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质子,出来。”监史在门外大声的喊道。
听到喊声,爰剑从地上爬起来,跌跌撞撞的出了牢门。
站在阳光下,抬头望着天空飞过的小鸟,自由的呼吸着外面的新鲜空气。心里又充满了希望。
有人过来给爰剑上了脚镣手铐,押出监狱大院。
门外还有一长队伍,全是无弋,,用一根绳子连在一起。
等爰剑出来,有人立马过来,把爰剑的双手用绳子绑上,也连到了一起。
爰剑还在有点儿好奇的东张西望,四处看了一下。
早有人大喊“所有无弋,向骊山烽火台出发。”
爰剑口干舌燥,饥肠辘辘,跟在队伍中间,就像牲畜一样,在烈日下,向骊山烽火台进发。
胭脂的身体在乜渊的精心调理下,慢慢的有了好转,脸色也逐渐的红润了起来。也慢慢的接受了失去孩子的事实。能够下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邻村的大娘,大婶,大嫂们,会抽空过来帮着照顾一下胭脂。
乜渊想给她们工钱,但她们都拒绝了说什么也不肯受。
而且还对乜渊说道“远亲不如近邻,这邻里邻居的,拿钱就是见外了。照顾一下胭脂,我们就是出来散散心,串串门,这就是顺手的事。”
钱不收,但是对胭脂的照顾是越来越上心,越来越仔细了,来的次数也是越来越频繁了。
乜渊可以很安心的在外面挣钱,为表谢意,时不时会给她们从集市上带一些糕点,糖果来,让她们带回去给孩子们吃。
乜渊在武馆的工作也算比较轻松。
武馆里面有几十个孩子,都是雍城官宦人家和富商家的子弟。
以前来的教武先生,不是武艺不高,就是脾气太大,不是太老就是太年轻。
还有一个,各方面都不错,但孩子们却嫌他长得太丑,不够帅,最终也没有留住。
直到后面乜渊来了,孩子们对他都很满意。
馆主为了留住乜渊,给他的工钱比其他教武先生高了很多。
像乜渊这个年龄,这么高的武功,在秦国可以做到秦厉公的贴身侍卫了。
但现在碍于他是羌族质子的陪同的这一身份,只能做这么一份苦差事。
说是武馆,其实兼教识字,文学常识和生活常识。文学常识,生活常识和武术分时段进行,所以一天当中有很多时间,乜渊是闲着的。
利用闲暇时间,乜渊时不时会出去转转,看看还能不能找份儿挣钱的差事。
转了几天,也没找到一份合适的差事。
这天,下工了乜渊看着太阳还没有落,又出去到街道里碰运气。
正在此时,有长队的马车拉着磨平的石块儿和汉白玉栏杆从乜渊身边经过。
有淘气的孩子放了挂鞭炮,甩到了一匹马的脚下。
那匹马受了惊吓,一下子狂奔起来。
赶车人是位四十多的中年人,紧追慢赶,但是马跑的太快,根本追不上。
乜渊见状,脚一点地,一个鹞子翻身,翻到了后面的车上,一个借力,朝前飞去,稳稳的过去骑在那匹受惊的马上,伸手拉住了缰绳,勒停了马。
赶车人过来,对乜渊是千恩万谢。
乜渊好奇的问道“天色也不早了,你们拉这些石块儿和白玉兰栏杆,是要去哪里?”
赶车人回答道“家里没钱,为了养活父母,孩子。自卖为无弋,去骊山修烽火台。”
聂渊一听,连忙问道“那你们知道一个叫爰剑的羌族质子吗?”
“人太多了,不知道。”那人看着乜渊说道,“但如果打听的话,还是可以打听到的。”
“那我能不能跟着你们去看看他?”乜渊见到了一丝希望,不肯放弃。
“那不行啊,查的很严的,根本进不去。”赶车人无奈的说。
这时,又一个赶车人从后面跟着上来。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对着乜渊道“那边儿又在招人赶车。傍晚最后一趟。远路的人都不去了,你这功夫,完全可以。”
乜渊一听“谢谢兄长,我这就去看看。”
修烽火台这差事真的是太苦太累了,但爰剑硬是生生的扛过来了。
这天傍晚,大马车上又拉来了饭,监工在站在车边大喊“所以无弋,赶紧过来吃饭,吃了晚饭,再做最后一班。”
乜渊赶着马车,进了料场,所有的无弋都围着大车吃饭。
乜渊卸了石块儿和汉白玉栏杆,假装上茅房,到处找爰剑。
爰剑低头,就是黑面馒头喝稀汤,突然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抬头一看,是乜渊。
乜渊看着爰剑瘦削的脸庞,满手的裂口。脚趾头从破麻鞋里面露出来,全是血,过来一把抱住爰剑“剑儿,你受苦了。”
爰剑的脸贴在乜渊的胸膛,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但强忍着没有哭出声来。
“剑儿,阿舅一定好好挣钱,把你早点赎出来。”
爰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对着乜渊使劲儿的点头。
“干什么呢?干什么呢?”监工拿着皮鞭走了过来,乜渊转过头,想着,如果此刻监工感动爰剑一根手指头,那他今天就得动武了。
“这不是乜将军吗?!监工看着乜渊
“你是……”乜渊想不到在这儿竟还有人认识他。
监工不好意思的摸着头笑了笑“我……我……’不是在来雍城的路上,差点儿犯了错,不是主母替我向司马大将军求过情了。”
“哦,是你,在这儿做了监工啊。”
“乜将军,你怎么在这儿?”
乜渊把监工拉到一边儿,向他说明了情况,并把兜里的碎银子往他手里塞“爰剑还小,你多照顾他一下。
“乜将军,这可万万使不得,你们都是好人,这羌族质子,我一定会照顾的,要不是主母求情,我都死了半年了。”
“那多谢你啊。”乜渊再三道谢。
“你放心,以后你可以给质子顺路带点儿好吃的过来,这天天清汤寡水的,是个人受不了。而他还是个孩子,还敢这么这么重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