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银行,混吃等死 > 第 48 章 股市暴跌

第 48 章 股市暴跌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床上,唤醒了熟睡中的王爻。他伸了个懒腰,然后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漱,准备去公司上班。

    现在,王爻的工作变得异常轻松简单,手下的员工对他的工作安排非常配合。这也难怪,毕竟一个被视为“财神”的人,大家自然会想尽办法讨好他。

    毕竟没有人愿意得罪这位“财神爷”,就算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财富,但至少也要避免惹恼他。所以,王爻的工作生活变得格外轻松自在,仿佛提前步入了退休生活。

    在办公室里,王爻一边处理着文件,一边关注着当天的股市动态。他发现今日的股市表现得十分诡异:成交量大幅增加,但股价却几乎没有什么波动。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放量不放价”。

    看到这种情况,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声称这种现象很正常,无需大惊小怪。

    然而,对于这些专家的言论,王爻只是一笑而过,并不放在心上。因为如果真如他们所说,那么这些专家也就不用频繁抛头露面了,在家躺着难道不香嘛!

    他们就算以前曾经预测正确过,但那又能怎样?抛硬币都有可能猜对一半呢!对于他们,可以去学习和了解,但没必要过度迷信,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嘛。

    有人经常说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这话多数时候确实没错,然而,“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所以,王爻更认同另一句话:必须向所有专业的人学习。

    王爻预测国内股市近期将会波跌,因而短期内将不会有太大的赚钱机会。因此,他心中暗暗盘算着,近期务必要去办理开通美股交易账户的相关事宜。赚取美元,能让他获得双倍的快乐。他非常期待那样的场面。

    究其原因,王爻向来对在国内股市中赚钱这件事提不起太大兴趣,如今第一桶金到手,更加提不起劲来。这就如同一家人打麻将,即便赢了很多钱,可那种满足感却十分有限,感觉很没有意思。

    王爻的这种独特行为,其实在他年幼之时便已显端倪。例如,每到春节期间,王爻和小伙伴们总要玩几把。由于王爻自幼便头脑灵活,所以在游戏中,他总能以远超他人的概率获得胜利。

    然而,这里出现了一个颇为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他往往先是取得一连串的胜利,随后又会遭遇失败,最终的整体结果大多是不赔不赚。

    有时候,当父母看到这一情况时,忍不住心生好奇,纷纷询问他:“为何你总是先赢后输呢?这样做究竟是为何呀?”面对父母的疑问,王爻总是有些腼腆地回答道:“我只是单纯地喜欢让他们陪我一起玩耍而已,并非有意要赢走他们的钱,不然的话,难免会让大家陷入尴尬的境地,关系也会变得不再融洽和睦。”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王爻太矫情,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那才叫矫情;而如果有这样的实力,那就叫做魄力了。

    王爻特别厌恶那些在家里耀武扬威、横行霸道,到了外面却老老实实、人畜无害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应该在外面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下来。

    果然一切都按照王爻的预料那般,第二天股市就开始暴跌,之后就是一泻千里。

    那些跑步进场的人,后悔得肠子都青了。然而,股市就是如此残酷和血腥,当大雪崩塌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这次股灾后,股市开始流传起关于王爻的传说。许多证券或投资公司纷纷向王爻抛出橄榄枝,希望能将这位投资天才挖到自家公司。但无一例外,他们都被王爻委婉地拒绝了。

    如今的生活对王爻来说已经足够美好,他又何须出去给别人打工呢?况且,如果真有财神降临他家,那么财神也不再是财神,而是一棵摇钱树罢了。王爻可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没有情感的打工机器。

    如果选择自己开公司,情况很可能会变得糟糕——不是员工养着他,反倒是他要养着一群员工。所以说,他更喜欢目前这种自由自在、快慢由心的生活状态。

    如今,众人对于王爻愈发敬重有加,甚至将其视为神明一般。相较于那些所谓的专家们而言,王爻简直不似用兵如神,而是神在用兵。他于巅峰之处,恰到好处的清仓离场。这展现了他对时机的把控堪称精妙绝伦,仿佛有着超凡脱俗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而王爻那谦逊的模样,仿佛始终将自己取得的成就归结于运气这般虚无缥缈的东西,他总是那般诚恳又略带羞涩地说道:“运气,纯粹的就是运气,罢了。”

    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识。仿佛能让人跨越时间的阻隔,再次回到学生时代。那时,有同学肯定会好奇地询问:“嗨,学霸,你成绩咋这么好呢,是怎么学的呀?”

    面对这样的疑问,不同性格的学霸有着截然不同的回答。有的学霸一本正经,严肃地回答道:“也就是老师常说的那样,课前认真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多做练习。”

    然而,也有一些学霸却笑嘻嘻地说道:“这不过运气使然,碰巧遇到的都是我做过的题,侥幸,侥幸,大家可千万不能当真啊。”

    若要凭心而论,大家到底更喜欢前者还是后者呢?其实大多数人内心深处更倾向于后者。所以,后者的人缘往往更好。

    或许此时就会有人纳闷了:“前者明明说的是实话呀,后者却在睁眼说瞎,为什么结果却恰恰相反呢?”

    听了前者满含真情的话,大家心中都会暗戳戳心道:“大道理谁不懂啊,我要你说,我难道不知道这些吗?”

    听了后者那满含戏谑与调侃的话语,众人皆是止不住地哈哈大笑起来。心中纷纷暗道:你这是在糊弄鬼呢,你每次都这般好运傍身,难不成你以为自己是传说中的欧皇啊!

    正因如此,许多时候,话不是用来听,而是用来看的。看他怎么说,看他在说什么。

    而非仅仅纠结于他所言正确与否。因此,在很多时候,他不讲,你也知道;他讲了,你也不信。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不知妻美”“我没碰过钱”“我对钱不感兴趣”之类的言论,而大家哈哈大笑的缘故。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与之类似的场景。每当有人被询问分享所谓的成功经验时,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完全死脑筋,天真地以为大家对“如何成功”非常的兴趣,其实不然。大家只是喜欢看你怎么说,罢了。

    所以说,我们国人啊,有非常独特的思维模式,有时候,无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之中。这种含蓄内敛的方式,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也着实非常有意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