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之召唤大宋英杰 > 第80章 扬州定

第80章 扬州定

    孙策听到这话,不由感叹道:“太史慈真乃忠勇之士也,我想要收服此人,众位可有良计?”

    周瑜笑道:“此事容易,我们先发制人,围住径县,使围三缺一之法,逼他出城,再以伏兵捉之即可。”

    孙策便依计行事,率领大军围住径县,只太史慈手下新兵,大半都是普通百姓,未经过训练,哪里见过这种景象,径县的城墙又十分低矮,不过几个时辰,便有一面城墙被陈武攻破。

    太史慈见大势已去,便从东门逃跑,走了二十里,人困马乏,突然周围树林之中响起一片喊杀之声,太史慈拨马欲走,周围绊马索拉起,将太史慈的马绊倒,孙立赶上来,准备捉拿太史慈,太史慈跑了一夜,又刚从马上摔下,战力全无,很快便被孙立绑了。

    孙立押着太史慈回到大寨。孙策见到太史慈,亲释其束缚,又将自己的衣服与太史慈批了,对太史慈说道:“我知道子义是天下难得的大丈夫,刘扬州不能辨别人才,不能以子义为大将,否则胜负犹未可知。大丈夫在世,当建功立业,岂能随着这种碌碌之辈陪葬?”

    太史慈听到这话,又得知孙策已经厚葬刘繇,于是心悦诚服,归顺孙策。

    孙策牵着太史慈的手笑道:“若是再回到神亭相战之时,如果子义打败了我,还想杀我吗?”

    太史慈也笑道:“未可知也。”

    孙策大笑,设宴款待太史慈,酒过三巡,太史慈说道:“刘君新破,士卒离心,我愿前往招降这些散兵游勇,不知道伯符可愿意信我?”

    孙策站起来说道:“此诚策所愿也,望子义明日午时,无论成与不成,能到此相见。”

    太史慈应诺而去。诸将劝谏道:“太史慈此去必不回矣。”

    孙策笑道:“子义乃信义之士,必不会背叛我。”

    众将自然不信。次日,立竿于营门以候日影。

    恰将日中,太史慈带领着一千余兵马到寨。

    孙策大喜。众将也佩服孙策知人善任。

    于是孙策聚数万之众,占据江东,安民恤众,一时之间,无数百姓前来投奔。江东之民,皆呼策为“孙郎”。

    凡是山贼水匪,但闻孙郎兵至,皆丧胆而走。

    孙策又下令军队不得掳掠,孙策军所过之处鸡犬不惊,百姓大喜,纷纷劳军。孙策用钱财回报这些劳军道百姓,百姓更加欢喜,欢声遍野。

    其刘繇旧军,愿从军者便编入军中,不愿为军者给予路费,放其郭嘉务农。江南之民,无不称颂孙策仁慈。

    这时,系统也提醒道:“恭喜宿主,成功完成任务——击败刘鹞,成功激活完整版系统,您绑定的朝代为明朝,您现在拥有战争点数130点,治理点数一百点。可以进行一次文臣召唤,一次武将召唤。”

    孙策便下令系统进行一次文臣召唤,一次武将召唤。

    “恭喜您,成功召唤明朝著名宰相——李善长

    李善长

    武力值:51

    统帅值:77

    智力值:96

    政治值:98”

    “恭喜您,成功召唤明朝著名武将——徐达

    武力值:96

    统帅值:99

    智力值:90

    政治值:89”

    “这二人好厉害的属性,恐怕在他们那个朝代,都是开国之才罢,有此二人相助,我孙策何愁大业不成?”

    与此同时,王朗得知孙策击败刘繇,刘繇兵败自杀,暴怒道:“孙策是何许人也?居然敢逼死朝廷任命的扬州牧,吾必诛杀此人!”

    王朗手下,有一人姓虞,名翻,字仲翔,现为郡吏。劝道:“孙策如今兵强马壮,百姓爱戴,这等仁人志士我等怎能征讨?如今孙策与陶应结盟,以大人您与陶应道关系,孙策必定不敢来攻打您,何不井水不犯河水,保境安民便是了。”

    王朗说道“胡言乱语,孙策乃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岂能坐视不管?”

    便不听虞翻之言,带领大军杀向孙策。

    孙策听说,急忙与周瑜商议。

    周瑜沉吟道:“王朗倒是没什么可怕的,但他与陶应交情莫逆,若是让他逃回城中,到时候陶应必定来救,须得引他离城远远地才是。”

    孙策点头,于是定下诈败之计,派孙立前往挑战,又佯装不敌,向后退却三十余里。

    王朗大喜,便准备追击,虞翻又劝道:“这必定是孙策的诱敌之计,不可追击。”

    王朗笑道:“无妨,我以堂堂正正之兵,沿途小心,又怎能落入他的圈套。”

    于是王朗继续追击,沿途黄盖,程普也加入战场,皆诈败而逃,王朗更加自信,一路猛追,这时只听见一声号角声。

    左边韩当,右边常遇春,前面孙立,程普,黄盖三将,皆向王朗军杀去,如猛虎下山,王朗哪里挡得住,大败而归。

    王朗趁乱逃出,懊悔道:“我不该不听虞翻之言!”

    又伺服道“如今我被孙策击败,会稽是回不去了,陶应那边,我也羞于见他,不如去投奔天子去吧。”

    主意已定,王朗便投奔许昌去了。

    许昌这边,曹操与刘表张绣拉锯数日,势均力敌,旷日持久,曹军粮草已然不足,曹操只得先行撤退。

    这日,曹操听说王朗来投奔,便召集众人商议。

    夏侯惇还记得当年徐州之败,恨恨说道:“此人当年与陶应联手,大破我军,实在可恨,不可接纳此人!”

    荀彧说道:“明公,在下看来,应当接纳此人,王朗乃是天下著名的经学大师,又是会稽太守,名扬天下,若是我们不接纳此人,他必定投奔陶应,到时候天下啊名士,皆会仰慕陶应。不如以虚职厚禄养着此人,也显得明公爱才之心。”

    曹操点头应允,便接纳了王朗,率百官相迎,又赏赐良田美宅,厚待王朗。

    王朗推辞道:“在下丢城失地之人,不敢受司空如此礼遇,待我见过天子,天子论过了罪,再来见司空。

    进入朝堂,王朗与赵昱相见,不胜唏嘘,又见到了汉帝刘协,刘协以九卿之礼相待,王朗从此就在许昌住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