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后,秦恒从三法司和大理寺那里得到了哄抬粮价的粮商背后的勋贵名单,发现没有信国公宋家,其他两位国公家族也没有牵涉其中,只有三位侯爵和四位伯爵家族。
然后他又看了看宋启给自己的名单。
秦恒心中暗自思量,这宋家此番主动交底,究竟是真心表忠,还是另有所图?若真是忠心耿耿,那倒不失为一个拉拢的好机会;可若只是权宜之计,日后怕是要多加提防。
正在秦恒沉思之际,身边的云依轻声问道:“陛下,此事该如何处置?宋家呈上的这份名单,又当如何看待?”
秦恒回过神来,说道:“先不着急,待朕再仔细斟酌斟酌。”
随后,秦恒召集刑部尚书陆元正、京兆尹孟天正、大理寺卿郑宇三人到含元殿议事。
三人匆匆赶来,跪地行礼:“参见陛下。”
秦恒说道:“平身吧。今日召你们前来,是为了这哄抬粮价一案。朕手中有一份你们所查的勋贵名单,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刑部尚书陆元正率先开口:“陛下,涉案勋贵胆大妄为,哄抬粮价,致使民生艰难,实乃罪大恶极。”
京兆尹孟天正接着说道:“臣以为,此事牵连甚广,若处置不当,恐引发动荡。”
大理寺卿郑宇拱手道:“陛下,当以律法为纲,严惩不贷,以正朝纲。”
秦恒微微点头,说道:“那依你们之见,对于涉案勋贵,当如何惩处?”
三人对视一眼,刑部尚书叶谦道:“陛下,依律当重刑加身,以儆效尤。”
京兆尹孟天镇却道:“然此次涉案勋贵众多,或可区分轻重,分别定罪。”
大理寺卿郑宇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臣以为律法不可违,但也需权衡利弊,酌情处置。”
秦恒听着他们的话,思索良久,说道:“朕决定,对于参与此次哄抬粮价的勋贵,剥夺其爵位,贬为庶民,家产充公。其家人若未参与,可从轻发落。”
三人齐声应道:“陛下圣明。”
待三人退下后,秦恒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心中依旧在思量着后续可能产生的影响。
没过几日,三位侯爵和四位伯爵的府邸被禁军围得水泄不通,官兵们准备进行抄家。
然而,这些勋贵家族实力不容小觑,竟有肉身境六七重的高手抵抗,局面一时陷入混乱。
关键时刻,禁军统领张振与秦恒所派的王信相互配合,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终于将抵抗之人拿下。
随后,抄家得以顺利进行。一时间,这些昔日显赫的家族门前哭声、喊声、叫骂声交织在一起。
其中一位侯爵在被押解出来时,大声喊道:“冤枉啊,陛下,臣是被冤枉的,定是有人诬陷!”
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对着这些被抄家的勋贵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哼,还喊冤,哄抬粮价的时候怎么不想想百姓的死活!”
“就是,陛下这处置真是大快人心,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为非作歹!”
“这些个勋贵平日里作威作福,如今也是罪有应得!”
而在信国公府中,宋雍父子听到外面的动静,心中也是忐忑不安。
宋雍皱着眉头说道:“启儿,你看这局势,陛下此次是动了真格的。”
宋启应道:“父亲,好在咱们宋家及时表明了立场,未被牵连。”
宋雍长叹一声:“但愿陛下能念及咱们的忠心,莫要再横生枝节。”
与此同时,秦恒在宫中也收到了抄家的奏报。
近日里被秦恒看中留在身边使用的小太监福安在一旁说道:“陛下,此次抄家收获颇丰,只是这几家勋贵都喊冤,该如何处置?”
秦恒目光坚定地说道:“不必理会,证据确凿,由不得他们抵赖。将抄没的家产用于充实国库。”
福安连忙应道:“遵旨,陛下圣明。”
京城的这场风波,暂时告一段落,但朝廷内外的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观察着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天早朝,秦恒端坐在龙椅之上。此时,旁边再无太后赵云湘的垂帘听政,而是真正掌握权力的他一人临朝。
秦恒率先开口:“诸位爱卿,关于近日勋贵哄抬粮价之事,已尘埃落定。然此事当引以为戒,日后若再有此类不法之事,定当严惩不贷。”
众臣齐声应道:“陛下圣明。”
秦恒微微点头,正欲再说些什么,兵部尚书林启上前一步,神色凝重地说道:“启禀陛下,武国大将军魏无炎派遣使者前来。”
此语一出,众臣先是疑惑,随即心下一愣。
因为此时武国大军已经连破离国数州之地,兵锋直指玄京城,恐怕要不了几日就可到达城下,到时候自己等人将要与武国大军直面,此次派遣使者不知道是何目的。
秦恒眉头紧皱,问道:“可知使者来意?”
林启拱手道:“回陛下,臣等尚未知晓。”
秦恒沉思片刻,说道:“宣使者上殿。”
不多时,武国使者昂首阔步走进大殿,行礼后说道:“尊敬的离国新皇帝陛下,吾国大将军派我前来,乃是希望能与贵国止戈休战,共商和平之策。”
秦恒目光锐利,问道:“如何止戈?如何休战?”
使者微微仰头,说道:“离国只需割让三州之地予我武国,我国便可退兵,并且奉还绝岭关之战战死的离国先皇的遗体。”
此语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
秦恒怒拍龙椅,站起身来,喝道:“放肆!割让三州之地,简直是痴人说梦!我离国虽处困境,但绝不做此丧权辱国之事!”
使者却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武国大军势如破竹,离国如今难以抵挡。若不答应,恐怕玄京城危在旦夕。”
一位老臣挺身而出,悲愤地说道:“陛下,万万不可答应啊!割地求和,乃亡国之道!”
又有一位武将大声说道:“陛下,末将愿亲率将士,与武国决一死战,誓死保卫国土!”
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表态,有的主战,有的主和,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