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平安农场开始今年的第一次播种。
洪阳和陈元凯也按照原计划找了一批人编织包装袋,定期收购。
徐家将粮款已经转到宁予安的账户上,资金回笼,宁予安腰包鼓鼓,也能踏实研究其他东西。
此时正和陈珊研究着可以上架出售的农副食品。
宁予安给店铺受众定位中下收入人群,没准备走高端路线,所以副食品重点也在方便制作,耐储存。
蚕豆大酱制作简单,耐存放,可作为日常调味。加肉炸出肉酱存放时间变短,但多了荤腥价格高上一点。
土豆在废土这种多变的气候下存储时间也多少降低很多,宁予安还是分出部分做成淀粉。
而洗出淀粉剩下的土豆渣也没浪费,压成饼,烘干,又是一个新的产品。
宁予安到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地道,吃饱都困难大家又怎么在乎她卖的是不是产品肥料。
低辐射能吃才是王道。
这些都是次要的,宁予安也没有准备定价太高。
花生油已经成功榨了出来,现在大家的吃的也终于从抠抠搜搜的动物油变成了这个,花生油炒出来的菜虽然少了荤油的特有动物脂肪肉味,却更能激发菜的香气。
其他人怎么觉得宁予安不知道,她倒是很喜欢。
至于剩下的花生榨
自然是打包准备上架。
失去了油脂,花生的香气却还是在的,陈珊研究着用土豆渣掺和着花生榨做的饼,颇受大家好评。
宁予安还研究着做出了花生酱,拌着凉粉加上辣椒酱,香的很。
宁予安养殖的河螺也已经泛滥,小黄的后代虽然规模翻倍,变成六只,可依旧赶不上河螺恐怖的繁殖速度。
浪费是不能浪费的,陈珊按照宁予安的说法煮熟挑出螺肉晒干,店铺产品再加一。
剩下的产品还是以粗加工的粮食为主,玉米面、玉米粒、小麦粒、小麦粉、麦麸粉
人手不够,现在能做出来的也有限,不过那个店铺宁予安也没急着开门,有时间就做一些,积少成多。
等雪全部化净,宁予安终于去看了下店铺现在的情况。
位置在外城街出入必经的地方,左边过两个街道就是兑换大厅,人流量很好。
店铺面积不算太大,室内差不多五十平,卖粮摆上货架也足够了。
巡视了一圈,宁予安和黎恒商量着店铺布局,邹思学听他们说着,一边快速在脑中画出图纸,思考着定制货架数量和材料。
这里的店不需要装修的多华丽,干净整洁就好,宁予安从没考虑过粮食会卖不出去的情况。
粮食在废土向来有价无市,怎么会卖不出去。
邹思学他们的工作效率宁予安见一次就忍不住夸赞一次,确定目标后,才两天的功夫,‘平安粮店’的牌子就挂了上去。
宁予安再看到的时候,店铺已经完全变成了她想象中的样子。
严格来说,超出她的想象。
虽说内城有巡逻,有监控,治安很好,但粮食这种东西太容易引来觊觎。
店铺按照宁予安的设想,大厅只留出五平米,剩下的部分被新搭砌的墙壁阻隔,留下一道活动的门用来搬运粮食,另一边是一个像办事大厅的窗口,能通过四十厘米宽高的物体。
新搭砌的墙壁上挂着木质价目表,需要的通过窗口传达,室内装好后通过窗口递出。
购买的人也可以在窗口外面设立的称重点复称。
普通粮食宁予安按照市场价售卖,而加工副食品根据用料调高,像土豆是五贡献点一斤,一斤土豆干需要差不多三斤土豆,价格就定在十八贡献点一斤。
而蚕豆酱需要用到大量的盐,价格是十贡献点巴掌大一小竹筒。肉酱则二十贡献点。
淀粉产生的土豆渣,定价一贡献点能拿到巴掌大一块,每人每日限量一块。
花生是三贡献点一块。
主食粮食宁予安都要求了限量,每人每日限购一斤。
副食品不限量。
高饱腹的主食不愁卖,这种基础价只有买不到的,没有卖不掉的。
而土豆渣之类的多余产出宁予安,只算半卖半送,并不太在乎收益。
开业首日,宁予安本来以为会没什么人,毕竟她没有做多余的宣传。
谁想到第一天队伍就从门口排到巷尾。
里面有人高马大的佣兵,还有穿着破烂的贫民。
佣兵不用说,定是从席文宣他们口中知道的。
而这些贫民,问了洪阳才知道,是他们雇人编袋子的时候提了一嘴。
而这些人最开始都是抱着给东家捧场的打算,也好奇东家卖些什么东西,而等看到物价的时候,所有人都不淡定了,争先恐后的去排队,生怕晚了买不到。
大家不能自己满屋挑选粮食,秩序倒是好维护很多,室内洪阳和王永良有条不紊的称重装袋,再交给售卖窗口的陈元凯。
只是外面的长队明显惊动了很多人,连基地都派出护卫队维持秩序。
宁予安做了准备,但也没想到准备的还是少了。
随着一个个木牌翻转,原本预计三天的粮食,不到两点就卖了个干净。
几人无法,挂上牌子,告知大家粮食库存不够,明日继续售卖。
“场主,明天要不要多带些粮食?”
陈元凯今天明显话说多了,开口都带着沙哑。
接过陈珊递来的润喉降火的菊花茶,陈元凯道了谢,咕嘟嘟的喝下去一大杯。
ot明天不用,我在考虑以后粮店限制购买时间。ot
宁予安也喝了口茶水,今天徐家和仲宇铭都让人来捧场,寒暄再加维持秩序,她嗓子也干的厉害。
粮食按照这个速度售卖,不限制时间贡献点赚了不少,只怕是没多久他们自己吃的都不够了。
“现在外面可食用作物少,这种情况估计过一段时间会有一定好转。”
黎恒伸手拿起茶壶,自然的给宁予安杯子续上。
刚熬过冬天,整个春天粮食也都是短缺状态,有点贡献点的人估计都想多囤些粮食,要不是限购,怕只是那些佣兵就能把粮铺包圆。
宁予安思考了下,决定调整限购时间,每人三天可购买一斤粮食,副食品三日限购五斤。
这样一方面可以控制粮食流出速度,另一方面也能让更多人吃到低价粮。
今天也有人试图反复排队,但黎恒给她弄来了一台机器,设定要求后可以通过腕表识别购买,这样就解决了限购区分人群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