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谢承君听到清安公主帮他在他父皇面前说话时,顿时满脸笑意,这笑意中还含着淡淡的幸福。
日后父皇要想批评他,还得看看他未来的皇子妃同不同意。
不过这种被未来娘子护着的感觉真不错。
【得,我二皇兄一听到清安姐姐帮他说话,就开始一个人在那傻笑了。】
【这要是去了辰国,二皇兄你可得收敛一些,不然待会人家辰国国主看见了,还以为自己的女儿找了个傻女婿。】
谢武帝听到这话,差点笑出声来。
他倒是不觉得谢承君笑的傻,反而看着有些欠揍,让他手痒。
但清安公主在这看着,他也只能忍着。
“既然公主这么说了,朕也放心了,希望等君儿从辰国回来时,会带给朕一个好消息!”谢武帝淡笑道。
谢承君连忙说道:“父皇放心,儿臣定然不会让你失望的。”
清安公主有些害羞地嗔了他一眼,随即忙低下头抿起嘴笑了笑。
谢武帝看着底下的这对青涩地年轻人,瞬间让他回想起了,他当初跟皇后还年轻时候的模样。
两人当时的感情也像他们这般美好而纯粹。
只是如今,碍于两人各自的身份,都主动将年轻时的那份柔情蜜意的回忆藏了起来。
谢武帝将思绪来回,对着谢承君说道:“可去跟你母后道过别了?”
谢承君回道:“儿臣还没有,打算现在就去见母后。”
谢武帝听了,从龙椅上起身说道:“既如此,那朕便陪你们一同去吧。”
“是。”
“父皇,依依也想去送送二皇兄和清安姐姐。”谢澜依看她父皇走下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的笔,站起来说道。
谢武帝来到她面前,笑道:“好。”
“依依,来清安姐姐这里。”清安公主伸出手微笑道。
谢澜依见状,连忙笑嘻嘻地上前牵上了清安公主的手,跟着一同走出了御书房。
在去德仁宫的路上,清安公主跟谢澜依说,等届时谢承君回来的时候,会给她带许多辰国好玩的好吃的回来。
谢澜依听到这话,顿时欢喜的不行。
一心就盼着她二皇兄能赶紧将他和清安公主的婚事定下来,然后给她带好吃好玩的回来。
没一会儿,几人便来到了德仁宫。
皇后娘娘是知道今日清安公主要回辰国的,所以一早就起来准备了一些让清安公主带回辰国的礼物。
这时,谢武帝最先走了进来,皇后娘娘见了,连忙行礼道:“臣妾参见皇上。”
谢武帝将她扶起,看着身后说道:“君儿带着清安公主来向你辞行了。”
“清安见过皇后娘娘,儿臣见过母后。”两人异口同声道。
皇后娘娘笑了笑,忙上前拉着清安公主的手,温和道:“本宫给你和辰国国主准备了一些礼物,待会本宫会让人都送到你们的马车上。”
清安公主愣了一下,说道:“皇后娘娘无需这般,清安在宫里打扰了您这么久,怎么还能要您的礼物呢。”
“本宫喜欢你,你日日来德仁宫陪本宫说话,如今你要回辰国了,本宫送你一些东西也是应当的,只是不知本宫送的,你会不会喜欢。”皇后娘娘说道。
清安公主微笑道:“皇后娘娘亲自挑选的礼物,清安哪里有不喜欢的,清安在这替父皇谢过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连忙阻止清安行礼,在她耳边小声说道:“本宫期盼着等下次见你,你就是本宫的儿媳了。”
清安公主听到这话,瞬间满脸通红,一脸羞涩地低下了头。
皇后娘娘掩嘴笑了笑,只恨不得清安公主立刻就能跟自己儿子结婚,做她的儿媳。
谢承君见清安公主有些不好意思,忙对着皇后娘娘说道:“母后,你跟清安说什么呢。”
皇后娘娘没好气地看了她儿子一眼,说道:“没什么,你这次陪清安公主回辰国,这一路上你可得帮本宫好生照顾好她,若是辰国国主看到清安公主回去少了根头发,等你回来,本宫拿你是问,知道了么?”
谢承君笑着点头道:“儿臣知道了,母后就放心吧。”
谢武帝看她们聊得差不多,便开口说道:“好了,一起去送送他们吧,别耽误启程的时辰了。”
皇后娘娘点了点头,随即叫来了红香,吩咐她安排人将放在宫里的那些礼物送到辰国使者那去。
谢武帝一行人来到了宫外,注视着谢承君和清安公主他们上了马车后,才转身往宫里走去。
“皇后可是担心君儿他们的安全?”谢武帝跟皇后娘娘一同走着,见皇后皱着眉眼,便问道。
“臣妾是有些担心,也不知辰国国主对君儿满不满意。”皇后轻声说道。
谢武帝安慰道:“放心吧,朕已经安排了一支暗卫跟着君儿他们,他们不会有事的,何况咱们君儿长得这般俊俏,也是配得上清安公主的,辰国国主哪里会对他不满意呢。”
谢武帝想说的是,他这次给辰国国主写了一封信,交代了君儿让他亲自送到辰国国主手上,若是辰国国主不看好君儿,只要他看了那封信,不出意外,他定然会愿意让清安公主嫁给君儿的。
至于这封信上的内容是什么,那就只有他和辰国国主两人知晓了。
谢武帝这边才带着谢澜依回到御书房,就听到王友全进来禀报道:“皇上,徐将军和宋丞相从江城回来了,现在正在外面要求见皇上。”
谢武帝愣了一下,看来是江城的事处理好了,“宣他们进来吧。”
“是。”王友全快步走了出去,没一会就带着徐将军和宋丞相两人走了进来。
“微臣参见皇上!”两人齐声行礼道。
谢武帝挥手道:“免礼。”
“如今牵扯江城瘟疫一事的官员都处置得如何了?”谢武帝神色严肃道。
听到问话,宋丞相连忙上前拱手回道:“回皇上话,微臣和徐将军一到江城,便对江城当地的知府任远州和其他底下的官员进行了调查,经过一系列的审问,竟发现将瘟疫一事欺瞒不报的源头便出在这名知府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