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登基为帝觉醒运朝系统 > 第3章 局势分析

第3章 局势分析

    秦恒听了太后赵云湘的话,微微颔首,神色间却带着一抹难以捉摸的深意。

    他心中清楚,此刻并非深究此事的最佳时机,若强行彻查,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太后所言极是,此事容后再议。如今朕初登大位,当以稳定朝局、重振国威为要。”

    秦恒声音沉稳,目光再次扫过群臣,“众卿可有良策,以应对武国之威胁?”

    一位大臣急忙站出,神色凝重道:“陛下,如今武国已于半月前攻破绝岭关,正朝东面攻来,恐怕目标是直指我离国都城玄京。且已经拿下了济州、云州、忻州三州之地。形势危急,请陛下早做安排。”

    这三州乃是离国之重要门户,济州为军事要塞,掌控着东方的战略要道;云州乃商贸重镇,为离国提供了丰厚的财源;忻州则是粮食主产区之一,关乎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如今三州被占,对离国而言无疑是沉重打击。

    秦恒微微皱眉,目光紧盯着地图上那被武国侵占的三州之地,心中沉思道“众卿以为,当下当如何应对武国之兵锋?”

    右丞相司马台上前一步,只见他身着紫色官袍,身形高大挺拔,面容清瘦,双目深邃而睿智,几缕银丝夹杂在黑发之中,更添几分沉稳与威严。

    他拱手道:“陛下,如今玄京城中兵力仅有三万,且城中并无可与武国大将军魏无炎抗衡之高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加强都城防御,筹备粮草辎重,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同时,应立即传令各地派兵驰援。”

    秦恒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问道:“那大将军赵长河如今情况如何?”

    兵部侍郎林启站出来说道:“陛下,据臣所知,大将军此时正在外收拢绝岭关一战的败兵,恐无法及时支援玄京。”

    秦恒面色凝重,“如此说来,形势更加危急。那可有其他应对之策?”

    司马台再次开口:“陛下,可继续在城中招募勇士,许以重赏,以充实守城兵力。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各国,许以重利,请求出兵相助。”

    秦恒微微眯起眼睛,问道:“那大将军手中如今具体还有多少兵?”

    兵部侍郎林启略作思索后回应道:“陛下,先帝让大将军前往绝岭关时,从北境十万大军中抽调了五万大军随其出征。

    想来如今大将军手中应该有这五万北境军,再加上绝岭关一战,虽我国战败,但因先帝指挥得当,为士兵撤退争取了时间,大部分士兵得以逃脱,目前正在被大将军收拢。

    若收拢败兵完成,大将军手中应该有十数万兵马。到时候大将军赶来救援,与我玄京城内守军里应外合,夹击武国军队,便可反败为胜。”

    秦恒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沉思。片刻后,他说道:“传朕旨意,令大将军赵长河务必加快收拢败兵的速度,尽快回援玄京。同时,继续按照右丞相所言,在城中招募勇士,加强都城防御,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各国求助。”

    众臣齐声应道:“陛下圣明。”

    然而,秦恒心中依旧充满忧虑。武国军队来势汹汹,而离国如今局势危急,虽有赵长河可能带来的援兵希望,但这中间充满了变数。

    秦恒扫视群臣,沉声道:“如今兵部尚书已随先帝出征战死,朕欲在朝中选拔新的兵部尚书。左右丞相,你二人可有合适人选?”

    右丞相司马台与左丞相林渊对视一眼,而后司马台率先开口:“陛下,依我离国惯例,兵部尚书之位多由兵部侍郎升任。如今林启侍郎对兵事颇为熟悉,且在这危急时刻也一直尽心尽力,臣以为可由林启侍郎升任兵部尚书一职。”

    左丞相林渊微微点头,附和道:“陛下,臣也认为林启侍郎可担此任。”

    秦恒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看向太后赵云湘,问道:“太后对此可有意见?”

    太后赵云湘微微颔首,神色淡然道:“陛下,哀家以为两位丞相所言有理。新的兵部尚书当速速选出,以稳定军心,应对当前危机。”

    秦恒沉思片刻,说道:“既如此,那就擢升林启为兵部尚书。林启,朕任命你为兵部尚书,望你能不负朕望,整顿军务,为保卫离国尽心尽力。”

    林启跪地叩首,大声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为离国效命。”

    秦恒微微点头,目光再次扫过群臣,沉声道:“如今新的兵部尚书已定,当务之急是尽快落实各项御敌之策。林启,你既已升任兵部尚书,便要挑起这重担。即刻清查玄京城内军备物资,合理调配,确保防御工事顺利修筑。”

    林启恭敬应道:“陛下放心,臣必当全力以赴。臣这就去安排人手,对城内军备进行详细清查。”说罢,匆匆退下。

    秦恒又看向右丞相司马台和左丞相林渊,“两位丞相,招募勇士与派遣使者之事不可拖延,务必尽快推进。”

    司马台拱手道:“陛下放心,臣等已安排专人负责此事。定会尽快招募到足够的勇士,同时挑选得力使者前往周边各国。”

    林渊也说道:“陛下,臣会督促相关人员,确保各项事宜有条不紊地进行。”

    此时,一位将军站出来说道:“陛下,城中百姓对武国入侵深感忧虑,若能加以引导,定能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共同参与守城。”

    秦恒微微思索,点头道:“此计甚好。传朕旨意,号召城中百姓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对积极参与守城的百姓给予适当奖励。”

    秦恒见众臣再无其他要事禀报,便让太监宣布退朝。

    众臣纷纷行礼,缓缓退出乾元殿。右丞相司马台与左丞相林渊走出殿门后,相互看了一眼,然后慢慢走近。

    司马台微微叹气,轻声说道:“林兄,你对如今新皇秦恒如何看?”

    林渊捋了捋胡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沉吟片刻道。

    “新皇虽有先帝英勇果决之风,然如今离国,大权在太后手中,而太后又是大将军赵长河的妹妹。如今局势,恐怕将来这离国要变天。”

    司马台闻言微微一愣,眼中露出震惊之色,压低声音道:“林兄,你是说,大将军对帝位有异心?”

    林渊神色凝重,同样轻声回应:“不无可能。如今太后掌权,大将军手握重兵,且与太后关系匪浅。新皇初登大位,根基未稳,若大将军野心膨胀,恐生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