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老六:你咋穿咱的衣服 > 第649章 抢夺功德碑

第649章 抢夺功德碑

    朱桢说完了之后,不再给他们谈判的空间,就让他们都出去了。

    总之,想要进一步商量好处,没门!

    爱给不给!

    反正你们这么多豪强,总有人会有眼睛的!

    钱震留了个心眼,见大家都走了,自己又折返进来。

    他没发现,有人看到他重新进入了知府府邸。

    那人面色一变,低咒一声,“好你个钱震,什么时候这死笨熊,竟学的这么聪明了!”

    钱震进来之后,笑哈哈的看着朱桢。

    “王爷,草民倒是有些事情想跟王爷商量一下,不知王爷可有时间。”

    朱桢看他和善的表情,有些意外。

    这么快就有人来投诚了?

    “那是自然,先坐吧。”

    钱震坐下,他这人生的高大威猛,坐下去跟座大山似的,粗眉宛若两条毛毛虫,整个人看上去有些粗粝粗气。

    “王爷,草民家中确实有不少粮食,方才听王爷说了,思虑之后,觉得若是能顺应陛下之意,开仓放粮,这到也不失为一种美事。”

    朱桢笑开了,“你倒是通透。”

    现在服软的越快,到时候遭的罪自然就越少。

    这人看起来莽撞憨傻,实际上比那些人要聪明多了。

    钱震立刻开口,“草民钱震,王爷直呼名字便可。”

    朱桢点头,“你若是愿意,今日便可将粮食送来,你们钱家的做法,陛下会记住的。”

    后头还暗戳戳的给洗脑了一句。

    钱震直接就信了,“哈哈哈,那就多谢殿下了!”

    反正一个王爷,也没必要骗他!

    牌匾什么的,到时候挂在哪儿合适呢?

    朱元璋:什么牌匾?咱这个本人怎么不知道?

    钱震的粮食送的轰轰烈烈,满城皆知,所有人都知道,钱家把所有的粮食都送给了来救灾的楚王爷,一时之间,灾民对钱家感激不尽。

    同事,没有受灾的寻常百姓也是对他赞赏不已,钱家的名声威望甚嚣尘上。

    茹太素得知此事,便蹙了蹙眉,“做好事不留名,他这性子太过于张扬,说这是献粮,实际上是利用王爷散布自家名声,实在差劲。”

    朱桢挑眉,却不如他这般生气,反而笑眯眯的让阿宇去加把火。

    “你去在城门口立块碑,将钱震献粮的数目刻上去,以示嘉奖。”

    阿宇点头,迅速去办事了。

    茹太素听完瞪着眼睛,“王爷,你这是什么意思,怎么能如此助长他的气焰?”

    本来以为他这么快就同意献粮,当真是个高风亮节之辈,谁知道竟然也是个贪图名声的。

    果真是他看错了眼!

    朱桢摆手,“高风亮节能当饭吃吗,君子论迹不论心,这句话茹太素莫非没听过,本王不管他的目的,总之他做了好事,还有可能会造成更好的结果,那他就是个好人。”

    钱震是真真正正的开仓献粮,他家中所有的存货除了自己用的,其余全部拿了出来。

    起码这人没有又当又立,一边说着献粮,一边又抠扣搜搜的,只想白嫖。

    若是这种,朱桢直接上去一棒子打死!

    茹太素被朱桢说的哑口无言,理智上知道他说的有道理,可心里实在过不去那个坎。

    读书人都讲究一个清明,任何欲望都是不可取的。

    此时大明朝十分推崇程朱理学,朱熹那句“存天理,灭人欲”可是不少人奉为圭臬。

    朱桢不屑的很,从后世观点来看,朱熹的这劳什子“存天理灭人欲”可是耽误了不少人!

    尤其是女子,明清时期对女子的压迫如此严重,朱熹要负一半的责任。

    “王爷为何要立碑?”

    茹太素实在想不明白朱桢这个举动,他又与那钱震没什么关系,怎么会帮着他?

    朱桢见他还没想明白,便提点了一句。

    “世人追逐名声,哪怕是你们读书人也一样。”

    茹太素被噎了一下,想反驳又不知从何说起,憋屈得很。

    朱桢仿佛没看见,继续道:“若是其他人发现了城内盛赞钱家的状况,本就心里痒痒,此时又发现城门口立了功德碑,来来往往的商客旅人都能瞧见,名传千里,他们能忍得住不出来献粮吗?”

    茹太素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王爷考虑的周到。”

    那可不是普通的墓碑,那是功德碑啊!

    足以流芳百世,得后人称颂!

    谁能不心动?

    不就是献粮吗,拿走你的粮,离开我的床!

    粮食没了还可以再转,平常的时候哪来这么多机会能立功德碑?

    这东西可不是谁立的都能承认,当然是只有官府所立才能得百姓称赞。

    功德碑才多大,一共能写几个字,去晚了可就刻不上了!

    钱震大大咧咧的送粮,全部送到知府,还怕惹了朱桢不高兴,连忙来告罪。

    可朱桢却没见他,只是让他去城门口瞧瞧。

    钱震心里一慌,七上八下的,生怕自己是惹了祸,又不能不从,赶紧派人去城门口瞧瞧。

    他在家中坐着等候,结果,很快便看到小厮兴高采烈的回来了。

    “老爷,王爷在城门口给您立了一块功德碑啊,将您献粮的数目全部写了上去!”

    钱震惊喜,蹭的一下坐不住了,“当真?!”

    没想到他自作主张,利用此事赚取了好名声,楚王非但没有生气,竟然还这般给他面子!

    太好了!太好了!

    钱家列祖列宗,小辈给您光宗耀祖了!

    钱震喜得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城门口。

    功德碑就这样立着,城内的人都挤过去看内容。

    王晋倒是不怎么识字,但他大胆的让城门守卫帮忙念了一下。

    回去之后,乌林县的人都涌过来询问,城门口是发生了什么事。

    王晋说道,“城内的钱家,给咱们王爷献粮好几万斤呢。”

    村民一听,纷纷称赞,“这钱家真是好人啊!”

    王晋却摇头,“这肯定是王爷帮咱们要的呀,咱们这么多难民挤在城里,每天吃的喝的,王爷都要操心,粮食不够了,就去问他们要了。”

    王爷若是不张口要,这些人才不会主动开仓放粮呢!

    王晋此人并非是脑袋通透,只是单纯信任朱桢,过去水灾半个月都没人献粮,王爷来了两天就有人献粮了,这不是王爷的功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