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 第260章 两级反转

第260章 两级反转

    张好好何等聪明,一下就听出了曹子建话里的意思。

    愕然道:“子建兄的意思,我现在已经进入了别人的圈套?”

    “可以这么认为。”曹子建点头。

    张好好闻言,用手托着下巴,好像在想些什么。

    直到两人从后院来到店里的时候,张好好还是保持着这个姿势。

    “掌柜的,少爷,喝茶。”刘淑芬将两杯茶端到了曹子建和张好好面前。

    只是张好好没有伸手去接,而是突然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子建兄,我刚才思量许久,发现对方给我下这套有些多余。”

    “嗯?”曹子建饶有兴致的看向张好好,等待他的回答。

    “根据子建兄说的,这画如果真的还有另外半幅的话,那另外半幅大概率是作者的题跋和钤印,或者是其他收藏过这幅画的藏家鉴赏印。”张好好缓缓答道。

    “这些于我而言,不过只是锦上添花罢了,不重要。”

    “毕竟高古书画,最重要的是够不够年份。”

    “年份才是第一,再才是看作者的名头。”

    “就单单这幅画的绘画水平,即便没有另外半幅的加持,在我的心目中已经是举世无双。”

    “所以,如果对方三万不肯卖的话,那我便不要了,反正最重要的这部分已经在我手上。”

    曹子建明白,张好好之所以现在看得这么通透,那都是基于没看到另外半幅画的情况下。

    如果真的让他看到另外半幅画和这是配套的话,心境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用问,对方能盯上张好好,肯定是已经将他的心理给摸得透透的了。

    所以这会跟张好好说那些,有些多余,曹子建这就主动岔开话题道:“好好,这幅画是谁卖给你的?”

    “那卖家我也是第一次见。”张好好答道。

    “昨晚,我正在吃晚饭,管家跟我说有人找。”

    “我出去一看,发现找我的竟然是一个少年,估摸着也就十四五岁的样子。”

    “他一见到我,没有多余的客套,直接就说手里有幅画想要匀给我。”

    “我查看了一番后,就被画的内容给彻底吸引了。”

    “询问了价格,发现只用三万,就毫不犹豫的买下了。”

    “给我激动的一宿都没合眼,这不天一亮,就想着过来跟子建兄分享这份喜悦嘛。”

    听着张好好的描述,轮到曹子建陷入沉思了。

    这画的装裱看起来也就最近这些年,所以,当时少年也就十来岁的样子。

    那会,少年的身板可能都没桌子高,怎么可能有这高超的裁画能力。

    显然,这少年背后还有其他‘高人’。

    为了避免张好好当冤大头,曹子建面色一肃,盯着张好好,告诫道:“好好,记住,到时候倘若对方真的将这幅画的另外半幅给你拿过来。”

    “你不管多么喜欢,最多只能给到五万大洋,超过这个价格,就别傻乎乎的往外掏钱。”

    “明白的。”张好好笑着点头应道:“咱也不是人傻钱多的主。”

    “有这觉悟就行了。”曹子建道。

    随即,两人坐在店内闲聊起来。

    “对了,好好,你给我介绍的店员,这还没工作几天呢,今儿怎么就不来了?知道什么情况吗?”曹子建开口道。

    张好好刚才光顾着分享喜悦,也没注意店里有几个店员。

    此刻听着曹子建的话,这才在店里扫视了一圈。

    发现没有看到张希莹的身影。

    这就答道:“兴许家里有点事耽搁了吧?回头我帮你问问。”

    “行。”曹子建点头。

    。。。。。。。

    下午,张好好又来了。

    只是相比起早上的喜笑颜开,这会的张好好却是愁容满面。

    还没等曹子建开口呢,张好好便是将事情的始末跟曹子建说了起来。

    根本不用三天,今天中午,那少年就找到了张好好,跟他说,自己手上有一幅可能跟张好好昨天收的那幅《雪景图》配套的书画。

    张好好当即就跟着对方去看了。

    经过边缘一比对,张好好发现,两幅画严丝合缝。

    虽然那半幅画上也没有范宽的落款,却是有着历代藏家的题签和鉴藏印。

    两者如果一结合,这些鉴赏印足以证明,这是一幅流传有序的作品。

    “所以,你现在想要花钱买下那半幅画?”曹子建笑问道。

    “想,非常想。”张好好重重的点头。

    “那半幅画,对方的报价是多少?”曹子建继续问道。

    “要二十万才肯卖。”张好好叹息道:“你说,我收完整的范宽书画,也不用这么贵吧?”

