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华夏史的视频结束了,但是小光幕前的古人们却是意犹未尽:
“以旁观者的视角看华夏的兴衰荣辱,这种感觉真不错 啊。”
“无论一个人生前是一事无成,还是功成名就,在这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都显得那么渺小。”
“无论王朝如何更替,历史如何变迁,我们都可以将自己视作华夏儿女。”
“后世好像没有皇帝诶,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
“谁知道呢?”
……
几日后,新的视频出现。
【李斯,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千古名相,一生毁誉参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秦朝的建立,他功不可没。
秦朝的覆灭,他难辞其咎。】
历朝历代的丞相们只看到了“千古名相”四个字,同为百官之首的丞相,李斯毁了大秦都能被评为千古名相,那他们呢?
秦始皇时期
嬴政瞅瞅小光幕,又看看跪在地上一言不发,抖若筛糠的李斯。
冯去疾、冯劫、王贲、王离、章邯等大臣懵逼了,他们不明白,李丞相明明深得陛下信赖,本身也满腹才华,为什么会和秦朝的灭亡有关。
一直处于深深自责的扶苏也抽空看向了自己的岳父,李斯,惊出问号表情包。
汉高祖时期
刘邦幸灾乐祸:“哈哈哈,始皇时期的咸阳宫内接下来一定会有精彩场面,可惜看不到了。”说完还遗憾地摇了摇头。
韩信这时却说道:“难道你不担心另一个世界自己的安危吗?”
刘邦无所谓道:“亭长刘季的死活关我皇帝刘邦什么事。”
秦朝。
刘季正在街上到处溜达,准备到萧何家去蹭饭,“阿嚏!阿嚏!阿嚏”,毫无征兆地打了三个喷嚏。
刘季自言自语道:“莫不是生病了,或是有人说我坏话,不管了。”
【李斯是楚国人,师从荀子,他初到秦国时便开始给嬴政分析天下局势,此后又为嬴政一统天下的理想出谋划策。
秦灭六国后,为了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李斯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
政治上:废分封,行郡县。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文化上:统一文字。
社会上:修驰道车同轨。
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百代皆行秦法。
李斯虽然有些极端化,但是不口否认,他助秦始皇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李斯,嬴政相互成就了彼此。
历史证明,李斯提出的政策是正确的,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所以,说李斯是千古名相,实至名归。】
小光幕前
其他丞相们:好吧,勉强接受。
秦始皇时期
跪在地上的李斯虽然被夸千古名相,但是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可没有忘记小光幕说秦朝的灭亡跟他有关。
嬴政就是明白李斯这些年劳苦功高才没有马上处决他。
要不然,在刚得知秦朝的灭亡跟李斯有关时,嬴政就打算下令将其五马分尸了。
【公元前210年,嬴政第五次出巡,留右丞相冯去疾坐镇朝廷,身边带了左丞相李斯、中车府赵高、十八子胡亥等人。
为什么不带长子扶苏呢?因为扶苏此前与嬴政屡屡政见不和,被嬴政派去边疆监督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
当嬴政的车队行至沙丘时,嬴政突发重病,自知大限将至。
嬴政随令赵高写遗诏,大致内容是让扶苏会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大统。
但可惜的是,遗诏还没有发出去,嬴政就驾崩了。
赵高一只手拿着皇帝符玺,另一只握着诏书,心中对权力的欲望达到了顶峰。
于是,他精心策划了一场政变。
而李斯只知道了嬴政去世了,为避免朝野震荡,天下大乱,众皇子争权夺位,李斯选择秘不发丧。
月黑风高夜。
赵高先找到胡亥:“公子,想当皇帝不?”
胡亥犹豫道:“想是想,但是长子是扶苏,而且没有人支持我啊,怎么办?”
赵高:“我有办法解决,你给个准话就成。”
胡亥坚定道:“想!”
于是赵高和胡亥一同去找李斯。
赵高找到李斯后,开门见山道:“李相,皇帝驾崩一事外人无从知晓,符玺和给扶苏的遗诏都在我手上,这天下谁当皇帝,我们一句话的事。”
李斯听出了赵高篡诏改立之意,义正言辞地拒绝道:“大逆不道,陛下于我有恩,更是将大秦的存亡托付于我,我断不能辜负陛下。”
赵高知道大蛇打七寸,微微一笑:“依你之见,若扶苏公子即位,你还是李相吗?”
