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之阿宁的日常 > 第4章 刺绣

第4章 刺绣

    时光匆匆,转眼阿宁来到了 6 岁。这天晚饭过后,陈婆子把两儿子儿媳留了下来。陈婆子面容严肃,语重心长地说道:“阿宁现在也 6 岁了,赶明我就教她刺绣,有点手艺伴身也是好的,等安安 6 岁,也送我跟前来学刺绣,我呢,也不厚此薄彼。这些年,你们的辛苦我也看在眼里,除去每年给你们两家各一两,这公中现在还有 37 两。浩儿也今年 9 岁了,景儿也 7 岁,我是这么想的,想把他两送到村里的老童生那学些字。要学的好,就送到镇上王秀才那去,要是没那天赋,就当识几个字,以后除了在地里刨食还能上镇上做个跑腿的,也多个出路。”

    刘明柏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娘,这送孩子去读书是好事,可这一年二两银子也不是小数目,咱家里能负担得起吗?”

    陈婆子看了一眼刘明柏,说道:“这公中还有些银子,省着点用也够他们读几年书。再说了,为了孩子的将来,咱也不能舍不得这点银子。”

    李氏轻声说道:“娘说得对,孩子读书是大事,以后有了出息,咱们也跟着沾光。”

    刘明杨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娘,咱就按您说的办。不过这笔墨纸砚也得不少钱吧?”

    陈婆子叹了口气,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该花的钱还得花。你们平时也多省着点,等孩子们有了出息,咱这日子也就好过了。”

    秦氏接着说道:“娘,我们知道了。”

    陈婆子想了想,说道:“家里的活你们就多担待点,等孩子们放假的时候,也让他们帮着干点活。”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陈婆子的安排。

    这时,陈婆子又说道:“我打算明天去镇上一趟,采买些孩子们要用的笔墨纸砚。顺便把我那些绣品卖到绣铺去,换点钱回来。”

    刘明柏说道:“娘,您一个人去行吗?要不我陪您去吧。”

    陈婆子摆摆手,说道:“不用,你在家好好干活。我自己能行。镇上我也常去,熟得很。

    李氏说道:“娘,那您路上小心点。”

    陈婆子点点头,说道:“放心吧,我会小心的。等我把这些事办好了,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

    大家又聊了一会儿,便各自回房休息了,期待着陈婆子明日的镇上之行能一切顺利。

    一大清早,陈婆子便背着背篓带上绣品,踏上了村里那晃晃悠悠的牛车,往镇上赶去。牛车上,还有几位同村之人。

    村长媳妇王氏瞧见陈婆子,开口问道:“陈婆子,这又是往镇上做啥去呀?”

    只见陈婆子身着一件深蓝色的粗布衣衫,虽有些陈旧却干净整洁。她微微扬起脸,回道:“去把绣品给云娘绣铺送去,顺便再接点新活计呢。”

    一旁的村民也搭话道:“你这绣活可真是厉害,还能挣些钱财贴补家用。”

    陈婆子轻叹一声:“唉,也就是挣点辛苦钱罢了。家里人口多,用钱的地方实在是不少。”

    不多时,到了镇上,陈婆子首先来到一直合作的云娘绣铺。云娘绣铺坐落在镇中心的一条热闹街道上,木质的招牌虽有些陈旧但却透着古朴的韵味。铺子门口挂着几幅色彩鲜艳的绣品,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

    陈婆子迈进绣铺,将绣品放在柜台上,说道:“云娘,我来啦!这是上次接的两副枕套,您瞧瞧。”

    云娘仔细端详着枕套,微微点头:“嗯,针脚甚是细密,绣得着实不错。这两副枕套我给你 160 文一副,两副就是 320 文。”

    陈婆子面露喜色:“多谢云娘。我这儿还有平日里多绣的 6 块绣帕,您给看看能给个啥价钱?”

    云娘随手拿起一块绣帕,轻轻摩挲着,说道:“绣帕就给你 10 文,6 块就是 60 文。加起来一共 380 文。”掏出铜板后递出“来,收好。”

    陈婆子满心欢喜地接过钱,揣进兜里,接着问道:“云娘,您这儿可有新活计呀?”

    云娘微微思索片刻,说道:“有一套绣枕套和绣 5 个荷包的活,你接不?”

    陈婆子毫不犹豫地应道:“接,自然接。这活计啥时候要,得急不?”

    云娘微微皱起眉头:“也不是特别急,但也不能拖得太久。你可得上点心。”

    陈婆子郑重承诺道:“放心吧,云娘。我定当尽心尽力。那这绣品可有啥特别的要求?”

    云娘缓缓说道:“枕套的图案要喜庆些,荷包嘛,做得小巧精致便好。对了,陈婆子,上次那批绣品客人可是赞不绝口呢,就盼着你这绣活能一如既往的好。”

    陈婆子忙道:“云娘放心,我定会用心绣制。”

    云娘又说:“这绣活可不能马虎,若是出了差错,可不好交代。”

    陈婆子连连点头:“我晓得的,云娘。这些年承蒙您照顾,我哪能不尽心。”

    陈婆子认真听着,不住地点头:“明白了。那得交多少绣品押金呢?”

    云娘:“60 文。”

    陈婆子掏出钱来:“行。”交完押金后,陈婆子说道:“那我先走啦,云娘。”

    云娘微微颔首:“好,慢走。”

    接着,陈婆子来到书肆。陈婆子对掌柜说道:“掌柜的,给我拿两支便宜点的毛笔。”

    掌柜笑着应道:“好嘞,这两支毛笔一共 200 文。大娘,这毛笔虽然便宜,但也挺好用的。”

    陈婆子又道:“再给我拿一刀便宜的纸张和两本三字经,还有一个便宜点的砚台。”

    掌柜说道:“这砚台二两银,三字经一本 400 文,两本共 800 文,这一刀纸 60 文。”

    陈婆子面露难色:“掌柜的,能不能便宜点呀?我也是手头不宽裕,给两个小孙儿买的。”

    掌柜无奈地摇摇头:“大娘,我这已经是很实惠的价格了。不能再便宜啦。”陈婆子露出一脸忍痛的表情,咬咬牙说道:“唉,好吧。那给我包好。”

    出了书肆,陈婆子又走进杂货铺。陈婆子说道:“掌柜,给我来二两粗盐、一两糖。”

    掌柜热情地应道:“好嘞。大娘,这盐和糖可都是好货。”

    陈婆子看着货物,说道:“嗯,看着是不错。多少钱?”

    掌柜回道:“粗盐和糖一共算您 65 文。”

    陈婆子点点头:“行。”

    买完东西,陈婆子一边走着一边算着账,自言自语道:“绣品卖了 380 文,砚台花了二两银……买盐和糖花了 65 文,交了绣品押金 60 文,这一算下来可花了三两多银呢。”她无奈地摇摇头,“天色还早,走一个时辰也得赶紧回家,不然娃们该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