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魏王,世孙封狼居胥了 > 第32章 宗室与外姓

第32章 宗室与外姓

    “让张辽督合肥、皖城军事?”曹操面色严肃反问道。

    曹叡郑重的点点头。

    “说说你的理由。”

    “原因有三。”

    “其一,以往合肥方向有战事,都是叔祖父夏侯惇前去督军。”

    “如今叔祖父年纪见长,早年又因为战事失去了一只眼睛,再让他舟车劳顿,前往前线,恐怕多有不便,是时候考虑新的东线统帅的人选”

    曹操颔首,这一点理由他认可。

    夏侯惇是夏侯渊的兄长,随他曹操起兵至今混迹战场已有三十年,很多时候夏侯惇行东线统帅之职,也只是代他曹操去镇场子,具体让他指挥战役,早已力不从心。

    只是宗室当中,夏侯渊、曹仁已是军中统帅,曹洪虽然资历足够,但能力不足,脾气也不适合成为一军统帅,曹纯本是接替夏侯惇的最优人选,又早早去世。

    剩下的曹真、曹休、曹彰、夏侯尚这些优秀的二代宗室子弟,资历尚且不够。

    如此,才使得曹操迟迟没有将夏侯惇撤换下来。

    而从始至今,曹操都没有考虑过用外姓将领作为统帅。

    归根结底,还是他疑心重,不敢将这么大的权力交予外人。

    “继续说。”曹操淡淡道。

    “其二,张辽白狼山阵斩蹋顿,天柱山大破陈兰,可谓勇猛无比,能力超群,他的资质和能力足以统帅一方大军。”

    “虽然他是降将,但也是早早追随祖父,这些年南征北战,忠心可鉴。”

    “祖父若是能打破规矩,任命外姓将领为统帅,无疑是能激励麾下将领及大臣,让他们更加尽力的辅佐祖父。”

    闻言,曹操轻点下头,对于张辽的评价,他十分认可,文远确实是一名猛将。

    但对于让外姓统帅兵马的观点,他就不认可了。

    一个不小心就极有可能反噬自身,追悔莫及。

    于是,曹操语重心长的说教道。

    “不错,张辽能力卓绝,功勋斐然。”

    “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昔日他能降我,又怎知其来日不会降他人?”

    “而且将军和统帅是完全不一样的,统帅的权力太大了,利益熏心,一个忠心耿耿将军一旦坐上统帅这个位子,便难保不会心生二意。”

    “若是坐镇一方的统帅叛变了,那到时候危及的就是整个国家,如此重要的位置,还是要把持在自家人手里安心。”

    “叡儿你的想法是好的。”曹操拍了拍曹叡的后背,鼓励道。

    “能想到任用外姓将领为统帅,彰显唯才是举的胸襟,这点很不错。”

    “但为何不再功利一点呢?给张辽一个征东将军的头衔,让他名义上统帅东线,实际上仍旧任用宗室之人督军,岂不两全其美?”

    曹叡努了努嘴。

    什么两全其美,不过是粉饰太平,面上好看罢了,只要是身在朝廷当中的将领,哪个看不破这其中的门道。

    到头来激励人心的效果达不到不说,反而显得为君者心胸狭隘,疑心过重。

    “祖父,气魄!气魄啊!”曹叡捶着他的胸膛,凶狠狠道。

    一副望父成龙,却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他可不气吗,守着宗室这两亩三分地,不敢放权给那些与他征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将领,焉能成大业。

    等曹魏后期宗室一衰败,再开外姓将领统帅这个口子的时候,那些忠心的名将及其子孙后裔早就被边缘化,只剩下司马懿这种世家出身的阴谋家了。

    连张郃这种为数不多从曹操时代留下来的名将,都被司马懿弄权坑死。

    事实证明,曹魏只重用宗室这个方针根本行不通!

    曹操笑容一滞。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直秉承的理念,却引来自己爱孙这么大的反应。

    一时间,他有些茫然,这种茫然就如爷孙两代之间的代沟一样,让他无法理解。

    曹叡小脾气不减,气哼哼反向说教起来。

    “这就是叡儿要说的第三点原因。”

    “昔年秦皇嬴政,高祖刘邦,哪个一统天下的进程中,没有重任外姓将领?

