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全明接上说:“对,这人啊不能老是没事干,时间长了容易生事儿,不利于管理。这些等梁总他们来了一起商量下,我初步有个想法,他们参加工作的管饭。”
李一涵听了说:“嗯嗯,好多活儿要做也急缺人。”
“不如让他们工作,管三餐。”张婷婷过来了说,她们这是要建立新的公共秩序了。
忙碌了一下午,晚饭还是那个阿姨给做的,食材是从仓库出的。今天又进了好多志愿者,人多了,阿姨找了几个关系好的帮忙,照例管饭。
晚上,温度稍微低了点,但依然很热,只比白天的五十多度低了点。下午,建厕所时,负一的一处线路不知道哪里出问题了,需要水电图,得去一层物业那里取,正好李一涵有闲,就她去了。
到了外边就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威力,汗水瞬间滑落,鼻腔被热气烘的微张,热气直接进到气管,只觉着胸闷气短,整个人都不好了,这还是带了面罩呢。
她转动钥匙打开文件柜的锁,一手举着手电,一手在物业的资料柜里找,里边的各种文件摆放整齐,很容易就找到了。
门外,几辆大巴车、货车开了过来。对讲机里传来声音,请示打开车库门,应该是那些家属到了。把门锁好,赶紧往回走,下边要忙碌了。
车直接停在了车库,D区的停车场入口这边。
李一涵从楼梯通道下来,进来就看到人们从大巴车上下来,男女老少都有,江佳燕拿着册子,给他们分配地方安置,小赵带着人帮忙拎行李,带他们去自己的位置。
找到白伟杰,李一涵把水电图给他,也赶紧去帮忙,这一忙就又是半晚上。晚上照样洗脸,擦擦身就躺下了。不能洗澡,真不方便,那会出去一身的汗,感觉都有馊味了。她们还好,让小赵把闫若洁的洗衣机偷偷搬过来了。放到他们这边的厕所里了,她们的馊衣服解决了,就是得偷偷的晾到自己宿舍,不敢让人看到。
不患寡患不均,有点小特权还是偷偷用吧。
记得有一回,一家人议论南方发水北方干旱时,李一默说过:“其实全世界都缺水,根据物质不灭原则,人体含百分之七十的水分,人口暴增,可不缺水吗。”
爸爸打他后脑勺,说他物理学得不但到位,物质不灭是那么理解的吗?
“爸,化学,化学!”
呵呵,那会儿,一家人在一块儿多开心啊,好想他们啊。睡梦中都在想他们。
她们宿舍三人早早起床,吃了点东西,闫若洁也搬了进来。她们三人的吃食放到了一起,只早饭的话,还能吃一段时间,要是一天三顿,她们三人能吃上五天就不错了,其他人那里应该也差不多,甚至她们的状况还算好的。
几人来到助理办公室,已经有先来的继续自己的工作了,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到了。
李一涵、张婷婷去隔壁开会,梁文征、周明亮、张队、许炜烨、老郑,其他小区的各个队长视频参加。
她们被一条信息惊到了,梁文征说了昨天灾害天气造成的伤亡,竟然有两百万人。这个城市的总人口有一千一百万,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就这么没了!两百万人啊!这还只是天气异常的开始。
第一次这么清楚的知道伤亡的确切人数,之前只知道海岸线的上升吞没沿海城镇有伤亡。是了,那个伤亡也不会少的,只是没有具体数字,就不会那么震撼。
气氛沉默,震惊,悲伤。
李一涵到现在还能想起当时的震惊,以及心悸,害怕的心悸,也确实能体会到了大自然的残酷,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来到单位,智脑识别,消杀,跟同事打招呼,一起进入电梯,下行。
“一涵听说没有,今天午饭会有吐司面包?我好几年没吃过了,真怀念那个味道啊!”
“是吗?那真好,我也想吃了。”跟同事一起期待中午的吐司面包,分开,进办公室,资料整理一下,开始自己的工作。
以前见面聊天吃食、天气,现在她们生活在地下,阴天下雨的都不在生活中了,各种食材是更没有了。
她们没时间聊天,开始工作了就忙忙碌碌的,就是这样既颓废,又忙碌,没时间想其他的。谁又知道在这种忙碌中,想起来最多的是各种美食呢,菠萝咕咾肉,牛排,火锅,串串,白米饭……
那天中午就是吃的白米饭吧。。现在那是奢侈品,想吃也得靠关系。就是她也是大哥偶尔给弄点才能吃到。
梁文征安排好了工作,会议结束了,灾难已经发生,重整精神继续前行,为了亲人,为了守护身边这些人,这是她们的责任。
今天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尸体处理上。外边的尸体放任不管,时间长了,气味难闻疫病爆发是难免的。这些以前由上边安排人处理,现在尸体太多了,只能各区域自行负责。
就这样人们都被动员了起来,男人们被组织了起来,去做这个。外边炙热的空气加快了尸体的腐烂,对人的身体是个大考验。他们只能轮流工作,休息调整,就像切尔诺贝利核爆炸后那样,出去工作一定的时间就回安全的地方缓缓。只不过那个是直接尸人,现在是顶多热中暑。
留下的人也各有工作,各个出入口的防汛需要修建,各种基础的建设也需要人手。
大人工作了,孩子们没人看。有大人也看不住,一整个小区的孩子们,大的小的,叽叽喳喳的,跑跳打闹,能把十层楼掀了,这也是最近投诉最多的一个点。所以教室就得赶紧安排了。
找到地方做教室成了最紧急的事。孩子们上课后的吃饭问题也是大事,这么些人吃饭,又找了地方做厨房。有手艺的人这会儿最需要了,例如厨师,好在女人们多多少少都会做饭,这个不难。难得是这么多人的饭,总要炊具吧,煮面条的阿姨有个大点的电锅,给三十来人煮面还要好几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