李斯沉默了,显然,李斯明白:蒙恬更得扶苏的信任,若扶苏登基称帝,自己怕是要让位于蒙恬。
李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妥协了。
于是,胡亥、赵高、李斯合谋以始皇之名,立胡亥为太子,又炮制诏书送往边疆,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扶苏和蒙恬自尽。
扶苏收到诏书后,毫无怀疑,随即准备自杀。
蒙恬劝阻道:“公子,情况未明,我相信陛下不是那样无情的人,要不找陛下问清楚再说?”
送诏书的使者:“公子,蒙大姜军是要造反吗?
扶苏哭着道:“父要子死,子不敢违。”说完就自杀了。
蒙恬不愿不明不白地死,被囚禁于阳周。
赵高与蒙毅本就有积怨,于是对胡亥说:“你爹本来就是想让当太子,是蒙毅从中作梗,你才没有当太子。”
胡亥:“哦,那把他关起来吧。”蒙毅被拘留在代地。
李斯、赵高、胡亥为了掩盖嬴政的尸臭,将嬴政的尸体和鲍鱼装在一起。
胡亥登基后,是为秦二世,对赵高说道:“朕总感觉有刁民要害朕。”
赵高:“蒙氏兄弟?”
胡亥:“杀。“
赵高:“你的兄弟姐妹?”
胡亥:“杀。”
赵高:“冯去疾,冯劫?”
胡亥:“杀!都给我杀了。”
赵高想当丞相,曾经的盟友李斯就成了他的绊脚石。
恰逢农民起义,赵高:“陛下,李斯、李由父子二人谋反。”
胡亥:“杀。”
李斯被腰斩并夷三族。
李斯最终为自己的错误买了单。
赵高当完丞相后,又想当皇帝。
于是,赵高给胡亥牵了一头鹿,说:“陛下,这是臣献给你的马。”
胡亥虽然残暴昏庸,但是不瞎,笑道:“丞相,这明明是鹿。”
赵高阴恻恻:“真的吗?”
胡亥咽了口口水:“其实也可以是马。”
赵高:“我想当皇帝。”
胡亥:“那我当太上皇?”
赵高:“陛下真懂事。”
咸阳宫外到处都是亡秦风暴,赵高却忙着排除异己,残害忠良。
胡亥被逼自尽后,赵高本以为可以登基称帝,但是剩余的文武百官低头不从,以无声的反抗粉碎了赵高的皇帝梦。
赵高只能退而求其次让嬴子婴当王。
为什么不是皇帝呢?
因为子婴明白秦灭已是既定事实,不能称皇。
子婴在叛军攻入咸阳前,弄死了赵高和其三族。
公元前207年,秦灭。
秦朝的灭亡虽有诸多因素,但是胡亥、赵高、李斯三人无疑是给秦朝的覆灭“按”了加速键。
如果说赵高是秦朝的掘墓人,那么李斯就是给赵高递工具的人。】
秦始皇时期
离嬴政不远处,分别跪着赵高、胡亥、李斯三人。
嬴政看着光幕中赵高杀忠良,指鹿为马,祸害大秦,心中的愤怒达到了顶点
胡亥率先哭着求饶:“父皇,小光幕定是在污蔑我啊!我是冤枉的,求您饶命啊!”
嬴政没有理会胡亥的求饶,而是看向赵高,眼中的杀意几乎化为了实质。
赵高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也不打算辩解,心中怨毒:都怪这该死的光幕。
除李斯外,其他在场的大臣,尤其是冯去疾、冯劫皆用吃人的目光看着赵高,他们恨不能将其千刀万剐。
因为,他们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在未来可以免遭赵高的毒手。
嬴政下达第一道命令:“罪臣赵高五马分尸,夷三族。”
冯去疾等一众大臣欢呼:“陛下圣明!”
随后,两名侍卫便将赵高拖下去行刑了。
这时,胡亥的兄弟姐妹也来到了嬴政身边,纷纷请求:
“父皇,胡亥此人残酷无情,不仁不义,请您下旨杀了他!”
“父皇,你要为儿臣做主啊!”
“父皇,未来的我死得好冤!”
