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逆子:老朱我来教你当皇帝 > 第72章 海禁之策

第72章 海禁之策

    海盗们凭借海船便利,来无影去无踪。

    卫所军已经连续半个月,昼夜不停的到处驰援,却只能疲于奔命,逮不着人影。

    无论卫所还是各州县,发来的奏报,都是请求援军。

    如果只是两三个地方如此,还好处置。

    整条海疆线上,都是如此,这就叫人难以处置了。

    等到所有人了解个大概。

    板着张脸的老朱:

    “都说说看吧。”

    滕、吕、陈三人不发话,看向刘伯温。

    刘伯温沉吟片刻:

    “臣以为,即便发兵,也是远水不救近火,”

    “等援军到了,海盗早已逃之夭夭,”

    “若是就地驻守,三万里海疆,所需兵力,将是天文数字;”

    “臣以为,未免沿海百姓惨遭涂炭,唯有内迁渔民,”

    “严令海禁,片板不得下海,从而断绝渔民与海盗之间的往来,”

    “此举虽不至于断绝海盗之补给,但也能削弱海盗之根基。”

    吕本立刻跳出来反对。

    “臣反对,沿海渔民世代以渔为生,每年所捕获的鱼,能抵多少粮食,”

    “使渔民内迁,还要从农户手中分田给他们,”

    “一进一出,损失的粮食将是双倍,”

    “首相大人不要忘记,那可是足足三万里海疆的渔民啊,”

    “此令一出,将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失去渔船,失去田亩,”

    “而那些相关农户,那些渔民,非但不会感激朝廷,”

    “相反,都会因此对朝廷心生怨恨;此举于国于民,大为不利,是以,臣反对。”

    杨宪:“吕大人虽然所言在理,然则,当务之急,是如何解海疆之困局,如果不行此法,敢问吕大人,可有更好的解决之策?”

    滕毅:“可遣两支水军,由长江口,一支向北,一支向南,沿路清剿海盗。”

    陈宁:“如今西征、北伐大军同时双线作战,”

    “且不论有无足够的海舶可用,纵使有,又如何能够抽调出足够的兵力,行清剿之事?”

    “海盗兵力不下十数万,若派出的兵力少了,被他们合围,就只能全军覆没;”

    “若大量临时征召,海战不比其它,没能加以训练的士卒,如何能与常年生在海上之人作战?”

    “万一战败,将严重动摇国本,是以,臣支持首相大人之策,”

    “当务之急,当以维稳为上,一切应等到两路大军,凯旋班师以后,再来定夺,请陛下明鉴。”

    所有人都发表完意见了。

    现在是三比二,主张内迁百姓的三人,占优。

    老朱看看旁边罚站的小朱。

    “太子怎么说?”

    这坑儿子的便宜老爹,又来坑儿子,这种事情,孤不宜掺和。

    小朱:“儿臣以为,刘师说的在理,是以,儿臣支持刘师的策略。”

    这件事情可以明确的是,卫所需要海盗来养寇自重;

    卫所已经跟当地望族、海盗,形成利益链条。

    如果望族不在其列,卫所军就不敢在望族的眼皮子底下,玩忽职守。

    毕竟海盗一旦杀进城,损失最大的就是望族。

    随便参一本,卫所将领就吃不了兜着走。

    就目前来看,内迁渔民,施行海禁,绝对是一个良策。

    只要打掉海盗,就是一个裁掉卫所,打破这个利益链的绝佳时机。

    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殃及百姓。

    只要打掉海盗,届时就能重开海禁。

    做为一个即将偷逃出宫,跑去赶海的太子,此时如果说,支持某个时空的老丈人吕本。

    老朱第一个想到的就会是,这逆子又要偷逃出宫,跑去打海盗了。

    立刻就会派人严加看管起来。

    然后就是,在彻底肃清海盗之前,别想再踏出金陵城半步。

    所以,孤才不傻呢,孤才不会上父皇这老登的当。

    老朱:这逆子有问题,他上次带三千人,就把倭奴国给平了。

    怎么这一回,却极力支持刘伯温的策略?

    绝对憋着偷逃出宫的想法,绝对有问题。

    ……

    事情就按照刘伯温提议的那样定下来。

    也没拿到朝会上谈论此事,直接就拍板下旨。

    尽迁沿海百姓到内陆,片板不得下海。

    ……

    会议结束,回去的路上,吕本、滕毅两人,不禁相视偷偷一笑。

    没想到,没有浪费半分口舌,刘伯温自己就主动跳出来,推行海禁之策。

    吕本之所以反对,是在事情大概率以成的前提下,给自己留退路。

    内迁渔民这件事,会使得沿海百姓怨声载道。

    这样一来,将来无论此策造成多大的损失,跟老夫都没有半毛钱关系,都是他刘伯温一个人的责任。

    滕毅:吕本果然是个老狐狸,能想出这么绝的计策。

    倒逼着刘伯温,主动帮忙把事情给促成。

    …………

    东宫。

    小朱指导着四个老登改编简体字。

    四个老登改出的许多字,还是不够简练,帮他们改一改。

    “太子爷,工部侍郎沈富沈仲荣求见。”

    不用想也知道,这货靠海贸起家的,肯定是为海禁政策来的。

    “哦?他来做啥?请他进来吧。”

    不多时,沈万三匆匆而入。

    小朱仍在提笔写字,并没有以正式的姿态接见他。

    “殿下,殿下,海禁之事,殿下可曾听闻?”

    “嗯,怎么?”

    “殿下,万万不可呀,前宋之所以能以半壁江山,维系两百年之久,正是因为兴建市舶,大力兴海,才有源源不断……”

    “这件事情,你跟孤说没用啊,孤又没有权力如何如何,你得去找刘相,要么去面见我父皇。”

    “臣已经找过刘相,可刘相执意要推行海禁;若是殿下能向陛下,又或是刘相劝谏一二,兴许会有转机。”

    “你积压了多少货?”

    “哎,臣跟乡友们,共计50余船。”

    “没人找你谈转让的事情吗?”

    “殿下圣明,确实有人找臣,还不止一人。”

    “你为啥不跟他们一起合伙呢?”

    昧的,那群沙雕们,嫌老子出身卑贱,不带咱玩,否则,你以为咱为啥跑来找你?

    “一群只知私利,不知国家,枉顾国法,知法狠法之徒,臣耻于同这样的奸佞之徒为伍。”

    看来,有人要组建一支庞大的远洋商队,借海禁政策来垄断海贸啊。

    这可真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好机会。

    “癌?你下过西洋吗?”

    “臣下过不止一次,早年前就靠讨海为生,怎么?殿下可有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