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逆子:老朱我来教你当皇帝 > 第55章 八方英才馆续建

第55章 八方英才馆续建

    小朱:“总之,今日孤有公务在身,你们是东宫的属官,你们是想随孤一起去处理公务呢?还是在此帮孤批阅奏折?”

    我们一群老家伙,肯定是希望呆在东宫,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啊。

    听这话的意思,分明是想让我们帮你去处理公务。

    也罢,倒要看看太子倒底要忙些什么公务。

    “臣等既为东宫属官,自是以协助殿下处理公务为重。”

    “那就,你们不需要换身衣服吗?”

    “殿下是想臣等换,还是……”

    “那走吧。”

    于是,小朱领着四个老登,身后跟着王胜等一众侍卫,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出得东宫。

    直奔皇后大道街道办公室,找到福伯。

    “老仆拜见太子爷。”

    “免了,孤今天不以太子身份,而是遵照父皇旨意,今天是记者。”

    “何为记者?”

    “总之,孤要创办大明报社。”

    “不知需老仆做些什么,请殿下吩咐。”

    “孤要这条街上的一家铺子,要大,一定要大。”

    “诺。”

    “然后,把之前的第一第二第三建筑公司,重新给孤把人找回来,重新开办起来,孤要继续兴建八方英才馆。”

    老子现在握有天下第一的舆论权,身后又有瀛洲、耽州这两个大后方,做资源保障。

    往后,谁敢跳出来跟老子抢资源,老子让天下人把他给骂死,看谁还敢抢!

    福伯一听,八方英才馆又要继续兴建了,那可是咱最大的脸面啊,从二品英才,整个馆里面,数自己最有排面。

    “诶,诶,老仆立刻就把人拉回来;还有吗?”

    “此外就是,找几位英才匠人,孤要制作很多很多的铅活字,孤需要一个全大明效率最高的印书坊。”

    “诺,老仆记下了。”

    “记得让木匠们,多打造一些方便书写的桌椅,供报社使用;尽快把印书坊开起来后,记得多多的把笔纸送过来。”

    “诺。”

    “就这些了,孤要去公干了,福伯您先忙着。”

    忽呼拉拉一群人,又从办公室里出来。

    宋濂:“殿下,那大明报社为何物?”

    “就是我父皇还有诸位先生们,不是要广开民智,开办蒙学吗?”

    “是啊。”

    “为了丰富广大万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特命孤发行一种,类似于邸报一样的刊物,但此报所面向的乃是天下万民,上面除了刊登时政要闻之外,还会征集天下文人雅士的大作,如诗词歌赋,文章之类,为天下文人搭建起一个展示文才的平台,好让天下人都能得以瞻仰。”

    “吾皇圣明,此报一出,将是天下文人之幸事,也是天下万民之幸事,妙哉,妙哉,当真妙哉。”

    “四位先生乃天下首屈一指的名家大儒,有没有兴趣到报社来当个社长啊,主编啊之类,也好替我父皇,替朝堂把关,甄选出好的文章,展示于天下?”

    有这等好事儿,四个老登肯定是当仁不让。

    甄选天下文章,等同于天下文人,都要被老夫几人所拿捏,自然而然就成为天下文人之领袖。

    “此事,臣等责无旁贷,臣等必然替陛下,替殿下,替朝堂,替我大明万千文人,把好这道关,绝不令此等文坛盛事蒙羞。”

    “嗯,那么,征集优秀文章的事情,就拜托四位先生了。”

    “份内之事,臣等必然征集到天下最好的文章。”

    “那好,四们先生就先去忙吧。”

    “那殿下呢?”

    “孤要去请记者呀。”

    “殿下不是御赐记者吗?”

    “是啊,孤是天下第一记者,可报社那么大,要刊载的东西很多,孤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自然要去寻找第二记者,第三记者,乃到第一百记者。”

    “既如此,那臣等先去办差。”

    四老登告退。

    小朱领着一众侍卫,先去库房取了无数的纸笔,然后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直奔国子监。

    自打穿越后,第一次来国子监。

    从没想过,古代的教育其实也很发达。

    尤其明朝,国子监学生,竟然多达8124人。

    分为: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馆,律学,书学,算学,几个不同的院系。

    前三者是供高级勋爵子弟、高官子弟、进士学习的。

    后面则是中低品级子弟,进士及庶人子弟学习。

    完全能够达到现代大学的规模。

    记者这种职业,身份越尊贵,越容易搞到好的新闻。

    但为了一视同仁,也为了能够获取更多更好的新闻,以征集的方式。

    不管你是谁,只要能拿出有价值的文章,诗词歌赋,民间新闻,生学常识等;

    都可以将写好的稿件,投送到“皇后大道”六十六号《大明报社》外的信箱里。

    报社将根据稿件价值,按照字数支付相应的稿酬。

    投递稿件时,必须在显眼处写明:姓名,收信住址,笔名。

    让人分别拿上牌子,到不同的院系,分别打广告。

    朱标亲自来到国子学学院里,把那些勋贵子弟们,全部召集过来。

    这么大的报社,光靠征集新闻肯定不行,还要有人主动去采访。

    简单忽悠一通,想抱紧太子这条大腿的,人人分到一个小本本,带本夹的那种。

    每人领到一支铅笔,一把铅笔刀。

    这些都是江北工业园区生产出来的。

    还得从削铅笔,学握笔开始,一步一步教他们。

    教了一个来小时,总算是能写字了,还需对他们加以现场培训。

    现在的时间,官员差不多下职了。

    于是领着一众国子们,浩浩荡荡的直奔首相府邸。

    先从采访刘伯温开始。

    被百官选举成为史上第一任选举制产生的首相,有何感想?

    答一些个自谦,为国为民之类的官话。

    您所提出并推行的新政,与以往的政策有何不同?

    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解答,此政一但推行开来,上对国家,下对庶民,会有如何如何的好处。

    您身为首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何家中如此俭朴,连件像样的家俱都没有?

    呜里哇啦呜里哇啦。

    采访完了,再逮个小厮过来采访一下。

    你对首相大人有何看法?

    我家老爷我还敢说坏话吗?

    呜里哇啦呜里哇啦。

    你在这里的生活怎么样?

    呜里哇啦呜里哇啦。

    “看到没有,就这样,除了院子里那条狗以外,去,所有人都采访一遍。”

    于是众国子们,好几个人逮一个人,东问一句西问一句。

    有胆大的,见刘夫人好奇的出来观望,逮到刘夫人就是一通采访。

    最后把各自的采访稿,让全部投到报社信箱里。

    孤才没时间看这些垃圾呢,回头让那四个老登审阅整理就好。

    随后,又去往孔学希府上,一通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