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老六:你咋穿咱的衣服 > 第192章 伪造宝钞?几个妈啊胆子这么大!

第192章 伪造宝钞?几个妈啊胆子这么大!

    俞千凝一回头,便见他呆呆的看着自己的模样,脸颊有些红。

    她瞪了朱桢一眼,低声骂了一句。

    “色胚!”

    朱桢冤枉,他只是看了两眼,啥都没做呢,怎么就色胚了!

    要真是他动起手来,早晚把她干的服服帖帖,她哪还有力气骂人?

    这么一想,朱桢只觉得一股热火飞速涌入小腹,胯下的牛牛隐隐有了抬头的趋势,连忙弓起身子,尴尬掩饰。

    俞千凝嘴上虽然骂着,可心里却隐隐欢喜。

    或许自己在他心中也是有一些位置的吧?

    与俞千凝赠完防弹衣后,朱桢便又被朱元璋召见,匆匆回了皇宫。

    走进大殿,朱桢规规矩矩行礼。

    “拜见父皇。”

    朱元璋应了一声,“起来吧。”

    朱桢起身,这才发现,大殿内不止自己,还有朱标,顿时心中一阵疑惑。

    到底有什么事,让老朱这么急匆匆的就把他们两人都叫了过来。

    “父皇,您这么着急召见,可是有什么急事?”

    朱标率先开口询问了,方才他还在偷偷开小灶,直接被人从床榻上拉了下来,说是父皇召见即刻入宫,差点被噎死。

    还以为是自己偷吃荤腥被父皇发现了。

    朱元璋脸色阴沉,忽的丢出来一张宝钞,朱标忙伸手去接。

    这一看,朱标当时险些惊掉了眼珠子。

    “这……这可是假钞?”

    朱元璋点头,“正是,叫你们来也是为了此事,江浙一带市面上忽然出现大量伪造宝钞,数量已经积累了不少。”

    之前朱桢跟朱元璋提起过宝钞贬值的事情,后来他便派锦衣卫去调查贬值情况。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贬值的情况还没怎么看到,先看到了一大堆假钞,吓得蒋瓛赶紧把事情禀报了上来。

    朱元璋自然是震怒。

    朱标拿着这假钞反复看,“父皇,这假钞伪造的十分逼真,若非儿臣仔细观察,还真看不出来。”

    朱桢眼眉一跳,没想到老朱叫他来是为了这假钞事件,这恐怕就是著名的伪造宝钞案了吧。

    洪武七年,朱元璋在户部下设立了宝钞提举司,开始发行纸币“大明宝钞”。

    宝钞发行初期,老朱为了防范民间制作假钞,定下了严苛的律法。

    《大明律》中写到,凡是制造假币者,不论数额多少,一律斩首。

    由此可见老朱对大明宝钞视若珍宝的态度。

    现在市面上忽然出现了假钞,老朱有多震怒可想而知。

    “老六,你在想什么?”

    朱元璋见朱桢并不说话,直接点他,看着老六脸上那副神情,他便觉得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朱桢上前接过假钞,“父皇,您认为这假钞是如何出现的?”

    朱元璋冷哼一声,“还能如何,自然是有人胆大包天,咱早就立下律法,伪造宝钞者一律处死,恐怕是对那些贼人还不够狠!”

    朱桢摇了摇头,“父皇,这伪造宝钞案,可并不是修改一两句律法,便可以制止的。”

    朱元璋皱着眉头,“为何,咱就觉得,对付宵小之辈,就该用雷霆手段,震慑其魂!”

    如果不管用,那说明刑罚还不够。

    老朱的想法果然还是跟历史上写的一样血腥粗暴啊!

    朱桢无奈,“父皇,伪造宝钞的事情,是避免不了的,与刑罚无关。”

    朱元璋一顿,立刻追问,“你知道什么,速速说来给咱听!”

    这个老六可是未来之人,知道的事情不少,或许他有法子!

    朱标也双目灼灼的看向朱桢,热切的好似恨不得扑上来。

    朱桢不疾不徐道,“根据后世记载,洪武七年,您在户部下设立了宝钞提举司,开始发行纸币大明宝钞,并且流通了百多年,是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纸币。”

    朱元璋一听,得意的抬眸摸着胡子。

    咱就说,咱发明的这大明宝钞是一顶一的好东西!

    朱桢继续道,“为了防止假钞流通,您规定,伪造大明宝钞者斩,告捕者赏银二十五两,仍给犯人财产,儿臣说的可对?”

    朱元璋点头,“是咱说的不错。”

    只靠威逼不行,还得利诱,只要有利益可图,让邻里乡里互相监督,才能最大限度的遏制,朱元璋确实已经想得很全面了。

    但朱桢话语急转直下,“本以为这样的严刑可以劝退伪造宝钞之人,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效用。”

    朱元璋一急瞪眼,“咱这怎么可能没有用呢!”

    “根据史书记载,洪武十六年,江苏有一村民杨馒头,伪造大明宝钞,大量村民与他一拍即合。有个银匠帮他秘密制作了印钞的锡版,做得纹理非常精确,而有个印制纸马冥钱的商户帮他印钞。”

    朱标闻言,不由得一吸气,“村民们都跟着杨馒头犯法,这是何等的无知!”

    这可是杀头抄家的重罪,每张宝钞上面也都写了伪造宝钞要杀头的。

    这些人不要命了吗?

    朱元璋大恨,一掌怒拍在桌子上,震得笔杆子散落一地。

    “一群刁民,通通抓起来诛十族,看谁还敢!”

    他本以为这些村民都会互相监督检举的,可谁曾想事情跟他想象中发展得完全不一样啊!

    朱桢继续道,“伪造宝钞事件败露后,罪犯尽数抓捕归案,朱元璋震怒,下令地方政府严惩,每个案犯全部死刑,《御制大诰》中曾写道:自京至於容句,其途九十里,所枭首之尸相望,其刑甚矣哉。”

    朱标听了这刑罚,也是心中一惊,这太骇人了!

    “这确实符和父皇的行事风格,那么后来应该没有人再敢伪造宝钞了吧?”

    这酷刑让朱标见了,哪怕再饿都要吃不下饭了。

    朱元璋也目光紧紧盯着朱桢,就等着他接着说。

    “可这句话后面还有一段,‘朕想绝无复犯者,岂期不逾年,本县村民,亦伪造宝钞甚焉,邻里互知而密行,死而后已,呜呼!若此顽愚,将何治耶?’”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朱元璋本以为绝对没有人再敢复犯,哪里知道不到一年,容句县的村民伪造宝钞更加厉害了,邻居之间暗中合作,被抓住杀掉也无所谓。

    老朱悲哀感叹,唉,这样顽劣不堪的村民,将要如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