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心之链”事件的落幕,全球范围内对科技伦理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伦理联盟在子墨团队的推动下,逐渐汇聚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监督力量。然而,子墨深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的科技发展之路仍然布满荆棘。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科技滥用,子墨在联盟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倡议:建立全球性的“科技预审制度”。他强调,任何可能对人类思维、意识或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项目,在投入市场之前,都必须经过伦理委员会的严格审查。这一提议迅速得到了联盟成员的积极响应,并促使多国政府开始立法,加强对科技发展的监管。
站在联盟的讲台上,子墨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我们肩负着对未来的责任,绝不能让科技成为掠夺人类思想和自由的工具。今天,我们在此庄严承诺,科技必须为人类服务,而非奴役人类。”
夜鹰紧随其后,补充道:“这项制度不仅是为了防范未来的风险,更是对科技从业者的一次警醒:任何技术的进步,都必须建立在尊重人类自由与意志的基础之上。”
然而,变革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大型科技公司对新制度表示了强烈的抵制,担心它会束缚创新的手脚,影响利润。一些国家也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新制度持观望态度。
为了争取更多的支持,艾琳娜和张洁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公众教育活动。她们通过媒体和网络平台,向公众展示了科技滥用的惨痛教训,分享了“序列”事件中的真实案例。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和数据,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科技伦理的重要性。
在一次公开辩论中,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代表质疑子墨:“您如何确保这项制度不会成为创新的绊脚石?如果因为过多的限制,我们无法取得新的突破,那将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阻碍。”
子墨平静而坚定地回应:“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建立在不道德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科技项目的唯一价值在于控制他人的思想,那么它不仅是倒退,更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
随着各国科技伦理委员会的相继成立,一场名为“守护自由”的全球性公众活动也悄然兴起。这场活动鼓励全球公民积极参与科技监督,成为科技伦理的“守护者”。参与者通过学习科技伦理知识,提高对科技项目的辨识能力,并有权对存在风险的科技项目提出质疑和建议。
张洁作为活动的领军人物,每天通过网络直播向数百万观众传授科技监督的技巧。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守护自由”的真谛:“这不仅是我们几个人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们不能只依赖少数人的努力,每个人都应该为科技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在科技伦理联盟逐渐步入正轨之际,夜鹰却带来了一则令人不安的消息:“序列”的残余势力并未完全消失,他们正在通过地下渠道秘密研发更为隐蔽的意识控制设备,并企图在黑市上出售。
子墨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我们不能让这些余党在黑市中肆虐,必须将他们彻底铲除。”
经过周密的调查和情报搜集,子墨团队锁定了“序列”余党秘密交易的地点。在夜幕的掩护下,他们展开了突袭行动。艾琳娜负责破解安保系统,为团队扫清障碍;黑雾则率先冲入仓库,与子墨和张洁一起制伏了敌人,并夺取了意识控制设备。
行动结束后,艾琳娜将设备中的数据全部传送至联盟总部,确保没有遗漏任何线索。夜鹰在远程监控着整个行动过程,当确认“序列”余党已被彻底清理时,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回到基地后,子墨团队望着逐渐恢复宁静的夜色,心中充满了感慨。虽然“序列”的阴影暂时被驱散,但他们深知科技伦理的守护之路仍然漫长而艰辛。
张洁微笑着说道:“这段时间里,我们收获了无数的支持和信任。无论未来面临怎样的挑战,这都值得我们继续坚持下去。”
子墨点头表示赞同,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是的,未来的路或许更加坎坷,但我们不再孤单。因为人类已经觉醒,更多的人愿意与我们并肩作战,共同守护科技的伦理底线。”
艾琳娜则望向远方的城市灯火,低声说道:“这场战斗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权力和控制。它是为了让人类始终保持清醒和自主。我们会一直坚守在这条道路上,直到科技的未来真正属于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