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六日,辰时,李牧拿着新的书稿再次前往蕊轩书坊。
经过这三日的不停书写,射雕英雄传第一回下也被他写完了。
蕊轩书坊。
今日的书坊比较冷清,只来了零星的几人来购买。
不过,王轩却没有任何担忧和失望。这表明射雕英雄传这本如今差不多已人手一本。
而且这三日他已经赚了足足五十两银子,这比他之前一年的收入还要多。
如今回归到书坊的正常经营状态,是应该的,他已经十分满足了。
如今又和曲公子达成了合作,就是没了妹夫提供的,他书坊的生意肯定也要比之前好。
正当他满心欢喜地想着这些时,抬头就看到一道人影走了进来。
“妹夫,你来了,多亏了你那本,姐夫这几日可是大赚了一笔。”
王轩兴冲冲的开口,满脸都是笑意。
“那就恭贺姐夫了。对了,那个省城来的公子没再来购买姐夫的书坊吧?”
李牧也笑着开口。
“没有,而且他昨日来还提出要和姐夫合作,收益五五分。”
王轩简单的说了一下和曲公子合作的内容。
“那就好,这样姐夫的书坊不但没了麻烦,还可以更进一步。”
“是啊,书坊生意收益本就低,但若能这样长稳发展,养家糊口还是没问题的。”
“小牧啊,你帮了姐夫这么大忙,要不姐夫也把收益给你两成?”
王轩看着李牧,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用,妹夫不缺这点银子。过段时间妹夫就要和婉儿去府城,妹夫也准备在府城开一家书坊。”
“到时候射雕英雄传剩下的六本,就不能在姐夫这印刷了。”
“你也要在府城开一间书坊?那挺好的。以你写的能力,肯定能大赚。”
“六本?不是还有七本吗?”
“喏,妹夫这几日又写好了一本,也打算交给姐夫印刷。”
李牧把手上的书稿交给王轩。
“又写了一本?”王轩兴奋的手都在颤抖。
“不过这本,姐夫最好等个十余日再出售。”
“明白,姐夫明白。最后一本了,姐夫肯定会慎重的。”
“姐夫也无需担忧,到时姐夫可以去妹夫那里进货。只要半价就行,姐夫依然可以在整个天青县售卖。”
“半价?那怎么能行?其他人什么价,姐夫也什么价。”
“半价就够了,妹夫是要面向八个县的,不差姐夫这一个县。而且姐夫还要和曲公子五五分呢。”
“那好吧,姐夫就不客气了。一县的读者对姐夫来说就足够了。这放在以前,也是姐夫想都不敢想的。”
“要是没有你这本,就是西区的读者,自己书坊都来不了多少人。”
“姐夫可以让曲公子把这两本卖到其它县,以及府城。”
“会的,肯定会的。那妹夫的书坊就不卖这两本了?”
“会查漏补缺,少卖一点。主要还是卖剩下的六本。”
李牧又和王轩交谈了几句,就离开了。
一路上开心的走着,突然被几道交谈声吸引,脚步停了下来。
“老丁头前日不还好好的?怎么昨日会突然死在地里?”
“肯定是累的。老丁头那么大年纪,还种三亩地,怎么可能忙的过来?”
一片树荫下,两个六十岁左右的老汉,脸上都是一片唏嘘之色。
“老丁头也太可怜了,人没了,都没亲人安排后事。”
一名身着灰色短衫的老汉开口。
“他不是还有一个在其它县当赘婿的儿子吗?他儿子难道不回来?”
另一名身着素色短袍的老汉开口。
“昨日帮忙通知的邻居,就带回了他儿子的口信。”
“他儿子也是,唉,一言难尽,恐怕要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一趟。”
“他爹都没了,他都不回来,这还是人吗?”短袍老汉一脸气愤,胡子都吹了起来。
“谁让他儿子只是一个赘婿呢?关键时刻由不得自己。”
“前几日老丁头就累的在床上歇了一日,我还劝他多歇几日,不要太累,结果……”
李牧听了几句,摇摇头走了,步伐却变得沉重了许多。
两位老汉的声音渐渐的听不到了,但他们刚才的对话却还一直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
李牧没有种地,所有他一直都忽视了一群人,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佃农。
他们口中的老丁头,李牧见过几次,是位六十多岁,枯瘦如柴的老人。
他是一位佃农,靠租地主的地生活。但种地的收获,地主却要拿走七成。
不得已,他只有多租两亩地,才能养活自己。
死人,很正常。生老病死,人生常态。
就算累死的又如何?在任何一个时代,这样的事都绝不算稀罕。
可不知为何,李牧还是感到有些难受,哪怕死的人,他也只是见过几面罢了。
或许是他的心还太热,还没被残酷的现实给一点点冻僵。
死一个普通百姓,在天青县除了热闹几日外,掀不起任何水花。
除了死者的亲人会真正痛苦外,更多的人只是凑个热闹罢了,最多有些许感伤。
大晋王朝那么大,这样的事情应该时有发生,只是李牧看不到罢了。
可李牧除了心情沉重外,又能做些什么呢?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让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
可要进行土地改革,哪是他一介秀才能做的?
就是知县大人也没法在天青县进行土地改革。
要想在整个王朝实行土地改革,必须当朝陛下同意才行,还要朝廷大臣多数同意。
可土地改革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就是皇帝也要三思,也不敢轻易同意。
唉,李牧叹了口气,实在无能为力。
他唯一能做的也只有想办法,让农民劳作时更轻松一点。
这点他还是能做到的,他可以改进现有的农具,这对他来说并不难。
刚好,他才写完第二本射雕英雄传,眼下正有时间。
想到就去做,他没急着回家,而是去买了几把镰刀,几把锄头,和一个犁耙。
“张大叔,王大叔,劳烦两位长辈帮个忙。”
李牧看见住在隔壁的两位大叔在路边闲谈,遂请两人帮一下忙。
“是李牧啊,你家又没地,你买这么多农具做什么?”
“是啊,你不是才考中秀才吗?咱可不能放着书不读,去种地啊,种地很累的。”
两人一边笑呵呵的接过锄头和镰刀,一边好奇询问,劝慰李牧。
“你还不知道吧,另一条巷子的老丁头,昨日在地里犁地,直接人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