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毅:“宋大人打算如何教化百姓?”
衍圣公得罪不起,正好出来一群能得罪起的。
宋濂:老夫知道,老夫一开口,你们就得喷我,所以,咱不说话,咱让孔老登来说。
把脸转向孔学希。
孔学希:“应由朝廷拨款,广建书院,广招天下童生,入学读书。”
藤毅:
“我大明在册户籍1000万余,不说家家有孩童,起码十之八九吧?”
“就是八九百万童生;衍圣公以为,该建多少书院?请多少先生?花多少银子?”
“才够教化天下八百万童生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倘若只建一部分,许一部分童生就读,”
“那么其他想读书而不得的百姓,会如何看待朝廷?如何看待陛下?”
“他们会不会以为,陛下不把他们当大明的子民看待?”
孔学希不禁冷汗直流。
就知道这件事情会遭遇极大的阻力,就知道办不成。
果然,上来就给老夫扣一顶分裂江山,祸乱天下的大帽子。
这还让老夫怎么说?再说下去,这衍圣公之位,是不是该换人了?
宋濂等人:太子爷,不是老夫等人不卖力,这种事情用屁股想也知道,根本不可能达成的,满朝文武,包括皇上,都不可能赞成,都会极力反对。
是你自己昨天,信誓旦旦的保证过,国库会出这笔银子的,可不是老夫等人说的啊。
咱只能帮你到这里了,剩下的,你自己来吧。
老夫也很想看看,你凭什么让国库出这笔钱。
众人都不开口了,朝堂变得鸦雀无声。
老朱:咱好容又让干瘪的国库,再次充盈起来,你却让咱拿出来,给全天下的童生盖学堂?这不是想在铁公鸡身上拔毛吗?你在想屁吃呢?
“怎么?怎都不说话了?”
孔学希:老夫说不过他,老夫等你家小朱出来说话。
藤毅:这老匹夫,在学问一道上,啥也不是,就是地位太高,招惹不起,点到为止就行了,所以,该散的散了吧。
众人正等着散朝,突然,小朱清了清嗓子,嘿嘿一笑。
“父皇,儿臣心中有一疑问,可否许儿臣问问?”
这逆子早起该是偷吃东西了吧?你不饿吗?还想继续叨叨个没完啊?
“有话快问。”
小朱转向群臣,嘿嘿一笑,用讨教的语气:
“孤想问,大明,是否禁止百姓读书?”
藤毅:“我大明从未禁止过百姓读书,相反,我朝陛下十分之鼓励百姓读书,为此还特地下过几道政令。”
否则,孔学希这老登,就不会官拜正一品了,啥也不是,还站着一个茅坑。
“那么,读书识字的百姓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自然是多多益善。”
“为何?”
“因为,读书的人多了,人才自然而然就会变多,人才多了,就更能择优挑选出更多的贤臣,就更能治理好天下。”
“既然有这么多好处,那么,衍圣公此举志在为国为民……”
孔老登:“殿下圣明,臣为国为民之心,天地可鉴。”
“孤想问,如此好事,朝廷为何不愿支持?”
“殿下,非是朝廷不支持,实在是国库里没钱啊。”
“当真没钱?”
“当真没钱。”
“那好,如此功在当在,利在千秋,利国利民的大事,既然朝廷拿不出这个钱;索性,衍圣公,孤跟你合伙单干吧?孤出钱,衍圣公出人,如保?”
孔老登:只要有人肯出钱,人咱有的是,凭咱孔门世子的名望,只需振臂一呼,必有万千文人响应。
只要太子出得起钱,又何必非让朝庭去做呢?还要过这群老匹夫的鬼门关。
只是,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啊。
“殿下,如藤尚书所言,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啊。”
“为了天下万民得以蒙学,为了给朝廷培养人才,孤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您就说,需要多少钱吧。”
对啊,太子前几天平倭回来,可是给大家分了三千万两银子。
太子这么的阴险狡诈,怎么可能不给自己多留一些呢?还能都拿来分了不成?
“主要是前期买地,建学堂,筹备桌椅板凳,投入甚众,如若这些置办妥当,那么剩下就是书本费,还有教书先生的束脩了。”
虽然有1千万户,哪有800万学生啊,起码有一部分太小不适龄的;还有一部分超龄的,宁肯干活也不会跑去读书。
最多最多500万。
再去掉偏远地区的,这年头城市周边的人口才有多少?
能有200万就已经顶破大天了,估计连一百万都不会有。
100万人,平均100人一所小学校,也不过1万所学校而已。
如果是朝廷主持兴办,地钱不用出,各县把属于朝廷的地腾一块出来。
主要的费用出在建设上面,
这年头工钱少,材料费也不贵,建一栋简陋点的小学校,有几百两银子足够所用。
还有书本笔这三者。
江北工业园区,已经造出便宜的纸,还在造铅笔。
小学生用32开的小本就行,1文钱能买5本,笔1文钱能买10支。
一名学生一学期下来,有20个本子,10支笔,用不完的用。
在一名学生身上,仅需花费十几文钱。
一百万人,一年2万5千贯钱足够所用。
当下一名教书先生,一年才4两银子。
给他们涨点工资,1个月1两,一年才12两。
一个学校往多了算,安排10名先生,教100名学生。
最多需要120万两银子。
看来,办学校,老师的工资才是最大的开销。
偌大一个大明,一年拿出200万两银子,普及一下初级教育,这很过分吗?
就是前期投入太大,建一万所学校,怕是要投资千万两银子。
周宗昨天一回去,就估算过投资额。
面色凝重的道:
“殿下,若在各州府县普及,怕是没有上千万两银子不成,只能一步步来。”
藤般:老夫闭眼一算,就知道此事若想办成,没有上千万两银子,根本不可能完成。
来吧,你不是要跟孔老匹夫合伙吗?你要是敢答应,看老朱不把你腿打折才怪。
那可是上千万两啊,这笔钱投到军费上,都够北伐五六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