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奇幻人生之大明第二帝国 > 第 354 章 去看看小弟

第 354 章 去看看小弟

    三百五十四章 去看看小弟

    大明,旧港,穿越回来的刘学从卫生间里出来,然后下楼,小安子低着头跟在刘学身后一起下楼。

    “小安子。”在客厅沙发上坐下后,刘学喊了一声小安子。

    “奴婢在。”小安子应道。

    “你去把段三正和王夫子找来。”刘学说道。

    “奴婢遵旨。”小安子答应一声,然后走到别墅外面。他一出来,门外一群宦官呼啦啦就跑了过来,朝他躬身请安,“安公公好。”

    现在的小安子可不是以前的小安子了,以前他在皇宫是最底层的存在,几乎是个人就能欺负他,但是现在,他接替王承恩跟在刘学身边后,那地位跟坐了火箭一样一飞冲天,所有人都要巴结他。

    对于众宦官的恭维,小安子是很受用的,他微笑着朝众人点了下头,然后指了一个人说道:“你,你去把石油总局的段大人找来,就说陛下要见他。”

    “是,安公公,小的这就去。”被点名的宦官高兴的带着俩人走了。

    “你,你去把皇家建筑的王夫子找来,陛下要见他。”小安子再次点了一个人说道。

    “是,安公公。”

    两拨人都离开后,小安子朝其他人说道:“你们好生在这里伺候着。”

    “是,安公公。”众宦官答应道。

    几个宦官在繁忙的工地上找到了段三正和王夫子,宣读了皇帝的口谕,二人跪接圣谕后立刻跟着宦官们来到了刘学的别墅。

    到了别墅,一个小宦官跑进房子去给小安子通传。

    “臣段三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王夫子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二位爱卿平身吧。”刘学摆摆手让二人起来,接着他说道:“朕之前跟你们说过要在旧港修建一座炼油厂,就近供应巴港所需,现在朕已经把炼油设备准备好。王爱卿,炼油厂修建的如何了?”

    王夫子拱手应道:“启奏陛下,炼油厂已基本建成。”

    从王夫子抵达旧港的第一天开始,刘学就让王夫子在旧港通往油田的路上选一处靠近穆西河的地方修建炼油厂。王夫子肩上的担子很重,虽然此次他带来了五千人,但是他既要修建码头,还要修建房子、道路,又要修建炼油厂,需要的劳动力很多,仅靠他带来的五千人是不够的。于是王夫子开始在旧港招募本地华人和土著,然后让手下的工人带着这些新招募的人工作。

    随着移民船的到来,大量精美的大明商品跟着一起来到了旧港。富人还好说,他们有钱,怎么都买的起这些来自大明的商品。但是普通民众想要消费就得好好想一想了,于是建筑公司一招人,大量的当地百姓拥挤的应聘点去应聘。

    除了皇家集团招募工人外,那些来到旧港的商人也招募了大量的当地百姓。采矿、伐木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更何况还有捕奴队了,捕奴队也需要人手来看押奴隶的。

    “好,那咱们现在就出发去炼油厂。”听到王夫子说炼油厂已经建好了,刘学立刻准备过去把炼油设备安装好,做完这最后一件事情他就要出发回大明了。

    苏门答腊岛西部为山地,东部则为平原地带,巨港所处的周围多是平地,其上生长着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穆西河发源于岛西部的高山,蜿蜒向东,在经过巨港后,穆西河转而向北,最终流入大海。

    沿着新修的公路向西偏南走了几公里远,队伍便来到了尚在进行收尾工作中的炼油厂。厂区占地十几亩,里面分布着几栋大型的厂房。

    进入厂房,刘学把炼油设备放到对应的地方后,段三正便让人对设备进行安装。

    由于在京城西郊已经建成过一座炼油厂了,所以工人们的工作速度很快,当天下午第一炉的油料便炼制了出来。

    “陛下,第一炉油料已经炼制完成,请陛下过目。”段三正亲自提着一桶汽油来面见刘学。

    刘学说道:“把油加进车子里,看使用效果如何。”

