身旋涡中心,再想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已然不可能。

    想要好好的活下去,只能把大明朝野内外,给彻底的改造一下。

    使得不再像原本的历史那样,君臣对立,整个大明都处在高压之下。

    这一切的根源,深挖起来,就只能说,老朱不会当皇帝。

    要想彻底的改造大明,就要先从改造老朱开始。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空印案,为何成为老朱大开杀戒的导火索?

    原本只需诛杀首恶即可,老朱大搞诛连的逻辑在哪里?

    难道只是因为官员串通一气,欺瞒老朱,就要大开杀戒吗?

    这个逻辑想要成立,首先建立在,在此之前,老朱就已经对官员极度不满之上。

    感觉官员已经欺瞒过他一次,给他带来巨大的损失。

    然后空印案,让老朱感觉到,又一次被欺瞒,还是在盗取老朱的家底。

    只有这样,大搞诛连的逻辑,才更加说的通。

    那么,又是什么样的事件,才导致老朱对官员极度不满的呢?

    目前能肯定的是,在空印案之前,一定还发生过什么事件,导致老朱对这群官员极度不满,才使得空印案,成为老朱忍无可忍,才会借着这个由头,大搞诛连。

    究竟是什么事件?

    究竟还发生过哪件大事?

    想要彻底的根治顽疾,就必须找到病根。

    可是,朱标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洪武朝,在四大案之前,还发生过哪件大事。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早知道能穿越,高低先把明史给背下来。

    这时,门外传来太监的声音:

    “殿下,该起了,不然该迟到了,奴婢进来伺候殿下更衣可好?”

    算了,想不起来就不想了。

    总之问题的根源,出在老朱收不住刀上面。

    自己想要活下去,把《神匠的传承》全部掌握,并施展出来,就必须好好的教一教老朱,该怎么样当好一个皇帝。

    “进来吧。”

    太监张桂,领着两名宫女,端着铜盆进来,伺候小朱洗漱更衣,用早膳。

    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简直太得劲了。

    所以绝不能中道崩殂,一定要从改造老朱开始,改造大明。

    “咱东宫,还剩多少钱了?”

    “奴婢这就去传总管太监过来。”

    “不必了,呆会儿孤亲自去瞧瞧。”

    熟饪技术发展到明朝,已经很成熟了。

    虽然早膳做的十分不错,奈何心中有事,没有胃口。

    草草吃完,就去查看东宫内帑。

    东宫现有黄金120余两,银30余两,铜钱3200余贯。

    现在是洪武元年,大明宝钞还没有发行,都是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