嬴政摆了摆手,示意自己的儿女噤声。随后下达第二道命令:“剥夺胡亥皇子身份,贬为平民,发配边疆,与农夫一起修长城,生死不论。”
在嬴政看来,胡亥确实该死,但是他感觉死对于胡亥来说太便宜了,应该让他受尽人间疾苦而死。
嬴政刚说完,除扶苏外,胡亥的其他兄弟姐妹就将胡亥拖下去暴打了。
他们各个拳打脚踢,胡亥的惨叫声不断,却无一人为其求情,只因胡亥所做之事人神共愤。
最后,嬴政看向李斯:“你未来的结局纯属咎由自取,你可还有什么话可说?”
李斯万分懊恼:“陛下,罪臣辜负了您的信任,自知罪孽深重,愿接受任何惩罚,但恳请陛下放罪臣的家人一条生路。”
嬴政看着与自己相处多年的臣子,如小光幕所言,李斯是一个有才能,有谋略的人。如果杀了,实在可惜,而且现在他急需用人,不如……
嬴政心中思绪万千,说道:“李斯,你是个聪明人,朕不相信你看不出赵高和胡亥是什么样的货色,在忠于大秦和至高权力间,你选择了至高权力。未来的你在权衡利弊时,低估了赵高的野心,高估了自己应对困难的能力。”
说到这,嬴政停了下来,喝了口水,话锋一转:“不过,念在你这些年为大秦尽心尽力,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现废除你的左丞相一职,以待罪之身继续为大秦做事,直至身死。”
嬴政话音刚落,万念俱灰的李斯猛然抬起头看向他。李斯其实已经做好了身死族灭的下场,但他没有想到始皇帝会留自己一命,甚至没有追究自己家人的责任。
反应过来后,李斯感激涕零:“陛下宽宏大量,谢陛下隆恩。”同时,李斯恨不得抽未来的自己一耳光。
扶苏早已反应过来了,原来自己不是秦二世,不是大秦的罪人。
嬴政见扶苏傻愣愣地站在不远处,恨铁不成钢:“扶苏,李斯、胡亥、赵高他们三人有错,你难道就没有吗?”
扶苏战战兢兢:“父皇,我知错。“
嬴政:“你错在哪?“
扶苏:“错在不该轻信他人,不该不听蒙大将军的劝。”
嬴政:“还有呢?”
扶苏:“还有什么?”
嬴政:“嗯?”
扶苏:“还有,还有……”
嬴政都被这傻儿子给气笑了:“在你眼里,我是滥杀无辜之人吗?我是无情无义的人吗?”
扶苏:“不是,在儿臣眼里,父皇是最英明神武,最厉害的人。”
嬴政走到扶苏跟前:“那你为什么在收到假诏书时,毫不怀疑地选择了自杀?就算那诏书是真的,你又为什么不找朕当面问清楚?”
扶苏:“因为我是您的儿子,我永远不会违抗您的旨意,您即使您想杀我,我也不会恨您。”
“你……”嬴政被好大儿的回答干沉默了,抬手想打他,却还是将手放下了。
嬴政虽然欣慰扶苏的孝顺,但是他明白,作为大秦未来的帝王,扶苏还不够格。
于是,嬴政打算亲自培养扶苏,他知道自己没有几年可话,为避免自己突然暴毙,其他皇子争权,嬴政决定正式确立自己的接班人。
嬴政拉着扶苏的手走到大殿,宣告道:“即日起,昭告天下,长子扶苏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忠厚仁慈,册封其为大秦太子!”
扶苏自己都没有反应过来,百官已叩首:“吾皇万岁!太子殿下千岁!”
嬴政:“李斯,你以后多为扶苏讲讲法家思想。”
李斯:“罪人领旨。”
汉高祖时期
刘邦和众人开始对李斯、胡亥、赵高三人的探讨。
刘邦:“赵高和胡亥不死也要受尽折磨,你们说秦始皇会怎么处置李斯。”
萧何:“李斯于大秦有大功,应该罪不至死。”
陈平:“我也觉得李斯不会死。”
张良:“我感觉李斯功过各占一半吧,李斯会失去他最爱的权力。”
韩信:“难道你们都不担心另一个世界自己的死活吗?”
张良:“看开点,就是忧虑又怎样?我们又不能到另一个世界去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