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之中那野象的叫声连绵不绝,一声接着一声,二十几万大军人心惶惶。
野象可是群居动物,能听见一个,便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哞——
嘶叫声再次响起,众人一颤,纷纷忍不住后退了几步。
山林里这野象嘶叫不停,也不只是发生了什么,就因为什么也看不见,反而愈发恐怖。
朱棣浑身都绷紧了。
“野象……老六,还好刚刚你叫我们出来了,不然现在在这山里面,怕是九死一生了。
二十几万大军对上野象群,打是能打得过的,但是猛兽肆虐,谁也不知道下一秒它们会怎么袭击,绝对会死不少人!
朱桢也是心有余悸,刚刚听到野象的叫声之时,他吓得差点从马上摔下去!
这东西可比什么老虎狮子要恐怖多了。
从来只是听说过,还没有亲眼见过。
“我只是总觉得有些不舒服,总有种不好的预感,看来,这预感当真是救了我们一命。”
大军心神震颤,骚乱不断,大家也忍不住窃窃私语,这野象实在是给他们带来了太大的震撼。
“这里面有野象群,太可怕了,我们要是遇上了,我恐怕吓得连武器都拿不起来了。”
“怪不得王爷让我们不许休息,也不许去喝山泉水,赶着把我们带了出来,可真是救了大命!”
“刚才我还怪王爷,现在想想真是该死,王爷做什么一定有他的道理,他一定是提前发现了才让我们走的,以后再也不背地议论王爷了。”
刚才对朱桢略微有些不满的人,这下子彻底没话说了,还得谢谢朱桢救了大家一命。
这西南征战都活下来了,要是在回去的路上因为遭受野兽袭击死了,那得有多憋屈啊!
蒋石站在一侧,听到将士们的议论,松了口气,总算是让这些人知道王爷的良苦用心了。
不知怎的,莫名的竟然有些感激这野象群了!
朱棣听着那一声声连连不断的嘶叫,打了个寒颤,然后赶紧开口道。
“老六,咱们快离开这吧,我现在觉得这可太危险了,万一它们出来了怎么办,先离开吧。”
朱桢闻言点点头,“对,要立刻离开,不过先等一下,还有点事。”
朱桢伸手示意蒋石过来。
“蒋石,你找几个人,弄块木板过来,再找找巨石都搬过来。”
蒋石虽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朱桢一说,他便去照办,丝毫不见犹豫和疑问。
很快,木板和巨石都找到了。
朱桢拿到了木板,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山内有野象群等诸多猛兽,切勿靠近”。
随后让蒋石把木板就立在路中间,又让一些人搬来几块巨石,把路给挡住,这才松了口气。
蒋石这才看明白朱桢要木板是做什么,不由得感叹朱桢的细心。
“继续往前走,走到那河流处再安营扎寨休息。”
“是。”
大军继续往前走,朱棣与朱桢并列而行,心中还在想着方才遇到那野象群之事。
“所以,一开始感觉到的地动,其实并非是地动,而是那野象群造成的?”
朱棣开口询问,朱桢跟着点点头。
“恐怕确实如此,这里按理来说是不会发生地动的,一定是那深山内的野象群数量够多,再加上大量前进或是奔跑,才让我们感觉到了地面都在震动。”
朱棣咋舌,“这得有多少啊!”
他沉思了一会,总觉得不对劲。
“老六,按理来说,这野象大多出现在滇南和桂西一带吧,我记得上一世,还时常听说桂西频频有野象伤人,父皇为此成立了驯象卫捕杀驯服。”
朱桢闻言,点了点头。
这野象在明朝较多出现在桂西一带,滇南内的野象,大多数是东南亚的邻国跑进来或带进来的。
最早记载野象的是南宋朝代范成大写的《桂海虞衡志》,但对桂西大象记载最为详细的当属明代景泰元年编纂的《桂林郡志》。
【象,惟雄者有两长牙。佛尝云白象,又云六牙,今无有。象头不可俯,颈不可回,口隐颐去于地尚远,运动以鼻为用,一驱之力皆在鼻,将行,先以鼻柱地乃移足,知其足力劣于鼻也。】
【鼻端甚驰,可以开阖取物,中有小肉夹,虽芥子亦可拾。每以鼻取食,即就爪甲去泥垢,而后卷以入口。饮水亦以鼻吸而卷之。足如柱,无指而有爪甲五枚,形大如栗,登高山,下峻坂,涉深水,形拥(臃)肿而甚捷。】
当时的人们把大象视为害兽看待,随意捕杀,由于桂西频频遭受野象袭击,野象不仅伤人,还毁坏庄稼,因此朝廷也不能忽视了。
洪武十七年,思明府内出现大量野象群,庄稼频频被毁,百姓为其所害,洪武十九年,朝廷特地设立了专人捕杀野象,设立了驯象卫,一般来说,一卫有五六千人,而驯象卫内则有两万多人,足以见陛下的决心。
一开始,驯象卫主要是为了捕杀野象,但后来,陛下发现了这野象的用处,不仅可以作为战象,威力伤害都极大。
再到后来,又慢慢演变成为了仪仗队必不可少的一环,大明朝对仪象的使用是最为频繁的,老朱还有象车。
所以,一开始是单纯捕杀,到后面才开始驯化,野象在战场上。据《明史》载,关于象战的描写有:“……贼拒战,势甚锐。明卿乃以象阵以左翼冲出横击,贼溃,追奔十余里”。
而大象的地位在国内也越来越高,后来还出现了洗象日,百姓们在这几日可以亲眼见到难得一见的大象在街头巡游。
因为对野象的需求越来越大,朝廷的肆意捕猎,桂西一带的野象自然慢慢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
这个时候,老朱的宫内就已经有一些仪象了,只是大部分都来源于别国的进攻,还没有开始成立驯象卫在国内抓捕。
“此地乃是临江一带,再往前走,恐怕要到了徽州府了,距离应天府已经越来越近,这里怎么会出现野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