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意外,钱公子拿到了第二场比试的第一。
他又写了一首登堂水准的诗,让夫子颇为满意,还重点点评了一番。
看到夫子都如此欣赏自己,大家也纷纷夸赞自己。钱公子笑了,笑的如沐春风,把高傲藏到了更深处。
孙旺财也很高兴,他写了一首入门诗,也得到了夫子的表扬。
只有两人写了入门诗,他是其中一个。他是这次比试的前三名,可惜没有奖励。
他兴高采烈地回到座位,李牧对他微笑点头,其他人也都热情的招呼,有的还低声向他请教。
一炷香过后,第三场比试开始。
李牧依然没参加,是另一个青年参加。同样的,钱公子也没再参加。
不知他是灵感枯竭,写不出诗了,还是不擅长七绝诗,亦或是给别人一次机会。
“韩兄,放松点,尽力就行。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不用太在意结果。”
孙旺财看青年脸色紧张,笑着宽慰了两句。
第三场比试大家都兴致缺缺,或是没有值得期待的人参加,或是大家都倦了。
就连参加的八人也都没什么表情,只是木讷的站在那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唯独老者依旧耐心的点评每一首诗,脸上没有任何不耐烦,哪怕这一场比试只有三首入门诗。
老者似乎很高兴,对几位没有写出入门诗的青年也都多鼓励了几句。
最终,云莱县的一名青年以略微的优势拿下了这次比试的第一。
三场比试下来,分别是天青县,锦溪县,云莱县各得了一次第一。
原本应是天青县在八县中夺得第一,因为李牧的那首诗是所有诗中最好的。
但是考虑到那并非李牧所创作,最终评定锦溪县是八县中第一。
毕竟钱公子写了两首登堂诗,一场第一名,一场第二名。
但是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却不是钱公子,而是李牧。那首绝品诗带给众人的震撼太大。
虽然最后证实是云大师所写,但第一印象烙印的太深,短时间内消除不了。
老者离开了,来自八县的青年也都相互结伴,谈笑着离开了。
这次诗会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收获,待全部消化吸收,诗词水平又能提高一点。
钱公子很高兴,也轻摇折扇,大踏步的离开了这座庭院。
李牧也很高兴。出门一趟,白赚七十两银子,回去又能美美的睡一觉。
五月二十八日,辰时,贡院内一处宽敞明亮的屋子,不时有声音从中传出。
“不行,不行,还是不行!今年考生的诗词水平还不如去年考生!”
一位身穿素雅长袍的老者,看着桌上的考卷,不断摇头叹息。
“老颜,你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还这么急躁。这只是院试而已,不要对考生要求太高。”一位身穿灰色长袍的老者笑着打趣。
“老夫看了二十几份考卷,就只有两三份中选。老夫是替今年的院试担忧啊!也不知今年能出多少秀才。”
“今年诗词考核本就加大了难度,考生考得不佳也在情理之中。”
灰袍老者又看完了一份考卷,满意的点点头。
“老夫倒认为,今年考生的水平比去年高,秀才人数也不会比去年少。”
“苗兄言之有理,老夫附议。”
“老夫也附议。”
一位青袍老者和一位蓝袍老者看着手中的考卷,也都很满意。
“陈大人,你怎么看?”素袍老者看向身穿官袍的一名中年。
“颜院长,晚辈和三位宿儒的看法一致。”陈姓中年拱手行了一礼,目光看向其他三位老者。
“哈哈,好啊,太好了!原来是老夫多虑了。”颜院长哈哈大笑,一扫之前的郁闷。
“虽然诗词差点,但只要其它四科足够优秀,还是能考中秀才的。”
“唯一受苦的就是老夫了,难道就没有一首能让老夫看得上的诗吗?”
老者自嘲一笑,但脸上却平静淡然,没了最初的急躁。
屋子中央放了一张圆桌,五人围坐其上。
经过两日的时间,总算把全部糊名的考卷进行了编号处理,誊抄,校对。
今日开始正式阅卷,他们五人正是这次的阅卷官。
身穿素雅长袍的老者是临安书院的院长,其他三位老者也是临安府有名的宿儒,对儒家经典颇有研究。
他们四人都是受学政委托,参加此次阅卷。陈大人则是受知府大人指派。
他们五人会选出考中秀才的考卷,再由学政大人亲自审核,决定录取名单。
颜院长评阅诗词科,其他四人评阅四书科。
“入门诗,入门诗,三首入门诗,又一个中选。”
颜院长脸上渐渐多了几分笑意。或许是上天见他太过可怜,竟一连让他遇到了七八份中选考卷。
诗词科五道考题,只要有三首诗词达到入门就算中选。
考生成绩共分四个等级:甲乙丙丁,每个等级分上中下。每一科只要达到乙中,就算中选。
不要求每科都必须乙中以上,五科只要综合成绩达到乙中,就算中选秀才。
“这首好,登堂了。”颜院长满意的捋了捋胡须。
“又一首登堂诗,不错。这位后生的诗词水平很不错!”
“入门诗,入门词。两首登堂,三首入门。看来这位考生应该就是此次考生中诗词水平最高的了。”
颜院长笑容满面的点点头。院试对于诗词的考核标准就是入门,能达到登堂的很少。
去年也只有一首登堂诗,何况,今年还加大了难度。
“不行,还是不行。又一个落选。”
果不其然,颜院长又一连看了十多份,又只有两份中选。
好在前面已经有两首登堂诗,让颜院长非常满意。这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
又接连看了几十份,颜院长揉了揉眉头,停了下来。
不只是他,其他四人也都陆续停了下来。
他们五人都需要休息,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疲劳阅卷对考生也不公平。
他们五人来到另一张茶桌旁,开始倒茶,品茶。
一盏茶后,他们又回到原位,开始继续阅卷。
又一连看了几十份都不满意,颜院长苦笑摇头。
只要一份考卷中有三首诗入门,颜院长就很满意。可惜满足这样条件的考卷依旧很少。
颜院长又拿了一份考卷,平静的看了起来。不满意的考卷太多,他已经渐渐习惯了。
本以为又是一份不满意的考卷,结果只是看了一眼,他就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