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逆子:老朱我来教你当皇帝 > 第58章 瀛洲计生司

第58章 瀛洲计生司

    “这封信,等到了瀛洲后,亲手交给令兄。”

    “诺,卑职一定亲自送到,绝不容他人触碰。”

    那边缺人,需要给那边输送点官员,所以,刘璟也算君子,把他送过去,让刘琏看着给安排点职位。

    “刘师不必担心,这船结实的很,而且速度快,最多两三天就能抵达。”

    “有殿下这句话,臣就放心许多。”

    “另外,这条船去了很快就会回来;到了那里,立刻写封家书,让带回来给刘师报平安。”

    “诺,卑职一定谨记,绝不让家父跟殿下担心。”

    小朱最后再来到教师队伍面前,向他们胡吹一通。

    特地高薪招募200名教师,以每月2两银子的价格,送他们到耽州、瀛洲两地。

    必须对瀛洲的百姓加以教化。

    所以,让刘琏在那边多开几间童生书院。

    学费免费,书本费就不能免了,也不贵,一文钱能买到,一本教科书,两个本子,5支铅笔。

    这些物资早在江北时就已经装船,往后往来的船,都会拉这些东西回去。

    瀛洲、罗州,只建童生书院。

    有想继续深造的,要到大明就读秀才学院。

    大明必须允许不同的民族的存在,必须平等相处。

    瀛洲百姓现在都是大明太子的佃农,就都算作大明人。

    只不过,关于瀛洲的政策,全都写在信里面。

    ……

    两天三夜过后的清晨,铁甲舰停靠在北平湾码头。

    南都王城叫南平,南边平原的简称;南者王城叫北平,北边平原的简称。

    现在的瀛洲,天气还很暖和,不冷不热的,风和日丽,海面平静,景色非常宜人。

    因为不可能有人提前通知,还是码头的人,现跑回去禀报知府大人的。

    这里现在算府级行政区,刘琏是不被大明朝廷认可的瀛洲府知府。

    急三火四的乘坐马车,跑来接人。

    随后,一家人,外加200教书先生,二十多移民者,忽呼啦啦的回府衙。

    众人一路上看着路两边的生活景致。

    还以为蛮夷之地如何如何的荒蛮,没想到,这里比想象中的好很多。

    百姓人人脸上挂着笑脸,不像许多大明百姓那样,一脸苦大愁深的样子。

    就是很多人,个子很矮,发型一看就是蛮夷之从。

    也有很多汉人,男子在田里劳作,女子在溪边洗衣,孩童则在空地上嬉戏。

    河岸边,空地上,到处都是成群的鸡鸭。

    到处都是一派安居乐业,祥和富庶的景象。

    女子一车,兄弟俩同乘一车。

    刘璟:“兄长果然大才,才一年不见,就将此等蛮夷之地,治理的如此详和,使百姓安居乐业。”

    “这哪里是为兄的功劳,都是太子殿下定的政策,”

    “这里的百姓,种的都是殿下的田,每年只交一成田租,一成赋税,”

    “剩下都是自己的;八方英才馆的人,还在这边建的化肥厂,”

    “撒到田里,每亩地能收六七石粮;而且,这边海里的鱼奇多,”

    “随便撒下两网,就吃不完的吃,每天打渔卖给罐头坊,”

    “价格虽然不贵,但每天都有一定的收入,所以,这边的百姓富裕着呢。”

    刘璟看着这边的房屋,确实,看上去就比大明的普通百姓富裕。

    “哎,咱大明何时才能如此。”

    “当今陛下圣明无比,太子又是不世出的英杰,某相信,将来的大明,一定比这里更富庶。”

    “对了,这里有太子亲笔书信,让我亲手交给兄长。”

    刘琏急忙取来,拆开仔细看着。

    首先是在这里兴办童生书院的事情,送过来200名先生。

    学费可免,书费需自费。

    其次,那二十多人,都是替你爹立过功的。

    最后,瀛洲需成立一个计生司,由你亲自兼任司正。

    多多招收瀛人,做计生司吏员。

    严格按照瀛人治瀛,明人治明的政策,对明瀛两地的人,分别由所属吏员推行计生政策。

    首先,不论哪里人,俩娃后,再要娃者,罚银一两,超生娃不能租田。

    想不超生的,给你送去了圣手仁医,可以免费做小手术。

    其次,对明人超生者,罚款的银子,从别处原价补贴回去;

    另外,每多生一个娃,必须补贴等价10两银子的所需之物。

    田等超生娃18岁以后,再另行分配。

    凡明人执意手术者,须缴纳手术费30两银子。

    总之一句话,在全面推行计生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明瀛不分家,必须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为确保严格执行,可以给予瀛吏一些业绩上的提成。

    ……

    最后的最后,收粮,大肆收粮。

    收购价:

    小麦面粉1文5角;

    麦谷1文;

    稻米2文;

    稻谷1文5角;

    高梁1文;

    小米1文;

    大豆2文5角;

    棉花180文一斤。

    看到这则消息,刘琏大喜。

    瀛洲现有耕地3800万亩,其中约有一半的旱田,除去约有500万亩种植棉花、麻等经济作物外,其余都在播种冬小麦。

    今年英才馆建的化肥厂,用赊贷的方式推广至全民,撒了化肥的田,竟能收获五六石的粮食。

    人口才300来万,人均有田10亩。

    百姓本来就在打土豪分田地的过程中,分得了大量的粮食,加之今年风调雨顺大丰收,家家现在最愁的就是,粮食多到根本吃不完。

    如果不卖掉的话,将来肯定会烂在仓里。

    现在太子下令收购,这可是大大的解决了百姓们剩余粮食无处消化的问题。

    此令一出,百姓们欢欣鼓舞。

    今年粮食多,粮食本来就卖不出去,粮价非常低。

    商行给的价格,比市场价略微高出一些。

    百姓们留够存粮后,把富余出来的粮食,纷纷拉到商行销售。

    不然留到冬天,等水稻脱粒完,秋粮也处理好后,这些就变成陈粮了。

    今年的地租也要算一下,尽快筹备好。

    至于何时来拉,南平、北平的两个船坞,共4艘运输型蒸汽铁甲帆船,最近下水海试。

    登莱湾跟镇海卫所的船坞,也是每个船坞两艘同时开建,也有四艘即将下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