    “王翦、白起、韩信,哪个又是宗室出身?他们不照样任其统帅大军,替他们征伐天下。”

    “对,白起是功高震主,韩信亦存在养兵自重之嫌,但志在天下的雄主,会因为担忧这些,而不驱使他们吗?”

    “用之信之也好,用之杀之也罢,总归不能因为忌惮而不用。”

    “难道祖父觉得凭借曹家与夏侯家两家的人才,就能一统天下吗?”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怎能浮于表面啊。”

    情至深处,曹叡已是红了眼眶。

    怎么能不遗憾呢,孙权无眼界,刘备无底蕴,曹操父子疑心又太重,一个不信任外人,一个又竭力打压宗室。

    至魏明帝曹叡手上,曹魏的宗室基本盘已经动摇,他又是个短命鬼,没能改变局面。

    到头来将星云集、谋臣辈出的三国时代,却如虎头蛇尾一般让司马家给窃了去。

    听完曹叡这一番掏心窝子的话,曹操神情一怔。

    “用之信之也好,用之杀之也罢”

    曹操心中自语,这句话深深的触动到他。

    他不免扪心自问,“自己这么多年来甚少信任他人,什么时候却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连用人都这么拘谨了。”

    “叡儿说得对,若不信任,用完便杀就是,畏畏缩缩何像君王乎?”

    一念至此,曹操心中瞬间通畅,遂眼神烁烁的看向曹叡,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爱孙之言深触我心,祖父已经认识到过错了,不过祖父还是想问,为什么是张辽呢。”

    “论军功能力,于禁、徐晃、李典、张郃、乐进皆不逊色于张辽。”

    “论身份,他们都是从祖父伐董尹始就追随在祖父身边,似乎更比张辽靠得住吧,便是要大胆用人,也总需要做些考量,不能盲目用人吧。”

    曹操很好奇,曹叡他这么小,从小到大一直跟在他娘身边,连张辽本人都没见过,为何就一口认定张辽可以当统帅。

    难道只是闻其勇猛,就做了这个判断吗?

    若是这样,曹操就有些失望了。

    曹叡见祖父有此一问,当即松了口气。

    终究是说通祖父,开外姓将领统帅大军这个口子了。

    至于回答眼下这个问题,曹叡胸有成竹,夸张辽还不简单。

    随即他说道,“那当然了,君王用人肯定还是要考虑忠心的。”

    “祖父可还记得关羽投靠您的时候。”

    曹操悠悠一笑,“哈哈,祖父怎么可能不记得,云长那汉寿亭侯还是祖父上表朝廷给他请的。”

    “当初祖父对待云长,就像现在对你一样,捧在手里宠着哄着,生怕他弃我而去。”说着,曹操叹了口气。

    “可惜云长重义,放不下他那大哥和三弟,只恨我遇见他太晚了,终究是没能将他留下来。”

    “然而天意使然,得之我幸,失之我福啊,后来祖父赤壁一败,狼狈败走华容道,没想到遇到云长镇守华容道,本时难逃一死的局面,云长却念及往日旧情,却放了我一条生路”

    曹操说着说着就陷入了往昔回忆。

    曹叡翻了翻白眼,伸手推了推他。

    哎,醒醒!都糟老头子了,煽什么情呢,白月光啊。

    曹操一激灵,回过神来见曹叡一脸无语的看着他,曹操老脸一红,连忙转移话题问道。

    “叡儿你提起云长作甚?”

    “当然是和张辽有关,当初关羽身在魏营时,唯有张辽与其结下了友谊,祖父应该知道关羽的性子,如果张辽是那种奸恶狡诈之辈,关羽岂会与其结交。”

    “而且叡儿听说,当初祖父让张辽去询问关羽去意,张辽虽然顾忌与关羽的情谊,但还是切实履行了您的命令。”

    “此事后关羽可有疏远他?”

    曹操摇摇头,“没有。”

    “所以这是为什么呢。”曹叡反问一句,随后直接道。

    “无非因为两人都是一类人罢了,公私分明,忠义诚信。”

    “祖父日思夜想着刘备身边的关羽,却忽略了身边还有关羽这样的人,岂不让天下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