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魏王,世孙封狼居胥了 > 第7章 曹植府宴会

第7章 曹植府宴会

    夜晚,月色明亮。

    曹植府。

    一道灯火由远及近,来到门前。

    “咚咚咚!”

    来人敲响了府门。

    没一会,从小门处探出一个脑袋。

    “来者何人?”

    “侍从邯郸淳前来与会。”

    “原来是邯郸大人,快请进,公子等你许久了。”小厮连忙开了小门请邯郸淳进去。

    邯郸淳随着小厮进入曹植府中。

    很快来宴会举办的地方。

    此时,堂内已有数人,列席而坐,全是熟面孔。

    杨修、丁仪、丁廙、孔桂、杨俊、贾逵等近十人。

    曹植位列首座,见邯郸淳到了,连连起身欢迎。

    “子叔来了,快请入席。”

    “谢公子。”

    待邯郸淳入座后,曹植便朝在场众人拱了拱手道,

    “这么晚还叫诸位过来,实在是抱歉。”

    “诸位应该也听都说了,朝中突然传出消息,我二哥要去军营历练。”

    “我苦思冥想许久,仍未能参透其中要义。”

    “所以只好请诸位过来,相商一下。”

    曹植话落,席间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此事他们中很多人也是才得知不久,其中详情得知不多,自是要交换一点信息。

    良久,仍旧没有人出来说个一二。

    曹植脸上颇有些焦急。

    就在这时,有一人突然起身道,

    “诸位,诸位,且安静下听我一言。”

    众人循声望去。

    说话的,是丞相府主薄贾逵。

    丞相府主薄是丞相府的官署属员,在曹操身边工作的官员。

    他一说话,其他人立马安静了下来。

    “据我所知,此事是由丕公子的长子,叡小公子引起的。”

    “叡小公子建议丕公子前往军营,还说服了魏王同意此事。”

    “当然,只是流言传闻,真实是否尚未可知。”

    “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魏王从丕公子府中回宫后,十分高兴。”

    “宫里传出,魏王回宫后,便独自饮酒,情至深处不自禁高呼‘有叡儿在,可保我曹家三代不衰’。”

    “这话宫内许多人都听到了。”

    话落,贾逵随即坐下。

    众人面面相觑。

    有叡儿在,可保我曹家三代不衰。

    魏王这是在暗示什么吗?

    难道魏王已经打算立曹丕为世子,并确立曹叡的世孙地位?

    一时间,宴会气氛惨淡。

    一旦曹丕成为世子,那他们这些围绕在植公子身边的人,只能作鸟兽散,各奔前程了。

    曹植瞅着眼前这场景,眉头紧蹙,面露愁容。

    世子之位谁不想坐。

    可眼见着离那位置越来越远,他却不知道怎么办好。

    “哧~”

    忽然,席间传出一声耻笑。

    “德祖,为何发笑?”曹植看着他下首最近的一人疑惑道。

    此人正是杨修,出身弘农杨氏,现居郎中一职。

    杨修笑容不减,独自灼酒一杯。

    “我笑诸位都被魏王的话骗了。”

    “这”

    众人摸不着头脑,被魏王骗了?

    “此话何解。”

    曹植眼神一亮,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赶忙追问。

    见众人注意力都放到自己身上,杨修不紧不慢的抚了衣裳,随后一脸高深的问道。

    “诸位可还记得冲公子?”

    冲弟?

    不是已经去世多年了吗?

    曹植想不懂杨修想表示什么。

    连曹植都想不明白,其他人自然就不必多说了。

    他们对曹冲的印象,大多只是清楚他的天纵之资,以及其莫名其妙的死亡。

    杨修继续说道,“冲公子当年以一手称象的事迹名扬朝廷内外,当时甚至有传言说,魏王有意让其继嗣。”

    “诸位可还记得当时国朝气象如何?”

    当下便有人出来道。

    “此事我印象十分清晰,当时正值赤壁战败,我随丞相南战而归,朝廷上下听闻战败,皆惶恐不已。”

    “一时间朝纲不稳,人心涣散,野心勃勃者蠢蠢欲动。”

    “朝廷中更有风言传出,说‘丞相老矣’。”

    “随后没出几日,丞相府就传来冲公子巧技称象的事迹。”

    话说到这份上心思细腻的人已经察觉了异常。

    “德祖的意思是,魏王在故技重施?”丁仪惊疑道。

    此话一出如点破窗户纸一般,所有人恍然大悟。

    杨修趁机道。“今时今日不就是彼时彼日的重演吗?”

    “濡须口受挫,虽然没有赤壁之战那么严重,但也表明了我大魏想要短时间内吞下东吴基本不可能。”

    “何况魏王已经不年轻了,大魏真能在魏王在世时一统天下吗?”

