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我帮曹操统一华夏 > 第15章 回师许昌

第15章 回师许昌

    许昌的朝阳如同金色的战旗,高悬在蔚蓝的天空中,熠熠生辉。这座作为曹操问鼎天下的根据地,今天将迎回来他的主人。

    秦启在华佗的妙手回春之下,身体恢复得很快。仅仅过了三天,他就已经基本上痊愈了。

    此刻,秦启正骑在一匹雄壮的战马上,紧跟在曹操的身旁。

    秦启的心情格外愉悦,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喜悦。与几天前在赤壁之战撤退时的狼狈相比,现在的他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

    那时的他身受重伤,疲惫不堪;而如今,他英姿飒爽,精神焕发,仿佛重生一般。

    大军缓缓地向前行进,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士兵们的盔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有力,似乎预示着这支军队即将走向辉煌的未来。

    行进过程中,曹操面色凝重,关心问候道:

    “明远身体是否已经恢复?”

    秦启微微躬身,沉凝说道:

    “回主公,在华神医的治疗下,已经恢复如初,主公大可放心。”

    曹操继续说道:

    “待我们入许昌城后,我一定奏请天子为你封官加爵。”

    秦启此时微微一惊,转瞬间便恢复平静:

    “我一白衣百姓,没有做出什么功劳,怎么敢求取封赏,还请丞相收回成命。”

    “明远不要担心,你救我于危难之中,此等功劳还不足以明远封侯加爵,明远勿虑。”

    曹操呵呵一笑,沉凝的表情中带着几分宽慰。

    秦启此时也不敢推辞,双手作揖,恭敬的说道:

    “谢主公待我如此恩重,明远无以回报。”

    秦启明面沉似水,言辞婉拒曹操。

    然而,暗中的这波极限拉扯并未引起曹操的怀疑,反而更加深了曹操对他的信任。

    此时,秦启内心波澜不惊,封侯加爵意味着他拥有了身份和地位。在现代,他还在为生计发愁,而来到东汉末年,他不仅成为曹操最信任的谋士,还将获得爵位,他的人生仿佛开了挂一般。

    许昌城内,曹操军队归来的消息已经传开,但不同于以往的胜利凯旋,这次曹操可是带着战败的阴影回到许昌。

    城内的民众也是对此反应各异,有的担忧、有的期待,有的则是忧虑与希望交织的复杂情绪。

    在通往天子行宫的路上,一群妇女围坐在一起,他们手中忙碌着缝补衣服,但心思却早已经飞到了城外。

    “你们说,丞相这次回来,会不会有什么不同,毕竟在赤壁他们吃了败仗。”

    一位中年妇女打破了沉默,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忧虑。

    “肯定有所变化,”

    另一位年轻女子接口说道,

    “听说这次战事惨烈,许多士兵都没能回来。”

    “是啊,我家男人也在军中,我真的担心他……”

    一位年长的妇人声音几度哽咽,手中的针线活也停了下来。

    而在另一条街道上,城东的茶馆里,几个文人墨客正围坐在一桌,讨论着时局。

    “赤壁之战,曹操虽然败了,但是他的威望还在,”

    一个中年文士捋着胡须沉吟道。

    “曹操兵多将广,此赤壁之战并没有伤其筋骨,帐下谋士众多,将军更是数不胜数,这次虽然失利,但我猜不到一年,势必会东山再起。”

    另一名书生满怀信心的说道。

    一位老者叹了口气,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

    因为不管这天下谁当家做主,与平民老百姓都关系不大,这乱世里,平民百姓的一条命可能还比不上一条狗值钱。

    对于东汉末年的乱象,曹操有首诗《蒿里行》最后两句诗就着重描写了当时老百姓的悲惨状况: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人断肠。

    从这两首诗我们就可想而知,当时的老百姓生活的有多惨。

    而曹操这首诗,也是对当年十八路诸侯会盟津讨伐逆贼董卓失败之后所写,当时各路群侯各怀鬼胎,互相残杀,图谋霸权,而这也极大的刺激了曹操自己要起家创业打天下的鸿鹄之志。

    在许昌城门口,汉献帝刘协已经率领文武百官在此等候多时,他们脸上带着恭敬和期待。

    因为百官们知道如果没有曹操,他们指不定又被那个群雄给霍霍了,比起孙权这样的鼠辈来,最起码曹操还是有那么点节操在的,因为孙权他老子可是当年捡了传国玉玺并怀有称帝之心的。

    随着旌旗飘动,大军缓缓从远处的地平线上映入众人的视角。

    此时曹操的大军步伐坚定,丝毫不像是打了败仗的军队,仿佛像是打了胜仗班师回朝一样。

    “看、快看,是丞相的大军”

    站在汉献帝刘协旁边的公公指着远方说道。

    而曹操骑马走在前边,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虽然这次失败而归,但是曹操想的是不能在群臣面前失了面子,手底下的将士们不能失了士气。

    等曹操到达迎接的队伍前,曹操下马向着汉献帝刘协鞠了一躬,并悠悠说道:

    “此次我失败而归,让皇帝和各位忠臣失望了”

    曹操说完这句话,还用眼睛扫视了一下群众的反应,见没人发出反对意见,脸上也是保持着镇静自若的样子。

    “丞相,何出此言,”

    汉献帝刘协的声音温和而坚定,

    “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日之失败,非战之罪也。”

    曹操的略微咳嗽两下,以低沉的声音回应道:

    “谢陛下。”

    汉献帝刘协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身旁的公公过来,并低声传令道:

    “丞相此次远征归来,此地并非适宜交谈之处。传朕旨意,让群臣随朕一同起驾回宫,于朝堂之上为丞相接风洗尘。”

    话音刚落,群臣纷纷应命,恭敬地跟在汉献帝刘协的鸾车后方,缓缓向行宫行进。

    与此同时,曹操及其主要随从们也紧跟其后,徐徐而行。

    而秦启则跟在曹操身后,也是一睹了皇家风采,目光好奇地四处张望,试图将这一切都收入眼底。他心里不禁感慨万千:

    “原来这就是皇宫啊!”

    虽然眼前的景象与电视剧中的场景有所不同,但秦启还是被这座宫殿的气势所震撼。他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有机会来到这个时代,亲身感受古代皇宫的氛围和历史的厚重感。

    此时的秦启,心情激动不已,因为他成为了第一个亲眼见到皇帝的现代人。(哈哈,仅限于1968年之后出生的人。)尽管眼前的皇帝与他想象中的形象略有差异,但他依然感受到了那种威严和尊贵。

    可是,秦启却注意到刘协对曹操的态度显得十分恭敬。

    原来刘协和他的群臣们身处曹操的地盘,刘协自然不敢对曹操摆出真正的君臣关系。这也是纵然刘协身为天子,但他却不得不亲自出城迎接曹操的重要原因。

    这种微妙的权力平衡让秦启深刻体会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复杂性。

    想到这里,秦启自己猜想估计汉献帝也是看开了。

    在经历了董卓篡政、王允诛董卓、长安治乱后,汉献帝当时是生命受到威胁、无家可归的之时,曹操挽救了,保住了汉献帝的位置,要不然可能早早的就凉凉下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