    “别人就是利用了你想将画作合二为一的心理,故意卖高价的。”曹子建开口道:“要想不上套,最好的方法,就是当没遇到那剩下的半幅就行了。”

    “哎,这没看到另外半幅,我还没那心思,可是现在看到了,我就想着将两幅画合二为一。”张好好开口道:“现在的我一闭上眼,满脑子都是那另外半幅画的影子,这太折磨人了。”

    “要不我给你一个十分有效,还不花钱的办法?”曹子建笑着开口道。

    “哦?”张好好双眸顿时大亮:“什么方法,赶紧跟我说说。”

    “既然软的不行,那咱就来硬的。”曹子建开口道。

    “子建兄,你的意思是直接开抢?”张好好嘴角一抽。

    “对。”曹子建笑着点了点头。

    “咱可不是土匪阿。”张好好苦声道。

    他也知道,曹子建这是在跟自己开玩笑。

    “这是我想到最便捷有效的办法了。”曹子建摊了摊手,无奈道。

    张好好闻言,陷入了沉默。

    好半晌后,才开口道:“子建兄,我想了一下,不就二十万嘛,我认了。”

    曹子建闻言,一脸黑线道。

    “好好,你要真花了这钱,我敢打包票,你前脚付完钱,后脚那人就要骂你傻缺。”

    “可我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国宝被一分为二吧?”张好好不甘心道。

    这一次,曹子建没有立刻回答张好好的问题,而是思考起了应对之策。

    好一会后,曹子建起身,朝着古雅斋后院走去。

    等到再回来时,肩上已经多出了一个黑色包袱。

    “好好,走吧。”曹子建招呼了张好好一句。

    “去哪?”张好好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

    “找那卖家。”曹子建答道。

    “子建兄,你这是想到对策了?”张好好面露喜色道。

    “死马当活医的对策。”曹子建如实道。

    “是什么?”张好好好奇道。

    “路上边走边说吧。”曹子建开口道。

    当即,曹子建跟刘淑芬交代了几句后,便是同张好好出了店铺。

    路上。

    曹子建将自己想到了唯一对策跟张好好简单说了一下。

    那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听完之后的张好好眉头直接皱成了一个川字,道:“子建兄,这样会不会不太好?”

    “不付出,哪来的回报呢?”曹子建开口道。

    张好好沉吟道:“子建兄,我不会让你白白付出的,到时候如果对方真的将画跟您交换,那二十万我就给你了。”

    “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曹子建摆了摆手。

    聊天的功夫,两人来到了平直门。

    隔着大老远,曹子建就看到在那城墙边上站着一少年。

    少年体型有些消瘦,不过不是那种营养不良的廋,而是少年男子特有的那种清瘦。

    在少年的面前铺着一块布,布上是一幅画卷。

    “好好,是那个人嘛?”曹子建伸手,指着少年道。

    “对。”张好好点头。

    “行,这卖家认识你,不利于我计划的执行,你就在这等我回来吧。”说着,曹子建抬腿,朝着少年摊主走去。

    原本少年以为曹子建只是路过这的一个路人,并没在意。

    只是,看着曹子建一直站在自己摊位前,也不说话,就这么直勾勾的盯着自己,这让少年忍不住开口道:“你干嘛一直盯着我看?”

