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逆子:老朱我来教你当皇帝 > 第111章 改制医药业

第111章 改制医药业

    “对,刀剑这上,有些肉眼看不见的小东西,容易使伤口溃烂,酒精可以有效杀灭这些小东西。”

    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

    “原来如此,微臣受教了。”

    “戴院正前来,可有事情?”

    “啊,臣此来,主要是想问问关于青霉素片的事情。”

    “孤也正想为此事找你。”

    “殿下有何吩咐?”

    “吩咐倒不至于,就是想探讨一下,关于如何在大明各县,推广医院的事情。”

    “啊?殿下是想将太医院,如童生书院那般,开到大明各县?”

    “是啊,不知戴院正以为如何?”

    “如此泽济万民之事,微臣自是一万个支持,就是担心,朝中那边不好通过。”

    “你放心,这件事情,孤跟我父皇商量过了,我父皇已经点头,刘相那边也很赞成,你这边再争取一下,就可以从商部国库里出资,给予你足够的支持。”

    卧槽,这天大的好事,落到咱头上了?

    此事一但办成,咱也能在史籍中,留下仁医圣心的千古美名了。

    “臣必竭尽所能,全力办好此事。”

    “我估计此事通过的概率很大,我父皇想对太院医进行改制。”

    这么大的摊子,肯定要好好改改,才能管得过来。

    咱戴老三,也能升升品级了,现在只是一个正五品的小官,不改制不会再升了。

    “如何改制,还请殿下示下,微臣聆听圣训。”

    小朱:

    “没那么严重,就是,太医院的职责,从之前的只负责诊治医病,”

    “增加到,对天下医院进行监管;对天下医药行业,全部纳入到太医院监管范畴;”

    “太医院也要在各处开设官营药店,来控制各地药价;”

    “总之,其核心宗旨就是,确保大明医药行业的稳定,让人人都能抓得起药,看得起病。”

    戴思恭没想到,今天此行,天上掉下这么大一馅饼。

    权力一下子就大到非常非常巨大的程度。

    “敢问殿下,如此一来,是否还允许民间私设药铺?”

    “允许啊,但需要大家办理从业资格证,对所有药铺纳入监管中,凡是庸医,一律清除出医药行业;而各类药价,由太医院联合商部,共同对价格进行监管。”

    “诺。”

    老子有这么大的权力在手,还造个毛线的药?

    哪有那份闲心管制药的事情?万一搞不好,把官位给丢了,得不偿失。

    ……………………

    老朱正愁国库银子太多,存在自家钱庄里,每年要支付大笔的利息。

    拿出来还会导致物价飙升。

    这件事情拿到朝堂上一提,反正国库充裕,便没人敢反对这种救死扶伤的大功德的全面推行。

    于是,对医药行业的全面整改的消息,很快以官方邸报的形式,传至各处。

    与此同时,青霉素片的消息,也传至天下各地。

    本来各县的人口已经迁走许多,看病的人已经少了无数。

    现在,朝廷又要在各县开办诊疗院。

    这样一来,哪怕再怎么神医,接治的病人也会少很多。

    一时间,所有药铺,以及那些以看病为生的人,人人感到自危。

    业务能力强的,纷纷在想:

    开这么多诊疗院,是不是该请很多医者才对?

    咱可以一边去官营医馆坐诊,一边还不耽误咱开药铺啊。

    能力不咋样的,不由自主就把目光转向那则广告上面。

    这可是个大买卖啊,一但有幸中得,专门制造这种能治伤寒的药,7成都是自己的,这是多么巨大的利润啊。

    反正给人看病,不会再像从前那么容易了。

    索性把该卖的卖一卖,筹钱进京,准备明年春季招标会事宜。

    哪怕中不得标,种地卖药都不赚钱了,也该去天下第一城,找点别的事情做做。

    而京城各大文武们,也是骚动异常。

    “什么?投资公司这就有了第一笔投资?这就研制出治疗伤寒的特效药了?那药灵吗?”

    “灵的很,在下亲耳从太医口中听得,魏公国家的千金染了伤寒,处于昏迷中,只一片药下去,第二天便能进食。”

    “当真有此等灵丹妙药?之前怎从未听过?”

    “仁兄,你是不是该关心一下,这个投资公司的事情?”

    “是啊,看来,太子爷创办这家公司的目地,其实是在给我等臣子们机会。”

    “此话怎讲?”

    “你想啊,这种事情,本不需要拿出来筹资,”

    “只需悄无声息的命人去做即可,赚到的银子,就都是太子爷的,”

    “如此大张旗鼓的宣扬出去,很明显,粮食不值钱了,”

    “往后种田都不可能有太好的收成,这是想让我等臣子,”

    “跟随太子爷的脚步,一起弃农从商啊。”

    “仁兄此言在理,可是,种了这么多年的田,一但把田撒手,这心里没底啊。”

    “哎,太子爷,当真仁德无双,你若执意想种田,继续种就行了,只要不担心赔钱,能雇到足够多的佃户帮你种田,你就继续去种田。”

    “哎。”

    “再者,你看到那个招标广告没有?”

    “听说过。”

    “太子爷此举,是在给所有大地主们,留得退路呀,只要中得此标,那么这三家,将远比种田前途更加光明,相信,很快就会再有其它类似的招标事件,会接连出现。”

    整个大明,皆因小朱的这一举措,而人心躁动。

    小朱在过年的这段时间里,也没闲着。

    一直在八方英才馆里,带领大家准备药品,为收复琉球做筹备。

    正月十五一过,正月十六日,就把全军舰船招集过来。

    大明海军的:4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8艘运兵船。

    停泊在金陵城外的江畔上,接受老朱的检阅。

    这些舰船,除去驱逐舰跟运兵船,看上去比之前的运输舰略大一些外。

    外表看上去,好像另外12艘舰,并不怎么起眼,比之铁甲运输舰小上一些。

    尤其驱逐舰,小上不少。

    但这些船,都是为战争所设计的。

    全部增加了钢板厚度,在没有金属射流穿甲弹的当下,70毫米小炮,哪怕直射,也难以击穿。

    船舱也是为保护战士,为战士提供更好的舒适性而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