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逆子:老朱我来教你当皇帝 > 第115章 不务正业?

第115章 不务正业?

    老朱:什么玩意?老子找你来谈投资公司的事儿,你搁这跟咱说修桥?

    这修桥能有什么收益呢?能带动什么投资呢?

    你不会是真想搞个什么劳什子的铁路车吧?

    那玩意要搞到哪辈子去?

    詹同、陈宁二人,也是心头一紧。

    有那功夫,你好好研究一下投资的事情啊,一年能赚好几亿两的那种。

    你修桥有卵用啊?

    杨宪:“殿下,工部没那么多银子啊,休说五百万两,哪怕五十万两也拿不出来。”

    “那工部出矿山,商部出银子,如何?”

    “可以是可以,只是,殿下当真要修跨江大桥?”

    老朱终于开口:“修个桥能有何用?这么多年,用船不是照样过江?”

    小朱知道他是在想银子的事情。

    “修桥这种事,往长远了看就是,等到万国来朝的时候,哇!天朝上国都能在这么深的河流上建桥了,帮鄙邦也修一座呗,这钱不就来了吗?”

    “修一座跨江大桥,也不过一千万两而已。”

    “那要不然,这座桥,儿臣自己出资兴建,建好后,30年的收费钱,归儿臣所有,如何?”

    “收费?收什么费?”

    “投资那么多钱,不收费怎么回本?不能回本,鬼才愿意投资建桥呢。”

    安然:“且不论其它,殿下打算用多久建成此桥?”

    “至多两年吧。”

    “敢问,殿下打算如何兴建此桥?”

    “就按你说的,打个大铁桶进江底,把水提出来,再行修建啊。”

    “殿下打算用一千万两修成跨江大桥?”

    老夫就不信了,这世上还有能用一千万两,修成天下第一难的一座桥?

    一千万两可是100亿钱啊,用这么多钱修一座桥,这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他还嫌少?

    “对,一千万两,至多两年建成,收的费,商部出钱占九成,工部出矿占一成,如何?”

    “殿下莫不是在开玩笑?”

    詹同突然想起,儿子从第一城回来后,说那边的江上,修建了一条跨江大桥。

    虽然只有二百来丈宽,但也说明,能在二百丈宽的江上修桥,同样能在长江上修桥。

    吴淞江也很深,那样的跨度下,江里必然有桥墩。

    “陛下,臣以为,此事最好还是莫要让太子,以工部跟商部的名义兴建,”

    “不如承包给投资公司,以投资公司的名义兴建,”

    “如此,哪怕事不成,也是投资公司的事情,不会影响到殿下的声誉。”

    陈宁:“臣附议,可由工部授权,投资公司出资兴建,如此最是稳妥,请陛下明鉴。”

    药坊虽然只以30万两拍出,但那是长久的买卖。

    后面还会有丰厚的收入。

    修桥同样如此,投资一千万两,收30年的钱,肯定大大溢出投资价。

    往后年年都能分得银钱,何乐而不为。

    老朱:“伯温怎么看?”

    刘伯温很不愿意国库出这笔钱,八字没一撇的事情,太没谱了。

    “臣也以为,此事承包出去最为妥当。”

    “太子觉得呢?”

    小朱不在乎这座桥是由谁出资兴建。

    桥不修成,往后就别想谈铺铁路的事情。

    只要桥一修好,往后再说什么,都有绝对的公信力。

    “无所谓,只要修就好,管他谁出钱呢。”

    “那么,这件事,就交给工部跟投资公司接洽了。”

    ……………………

    老朱担心,在长江上修桥太难,万一不成,无论谁接手的,都有损太子声誉。

    于是这件事情就没有见诸报端。

    等到建成以后再拿出来宣传。

    詹同、陈宁二人,一下职,就到仪凤门的城门楼上,眺望江面,以期看到修桥的进度。

    老朱也是每天都让毛骧,把修桥的消息报到皇宫。

    然而……

    三天过去,未见动静。

    五天过去,未见动静。

    十天过去,仍然未见动静。

    “那逆子这些天都在忙什么?他不是有三家建筑公司吗?怎地都十天过去了,还不见开动?”

    “各城门那边,这些天均未见太子爷出城,许是在八方英才馆里吧。”

    “来人,更衣,去八方英才馆。”

    老朱换上便装,命人去找林大福。

    随后,在林大福的引路下,进入八方英才馆。

    有日子没来这里了,这里修建的还挺不错。

    建起许多楼房,装饰的还挺朴素,有那么一点搞学问的气质。

    就是那些窗户,全部都是玻璃窗,有点侈奢了吧?

    林大福带着老朱,径直去往一进大烟囱里正在冒着浓烟的大院。

    门口的石碑上,赫然写着“研究院”三个大字。

    悄无声息的进去,来到偌大的厂房空间里。

    里面满地的沙子,很多铁料。

    小朱正在此间,看着一群匠人们,在那鼓捣沙子。

    另一边的窑里,鼓风机发出嗡鸣的声音,再在全力向窑里送风。

    火红的火焰,从缝隙里喷射出来,一看就是在炼铁。

    有人发现副馆长来了,急忙请安:“给副馆长大人请安了。”

    小朱扭头一看,老朱正虎视眈眈的看着自己。

    “哟,父皇来了,怎不通知一声,好去馆外迎接啊。”

    林大福示意众人:“陛下在此,还不快来拜见陛下。”

    “参见陛下。”

    这么多人在这里,老朱也不好意思发飙,假装是来视察的。

    “这是在做甚?”

    众匠不说话,看向小朱,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是在做啥。

    只知道小朱拿来一个模具,让他们以这个模具为雏形,制作出更多的模具后,再用模具做沙模。

    应该是浇铸什么东西用的,具体是什么,没人清楚。

    小朱:“父皇,这个要等到造好了以后才知道效果,所以,现在说了也没用。”

    “你还记得你的任务是什么吗?”

    “当然记得,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儿臣这是在磨刀啊,只有把刀磨好了,将来才能事半功倍,而且,此物一但造成,必将使我大明,变得更加富强。”

    “你打算何时开动?”

    “怎么也要把最基础的工具准备好,才能开动。”

    此时,看炉子的匠人禀报:“殿下,铁水炼好了。”

    “父皇,您先看着,儿臣这边要开始忙碌起来了。”

    老朱谓众人:“都继续忙着吧,咱过来看看你们,这段时间辛苦了。”

    “多谢陛下体恤,小人等先忙起来了。”

    老朱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