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江苏省西北部、南依骆马湖、北靠微山湖。
该地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多条河流穿行而过。
……
徐州市西北方,有一座海拔一百三十四米的九里山,九里山是楚汉鏖兵的战场,留有项羽兵败的白云洞。
徐州市南方有一座海拔一百四十二米的云龙山。
九里山和云龙山就是计划阶段兵部规划的两个打援点。
一南一北,封住了通往徐州城的两条官道。
大部队行军,尤其是担任支援和救援任务的大部队,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战场,最佳选择就是走官道。
官道不但会直达目的地,而且官道宽阔,可以允许部队并排行走,从而以利快速行军。
走小道,挤,会造成堵塞。
走山道,更麻烦。不但会堵塞,而且山道弯弯曲曲,路程比走官道远的多。
最重要的是,狭窄、弯曲、难行的山道是对方埋伏打伏击的最佳场所。
华夏无论哪朝哪代,山区伏击战都是数不胜数。
……
云龙山上,大秦步兵第一军军长司马错带着第一师师长尉迟恭、第二师师长程知节和第三师师长屈突通,四人一人手持一架单简望远镜,正在观察地形。
无论战前谋划作的有多细,战前实地现察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半个时辰后。
“下山,去九里山。”
三个时辰之后,四人出现在九里山上。
一个时辰之后,大秦步兵第一军到达徐州的第一天,太阳即将西下。
司马错带着三名师长又出现在徐州城下。
在城内守军火炮最大射程之外,四只右眼透过单筒望远镜看向徐州。
天黑,帅营之内。
“尉迟恭。”
“到,军长。”
“你师全师在明军援军最有可能经过的云龙山上设伏。”
“是,军长。”
“程知节。”
“到,军长。”
“大秦步兵第一军第二师全师的任务为看住徐州。城内明军不动,不管;城内明军若动,想冲出徐州,给我打回去。”
“明白,军长。”
“屈突通,通过九里山到达徐州,要绕路,但我们不得不防明军反其道而行之或是援兵兵分两路的可能性。你师的任务是:派出一个团在九里山上设伏,其余两个团加上师、军直属部队组成预备队。三处作战地域那处吃紧就支援哪处。”
“遵命,军长。”
1640年4月12日,天刚刚放亮,云龙山和九里山上就开始进行战场建设。
战场建设,战前准备阶段中的一项工作,目的为人工改造选定的战场地域,从而让攻方或守方更加有利作战。
山地伏击战,守方即伏击方的战场建设项目有以下四个。
第一:选择并定下伏击阵地。
伏击阵地的选择即要有利于伏击方最大限度的发挥守军的火力,还要有道路能快速冲到山下,从而围死被伏敌军。
第二:清除预定射界内所有的遮蔽物,包括树木、巨石等。
这些遮蔽物不但挡住了火枪和火炮的射界,还为即将到来的明朝援军提供了掩护,使得火枪和火炮射击效能减弱,要清除。
第三:为火炮选择合适的炮兵阵地。
合适的炮兵阵地不但要有居高临下的地势、要能在火炮最大射程之内大量杀伤来援明军,还要有快速转移和撤离道路。
第四:为炮兵观测员选择观测点位。
这些观测点位既要能让炮兵观测员看清来援明军,还要能让各炮兵阵地看清炮兵视测员打出的旗语,好随时转换炮击方位。
这些热兵器时代的战术,系统兑换之人原本是不懂的,是欧阳健亲自授课,一点一点的教授给他们。
历史上的这些名将接受能力很强,不需要欧阳健废多少劲,一个个就都学在了脑海之中。
……
金陵。
从徐州城中冲出来的报信之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