    经过测试,这第一炉油的品质还算不错,完全能够满足各种车辆的使用。

    “段爱卿,你继续勘探石油,不光是苏门答腊岛,其他岛屿也要勘探。现在的大明虽然还用不了太多的石油,但是朕不希望等我们的油料用量上去后,却没有新的油田来开采。”

    “是,陛下,臣一定将陛下的旨意谨记在心,一刻不敢松懈。”

    “另外,多多储备石油,并定期向大明本土输送石油,届时朕会派油轮过来运输的,你做好配合工作就好。”

    吩咐完段三正,刘学又朝王夫子说道:“夫子要修建一条从油田到炼油厂,再从炼油厂到码头的石油管线,以方便石油的运输。朕会给你提供设备,你让技术人员研究一下怎么搞。”

    “是,陛下。”

    吩咐完二人要做的事情后,刘学起身说道:“现在巴港行省正是大建设时期,你们二人肩上的担子都很重,共勉吧。”

    七月二十九,大明皇家舰队启航,刘学终于踏上了回京的路。经过一段航行,舰队在马尼拉停泊了一下,接上了一些人,并叮嘱了朱聿健、郑芝虎和管邵宁一些事情后,舰队再次启程。

    与大明皇家舰队一起离开马尼拉的还有一大一小两艘货轮,这两艘货轮里满载着东方的商品,它们要去欧洲与欧洲各国进行贸易。随船的是两个营的御林军,由一名副团长指挥。除此之外,就是原珍宝船队的西班牙将军法比安鲁伊斯和陈雷阳了,陈雷阳将作为大明一方的代表与欧洲人接触。

    这两艘船除了肩负和欧洲人贸易的职责外,在船舱里还有两名从燕京来的传教士,他们跟着船回到欧洲,是要去说服他们的好友一起到大明的。此时的欧洲正处于三十年战争时期,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被牵扯其中。这场战争的起源便是宗教问题,许多异教徒受到了残酷的对待,两名传教士回欧洲就是带自己的好友们脱离苦海的。

    位于燕京的大教堂主体在传教士们的努力下已经基本完工,汤若望和南怀仁、邓玉函等西洋来的传教士已经在教堂里祷告过了。就连徐光启也去过教堂,进行过虔诚的祷告,现在传教士们的干劲很足,在某些人的推动下,教义进行了些许的改动,他们将刘学给加入了教义,将刘学描述成了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

    宗教之所以有那么多派别,就是人们在不同地域,不同的条件下对教义进行的改变,让宗教适应当地。所以当刘学屡次展示神迹后,传教士们也对他们的教义进行了改良,与其宣传一个虚无缥缈的宗教,还不如宣传一个人人都看得见神迹的宗教。

    也正是刘学知道了天主教的这些改变,他才会不遗余力的推广起了这个全新的“天神教”。

    经过几天的航行,舰队终于抵达了长三角地区的刘家港。舰队在这里停泊了一天进行物资补给,当舰队再次启程的时候,刘学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去皮岛溜达一圈。来大明一年多了,他还没见过毛文龙这个争议颇多的著名人物呢。

    看了眼舱壁上贴着的地图,刘学发现去皮岛的航线距离汉城不远。要不去汉城溜达一趟?去看看自己的小弟去?去年让朝鲜的使臣回去跟朝鲜国王商量归附大明的事情,这都半年多过去了,朝鲜还没给回话呢,这是在藐视朕吗?

    “小安子。”打开舱门,刘学喊了一声。正在外面伺候着的小安子上前搭话,“奴婢在。”

    “告诉张文山,舰队改道朝鲜,朕要去汉城一趟。”刘学说道。

    “奴婢遵旨。”小安子答应着,然后转身去通传了。

    很快,得到刘学命令的张文山便下令改变了舰队的航向。

    朝鲜王朝,又称李氏朝鲜,是朝鲜半岛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1392年,李成桂取代高丽而建国,首都在开京(今开城),后迁都汉城,也就是今天棒子国的首都首尔。