    “我看你在这摆摊,想问问你,收不收东西。”曹子建开口道。

    “出手东西?”少年摊主一愣。

    “怎么?你这摊位只卖不收的嘛?”曹子建继续道。

    少年摊主这会正在等张好好上门呢,想着闲着也是闲着,有个人搭话可以消磨一些时间,这就朝着曹子建开口道。

    “收,只是我这人对于东西的要求极高,如果只是普通货色,就没必要拿出来了。”

    “找人看过,都说是宝贝。”曹子建说着,将手伸入包袱,将事先准备好的康熙五彩花神杯给取了出来,道:“不知道这杯子在你眼里算不算普通呢?”

    少年盯着杯子看了几眼后,并没有上手,直接道:“普通。”

    这话让曹子建颇为意外。

    康熙五彩花神杯,在少年眼中居然只是普通的古玩。

    一时之间,曹子建不知道对方是见过的好东西太多了,还是说压根就不懂。

    这就试探性的问题:“你认出了这杯子的来历?”

    “康熙五彩花神杯而已。”少年轻描淡写道:“这是康熙二十五年,景德镇御窑厂为宫廷烧制的生活用瓷。”

    “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将“诗、书、画、印”在同一器皿上并用的瓷器。”

    “每只杯上绘一种应时花卉,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并题上相应的诗句,惯称“十二月花神杯””

    “你手上这只,是五月石榴花杯。”

    “知道的挺详细,看来是真懂。”曹子建暗道:“看来,得亮大家伙才行了。”

    心中这么想着,曹子建再次将手伸进了自己带过来的包袱中,摸索了起来。

    最后,一个被麻纸裹得严严实实的物件出现在了曹子建的手中。

    “既然看不上那五彩花神杯,那你看看这件吧。”

    “将外面那层纸撕掉。”少年摊主朝着曹子建开口道。

    曹子建照做。

    随着纸张被完全揭掉,露出了其内的天青釉茶盏。

    正是大柱烧制的‘汝窑’。

    天青釉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晨日出海,落日晚霞,又似彩虹先挂,美轮美奂。

    这一次,少年的眼中没有轻视,有的反而是专注。

    对于少年的眼神变化,曹子建都看在眼中。

    “这眼神,看来已经认出汝窑了。”曹子建暗道,这将茶盏放到了对方跟前,道:“这茶盏在你眼里普通吗?”

    少年没有直接回答曹子建的问题,而是将茶盏拿在手中,仔细端详了起来。

    等到少年将茶盏放回地上的时候,曹子建这才开口问道:怎么样?”

    “马马虎虎。”少年嘴上回答的很平淡,但内心早已翻起了惊涛骇浪。

    因为他已经认出,这是汝窑,而且还是一件品相完美的汝窑。

    “不知道这所谓的马马虎虎,能让你给到什么价呢?”曹子建问道。

    听到这话,少年迟疑了起来。

    虽然说汝窑对他的吸引力很大,但他再此摆摊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收货,而是卖货。

    而且,少年知道,以自己的财力,压根收不起这件汝窑。

    所以,为了能让曹子建知难而退,少年故意将价格报得极低:“两百。”

    曹子建闻言,这就将茶盏给重新拿到了手中,而后起身,一边朝着来时方向走去,一边用着少年刚好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原本以为能认出康熙五彩花神杯眼力应该十分了得才对。”

    “敢情打肿脸充胖子——不懂装懂阿。”

    听到这话,少年脸上顿时露出了不服气之色。

    要知道,他可是长辈眼中的‘神童’。

    任何古玩,只要长辈说一遍,他就能记在心里。

    如今,却被一个陌生人说啥也不懂。

    孩童敏感和脆弱的自尊心让他决不能忍。

    没有任何犹豫,少年朝着曹子建离去的背影喊道:“谁说我什么都不懂?你手上这件,不就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嘛?”

    为了证明自己完全懂,少年开始将自己对汝窑的所有了解通通说了出来。

    曹子建闻言,脚步一顿。

    随即,转身,来到少年跟前,道:“原来你认得这物件啊。”

    “别说汝窑了,像北宋时期的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我都见过。”少年摊主冷哼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