    “想必诸位都有答案。”

    “魏王这么着急称王,不就是为了安抚人心,给追随魏王这么久的大臣们一个名份吗。”

    “大汉是大汉,魏国是魏国,其中差距诸位应该都懂。”

    “这时候再传出来,魏王有长孙叡,天纵之资,无人出其右,可保曹家三代不衰。”

    “听闻这个消息的大臣,难道不会加码加注跟随魏王和曹家?”

    “此不过安抚人心的计策罢了,至于真实如何,肯定没有传言说得那么夸张。”

    杨修的话萦绕在众人脑海。

    顺着这个逻辑去理解,不觉如是。

    可很快就有人出来反驳。

    “那也不对啊,就算这件事如德祖所说,叡公子只是魏王竖起来的一面旗帜,没有那么出彩。”

    “但是魏王既然将这面旗帜立起来了,那就不会轻易改弦易帜了。”

    “只要叡公子不像冲公子一样突然暴毙,魏王总会按照这个旗帜的方向,去确立世子之位。”

    对啊,叡公子才智如何重要嘛。

    说破天他也只是魏王的三代子孙。

    现在要确立的是魏国的二代继承人。

    魏王把叡公子捧上天,倾向曹丕的意味还不明显吗?

    曹植面色刚好了一点,听到这话,脸上又升起愁容,他只能再次看向杨修。

    杨修一脸云淡风轻,仿佛尽在掌握。

    “所以,魏王将丕公子调往了前线。”

    “若魏王现在真有意立丕公子为世子,不会让其远离政治中心的。”

    “正因为魏王无意立谁为世子,才会采用制衡之道。”

    “虎王是不希望看到,虎群中出现两只老虎开始争夺自己的位置。”

    “因为那只会证明,他已经老了。”

    “魏王现在刚称王建国,春风得意之时,又岂会允许我们两派相争世子之位。”

    曹植豁然开朗。

    之前他只想着,父亲称王,那继嗣者就是世子了。

    从家族继承人到世子,这其中区别谁不眼红。

    然而他没想过父亲现在,根本无意立世子。

    “德祖之言真是令我茅塞顿开。”

    杨修对曹植还是给面子,当即谦虚道。

    “公子不过是关心则乱,就算没我提醒,公子早晚也能看透其中门道。”

    曹植笑了笑,举杯邀饮。

    杨修连忙端起酒杯。

    两人相视一饮。

    放下酒杯,曹植又问道。

    “不知德祖觉得,本公子该如何于此事中自处。”

    杨修从旁边下人的手中接过酒壶,走到曹植桌前,端起酒壶将他的酒杯灌满,淡淡道。

    “接着奏乐,接着舞。”

    曹植抬抬眸看着杨修,很快反应过来,大笑道。

    “有理,有理!”

    不争为争,既然父亲不希望看到他们争夺世子之位,那他就不摆出刻意的姿态。

    反正曹丕要去军营了,不说生死难料,那也是断了和父亲的联系。

    近水楼台先得月,只要他保持谨慎,不惹父亲生气。

    偶尔再出彩一下,迟早能得父亲赏识。

    到时候等曹丕回邺城,说不定已成定局。

    解了心头一大烦恼,曹植心情大悦,当即端起酒站起身。

    “诸位同僚,今日酒肉管够,大家不醉不归!”

    众人欢喝,宴会气氛瞬间热闹起来。

    一时间觥筹交错,欢声笑语。

    席间,曹植思索再三,还是对杨修说出了他的担忧。

    “德祖啊,我担心曹叡之才怕不是空穴来风。”

    “想当年冲弟在的时候,父王确确实实对他喜爱非凡,这点我和我二哥深有体会。”

    “若是曹叡的才智,真到了冲弟那个地步,我怕父王也会因此倾向我二哥那边。”

    杨修闻言深思了一会,与之前的云淡风轻相比,对于这件事他的脸上多了一抹思虑。

    良久,他才说道。

    “眼睛为实,公子不放心,可以找个时机与其接触一下。”

    曹植点点头,“那明日我便借着祝贺二哥的名头,去一探究竟。”

    “不可!”杨修面色一变,赶忙否决。

    “为何?”

    “公子可忘了当初冲公子之死?现在公子前去接触曹叡,恐怕会引起魏王不必要的猜疑。”

    “不如等曹丕去了军营,这件事风头渐过后,再找个名头去看望一番。”

    曹植恍然大悟。

    当初冲弟意外去世时,父亲曾怀疑他是死于兄弟阋墙,二哥还因此遭了惩戒。

    现在宗室又出来一个天才,父亲肯定对此有所防备。

    自己这时候贴上去,难免遭父亲猜忌。

    “多亏德祖提醒,差点犯了忌讳。”

    “公子只需谨记,宁愿不做,也不犯错,那魏王心里总有公子一处位置。”

    曹植点点头,深以为然。

    毕竟这么多年,他也是这样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