    朝鲜王朝以儒教治国,国力比较孱弱。1592和1597年,倭国两次入侵朝鲜,朝鲜不敌向宗主国大明求援。万历皇帝派兵入朝鲜,与倭国作战,并两次获得胜利。

    明朝末期,后金崛起,当时的朝鲜国王李珲在明金之间左右逢源,两不得罪,这直接导致朝鲜大部分官员对李珲的不满。在两次倭国入侵中,若不是大明派兵支援,朝鲜早就被倭国所覆灭,所以朝中大臣都是心向大明的,他们不满李珲的态度,加之李珲囚禁嫡母,杀害兄长和弟弟,于是在1623年,朝鲜爆发“仁祖反正”事件,昏庸无能的光海君李珲被废,绫阳君李倧继承王位。

    与李珲相比,在政治上李倧更加倾向于大明,但是时局导致他也只是倾向大明,在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时候,李倧也会先考虑自己。

    年初的时候,从大明回国的使臣向李倧报告了大明皇帝的意思,李倧当时也召集群臣商议,朝鲜要不要彻底归属于大明,成为大明的一个或者几个布政使司。尽管大臣们都心向大明,但是出于对权力的渴望,此时并未商量出一个结果,于是这件事就这样拖了下来。

    大明乾圣元年八月初八,大明皇家舰队抵达朝鲜仁川近海,顺天府号和登州府号两艘蟾蜍级登陆舰在朝鲜渔民的目瞪口呆中冲滩。巨大的前舌门打开,十几辆装甲车登陆,后面跟着大约一个营的御林军的士兵。

    朝鲜将其疆域划分为八道,道下设大都护府、牧、都护府、郡、县。仁川是都护府,主官为从三品的都护府使。大明皇家海军的战舰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舰只的个体却很大,因此当发现大明皇家海军后,仁川都护府使朴仁勇立刻命人集结军队,登城防守。

    很快,登陆的明军便建立了滩头阵地,同时一辆装甲车快速开到仁川城下火炮的死角处。装甲车上装着几个大喇叭,一名士兵在车里大声喊起了话。

    “我们是大明皇家陆军,我大明乾圣皇帝陛下就在海上的战舰里,乾圣皇帝下旨,着朝鲜国王李倧立刻觐见。”

    此时的朝鲜,贵族都是说汉语写汉字的,只有普通人才会说朝鲜语,用朝鲜世宗大王创立的谚文。朴仁勇不是贵族,但作为一名从三品的官员,他也是会汉语的,因此城下的喊话他听明白了。

    大明皇家陆军?明军来了?大明乾圣皇帝就在海面上那巨大的战舰上?大明皇帝来了?还有,城下那会跑的马车又是什么鬼?它也没有牲畜在拉啊,而且速度还这么快。

    “尔等还不速速打开城门,迎接圣旨?”喊了几遍表明身份的话后,装甲车里的士兵又喊话让城里的朝鲜人出来迎接圣旨。

    大明对朝鲜的威慑力还是很足的,因此朴仁勇没有过多的纠结便命人打开城门,同时他也在亲兵的护卫下走出城门迎接圣旨。

    待城门打开,装甲车也停下了,车门打开,从车里钻出来一名宦官和几名荷枪实弹的士兵。

    “外臣仁川都护府使朴仁勇见过天使。”在见到宦官和几名打扮奇特的明军士兵后,朴仁勇心中那最后一点疑虑也打消了。从宦官的装扮上看,这就是大明的宦官。

    见朴仁勇恭敬行礼,宦官上前,说道:“我大明皇帝陛下途径此处,欲见一见贵国国王,这是陛下的圣旨,尔派一队士兵速速护咱家去汉城传旨,晚了陛下定会龙颜大怒的。”

    “请天使稍候,外臣这就调派兵士护送天使去汉城。”朴仁勇不敢耽搁,立刻调派了一队士兵护送宦官去汉城。

    仁川到汉城的距离只有四十公里左右,即便是当时的路况不太好,但以装甲车的速度,不到两个小时,宦官便抵达了汉城。装甲车速度快,这可苦了护送的朝鲜士兵,即便他们把鞋子跑烂了也是追不上装甲车的。

    让跟车的朝鲜军官通报,再经过一番程序过后,宦官见到了朝鲜国王李倧,并向其宣读了大明皇帝的圣旨。

    宦官宣读完圣旨回去复旨不说,朝鲜国王李倧是彻底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