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的深山之中,蔡锷正静静地坐在简陋的营帐内,凝视着手中的电报。
电报带来的消息令他感到沉重:南京国民政府向北洋政府宣战!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的眉头紧锁。
北洋政府一直以来都是洋人扶持得最多的势力,其军事力量之强大令人咋舌。相比之下,南京国民政府显得势单力薄,难以与北洋政府抗衡。面对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蔡锷不禁忧心忡忡。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电报中提及广州国民政府将参战的消息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来自广州国民政府的这支军队无疑是国内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如果他们加入战场,必将对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蔡锷心中涌起一股希望,有了广州国民政府的支持,这场战役的天平似乎开始向他们倾斜。
不久之后,他又收到了一封来自广州国民政府的电报。电报上明确表示,张人骏承诺会给予全力支持。这个消息让蔡锷如释重负,心中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没有丝毫犹豫,蔡锷立即作出了决定。
他迅速起草了一份回电,表达了自己坚决响应孙先生号召、投身革命事业的决心。
随后,他迅速召集了滇军的将领们,开始了一场动员大会。
他站在讲台上,目光坚定而锐利,扫视着台下的将士们。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同志们,南京国民政府已经向北洋政府宣战,广州国民政府也即将加入到讨伐袁世凯的行列星。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斗,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因此我决定,我们滇军将全力以赴参与这场讨袁之战。”
“这次出征,由我来亲自担任滇军第一军的军长。”
随后,他将目光转向李烈钧和唐继尧。“李将军,你将担任第二军军长,第一军和第二军组成第一纵队,随我一起北上,我们将向贵阳方向进攻,打破北洋政府的防线!”
随后,他看着唐继尧,说道“唐将军,你将指挥第三军,作为第二纵队。你的任务是向东去湖南军政府。与焦达峰的湘军会合,并北上支援武汉。”
他语言刚落,诸位将领便齐声高呼道:”是!“声音震耳欲聋,显示出他们的决心和斗志。
在出征之前,蔡锷再次向诸位将士们大声地喊道:“兄弟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我们这次一定要打出我们滇军的名号出来!”
“是!”滇军的士兵们在蔡锷的号召下,士气高涨。
而且这不仅仅是一场战斗,更是一次为了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尊严而战的机会。他们决心要打出滇军的威风,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纷纷响应道:“愿随将军杀敌立功!”
蔡锷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鼓舞着大家:“这次行动,不仅关乎我们个人的荣耀,更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尊严!让我们一起奋勇向前,为了自由和正义而战!”
士兵们被蔡锷的话深深打动,他们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蔡锷看着眼前这群充满激情和勇气的将士们,心中充满了豪情,他最后高呼一声:“出发!”
滇军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踏上征程,向着前方的战场进发。
第一军和第二军,共计三万人,浩浩荡荡地向贵阳进发。他们的目的是突破北洋政府在西南的防线,为后续的进攻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第三军则迅速东进,与湖南军政府的焦达峰所率领的湘军会合,共同支援武汉,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远处,在贵阳城的内部,刘显世静静地站在城头,眼神凝重地望向远方的地平线,仿佛想要透过无尽的虚空,一眼望到那尚且远在天边的滇军。他的心中充满了犹豫和不安,眉头紧紧皱起,似乎在思考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他手下的兵力并不多,只有九千余人,甚至不足万人,但这却是北洋政府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的部队了。六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以及巡防营构成了他的主力部队,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据优势,但每一名士兵都是经过他尽心尽力的严格训练,拥有着不俗的战斗力。
此时,电报机的嘀嗒声在他耳边不断回响,孙先生和张人骏的讨袁宣言正通过电波传遍整个中华大地。与此同时,来自远方侦察兵的消息也不断传来,报告着蔡锷率领的滇军的一举一动。
这些信息让刘显世感受到了局势的紧迫性,如果他选择继续坚守,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战斗,甚至极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如果全军覆没,失去了手中的兵权,那么对于刘显世而言,就如同被判处了死刑一般残酷无情。
面对如此绝境,他不得不深思熟虑,仔细权衡着自己的每一个选择。究竟是要坚定地守住阵地,与滇军展开一场生死决战?还是另寻出路?这两个抉择宛如两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仿佛时间已经不允许他再有丝毫的犹豫。
尽管他麾下的军队忠心耿耿,然而无论是兵力数量还是武器装备,都无法与数倍于己的滇军相提并论。这场战争对他来说,几乎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
“是时候该作出决断了。”他心中暗自思忖道。
最终,在一个寂静无声的深夜,他毅然决然地下定了决心。他紧急召集了自己最亲信的将领们,郑重其事地对他们说道:“兄弟们,我们绝对不能让大家为了一个早就失去了民心的政府去白白送死啊!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愤怒地声讨袁世凯那个卖国贼,我认为,我们应该顺应民心,投入到讨伐袁世凯的队伍里去!”
他的这番提议,立刻就赢得了众人的呼声,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坚定的表情,表示愿意跟随他一同讨袁。
原来,这些人心中早有这样的想法,但一直不敢表达出来。
倘若刘显世仍然固执己见,坚持要与讨袁军作对,那么他很有可能会遭到手下人的背叛甚至发生叛乱。
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改变了立场,宣布支持讨袁,这无疑给了众人一个惊喜。大家对他的敬意瞬间提升了许多,他的威望也如同火箭一般飙升。
几日之后,贵阳城外,滇军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士兵们的脚步声如同涌动的波涛,势不可挡。蔡锷率领着他的滇军第一军和第二军,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贵阳城的城郊时。
他们惊讶地发现,意料之中的对抗居然没有,而且原本应该严阵以待的守军,此刻却在城门前列队欢迎。刘显世站在城门前,迎接着蔡锷的到来。
此时的城门口,士兵们整齐划一地列成方队,他们手中紧握的武器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冷冽的寒光。
然而,这并非一场激战的前奏,而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迎接仪式。
刚得到消息的蔡锷,眼神中顿时流露出一丝诧异。他原本预计在此处将面临北洋政府的拼死抵抗,但事实恰恰相反,等待他的竟然是贵阳守军的热忱欢迎。
刘显世立于城门前,他的面容上交织着复杂的情感:“将军,欢迎您的到来。”他的嗓音在城门前回响。
蔡锷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欣慰。他翻身下马,大步迈向刘显世。
刘显世连忙迎上前去,他伸出双手,与蔡锷紧紧相握。
“刘将军,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我们都是为了国家的未来而战。”蔡锷说道。
刘显世挥了挥手,表示:“将军,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兄弟们为了那个早已失去民心的政府去无谓牺牲。如今,全国上下都在奋起讨伐袁世凯,我们也该跟随时代的潮流,加入到讨袁军的队伍去了。”
蔡锷微笑着表示:“刘将军,您的决策英明至极。我们携手合作,必将推翻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刘显世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我等愿尽微薄之力,助力讨袁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