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之阿宁的日常 > 第14章 刘记酒肆

第14章 刘记酒肆

    (这一年,刘浩十九岁,刘景十七岁,刘安宁十六岁,刘安安和刘辰十二岁。)

    刘浩在酒肆上工已然来到了第七个年头。这一日,东家满面春风地来到酒肆,高声宣布道:“各位,我因要举家迁至府城,这酒肆我打算转手卖掉。”刘浩听闻此言,心中不禁纠结起来。他在心中暗自思量:这酒肆我已熟悉无比,若能盘下,或许能成就一番事业,可这毕竟不是个小决定。

    刘浩怀揣着满心的纠结回到家中,与家人商议此事。他率先开口道:“东家要卖酒肆,我在想咱们要不要把它盘下来。我在这酒肆做了这么多年管事,对这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刘辰听后,立刻回应道:“哥,我觉得这主意不错。我自认没什么特别出众的天赋,不过算术方面还算拿手。要是家里盘下这个酒肆,我可以去当账房先生,肯定能把账目管理得井井有条。”

    阿宁此时插话道:“这几年我和安安一起接绣活,因为我的手艺好一些,接到的都是大单,都是四五十两往上的呢。咱们家也存下了不少银子,盘下酒肆应该是可行的。”安安也点头附和道:“是啊,阿姐说得对。”众人陷入沉思,片刻后开始合计起来。一番盘算后,发现家里的存银已有 270 两。最终大家一致同意盘下酒肆。

    经过与东家的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 120 两的价格买下了酒肆。刘浩自此从管事摇身一变成为了东家。刘辰也从明德堂出来,到酒肆担任账房先生。为了方便生活,家里又花了 80 两在镇上买了一个小二进的院子。

    陈婆子的身体近来越发虚弱,为了方便就医,被接到了镇上居住。堂嫂王琦、阿宁、安安都来到镇上住下,家里只剩下明柏名扬两夫妻留在老家照看田地。

    刘记酒肆在镇上热闹地开张了。刘浩每日精心打理着酒肆的生意,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客人。他将酒肆布置得温馨而舒适。

    刘辰则在账房里认真地记录着每一笔收支,他的算术才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把账目整理得井井有条,为酒肆的经营提供了准确的财务支持。

    刘家在镇上买房并开了酒肆后,特意托人将这个好消息捎给了在博才书院求学的刘景。刘景收到信的那一刻,满心欢喜难以自抑,那俊朗的面庞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迫不及待地找来纸笔,挥毫泼墨,也捎了一封书信回家。在信中,他言辞恳切地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同时郑重地告知家里人,自己今年准备参加院试了。家里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既欣慰又紧张。陈婆子双手合十,默默祈祷道:“老天爷保佑,让景儿能在院试中取得好成绩。”刘浩也满怀期待地说道:“景弟一直勤奋好学,定能有所成就。”一家人暗暗地为刘景祈祷,期盼他能金榜题名,为家族增光添彩。

    这天下午,阳光洒在小镇的石板路上,泛起一层温暖的光晕。王琦的母亲陆婶子身着一件深蓝色的粗布衣衫,满脸喜气地从村子里往镇上赶来。她手里提着一个小篮子,里面装着一些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和几个土鸡蛋,准备带给女儿王琦。

    一路上,陆婶子脚步轻快,心情格外舒畅。她想着女儿嫁入刘家后,刘家如今在镇上买了房,还开了酒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心中满是欣慰。“我这闺女啊,真是有福气,找了这么个好婆家。”陆婶子边走边自言自语道。

    终于来到了刘家在镇上的院子,陆婶子还没迈进院子,就大声喊道:“琦儿啊,娘来看你了。”正在屋里做针线活的王琦听到母亲的声音,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迎了出去。

    “娘,您怎么来了?快进屋坐。”王琦脸上洋溢着喜悦,拉着母亲的手往屋里走。

    陆婶子一边进屋,一边环顾着院子和屋子,满意地说道:“这院子真不错,这房子也宽敞亮堂。刘家现在可真是有出息了。”

    坐下后,陆婶子把小篮子放在桌上,说道:“琦儿啊,娘给你带了些自家种的菜和鸡蛋,都是新鲜的。”王琦感动地说道:“娘,您总是这么惦记着我。”

    陆婶子接着说道:“为娘今天来啊,一是开心你找了个好婆家。这刘家啊,如今在镇上买了房,还开了酒肆,以后的日子肯定更有盼头。二呢,娘是来催促你加把劲,这么好的夫家,你可得早点生个娃,为刘家延续香火。”王琦听了,脸颊微红,羞涩地说道:“娘,这种事也急不得呀。”

    陆婶子又说道:“其实啊,我今儿还有个事,就是来说媒的。”王氏知道,只要陈婆子在一天,这刘家就还是陈婆子说了算。先是给刘景说媒,陈婆子说是等刘景回来看看娃的意思。又是给阿宁说媒,结果被陈婆子拒绝了,陈婆子想着咱老刘家不一样了,可得给阿宁找个镇上的。

    正说着话,到了中午用餐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桌前,王婶子一边给王琦夹菜,一边继续念叨着生孩子的事。突然,王琦感到一阵恶心,忍不住干呕起来。陆婶子一看,连忙关切地询问道:“琦儿,你这是怎么了?月事有没有推迟啊?”王琦回想了一下,轻声回复道:“好像是推迟了些日子。”陆婶子一听,顿时喜上眉梢,激动地说道:“哎呀呀,这肯定是有了。走,咱们赶紧去百草堂看看。”

    安安乖巧地说道:“嫂子,我陪你们一起去。”于是,安安陪着嫂子王琦还有陆婶子去了百草堂。一路上,陆婶子满心期待,不停地念叨着要是真有了孩子,那可真是太好了。到了百草堂,大夫经过仔细诊断,确定王琦确实是怀孕了。王琦又抓了几副安胎补身的草药,便与安安和陆婶子一同往回走。

    陆婶子高兴得合不拢嘴,说道:“琦儿啊,你可一定要好好养着身子。娘这就回家去,把你怀孕的事告诉村子里的人,让她们知道,我女儿怀上了,可不是什么不会下蛋的母鸡。”王琦无奈地说道:“娘,您别这么说。”陆婶子却不以为然,哼着小曲儿高兴地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