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如大多数古人所设想的那样,新视频出现:
【唐朝289年历史。】
光幕前,人们疑惑:
“先前介绍华夏史时,不是有个女帝窃取了大唐江山吗?为什么大唐没有分西唐、东唐,或南唐、北唐?”
“是啊,汉朝中间夹了个没有介绍的新朝,汉朝都被后世分成了东汉和西汉,唐朝中间夹个武周,却没有分成两半来讲。”
“汉朝分东汉和西汉,是因为东汉的建立者刘秀是凭自己本事一步步夺得天下,而武则天应该只是给唐朝换了个称号,但唐朝的底蕴没变。”
“这么说,武则天建立的武周,其本质是唐朝。”
……
不同时空,同一时刻,李渊、李世民、李治、李隆基等一众皇帝:要讲唐朝历史了吗?
【公元618年,李渊登基称帝,立国号为“唐”,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彼时,唐朝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面对这一形势,李唐的战略方针是,首先巩固关中根据地,然后进军关东,逐步统一全国。
同年,李渊次子李世民率军大败薛仁杲,将其俘杀,平定了西北广大地区。
公元619年,李轨的部将安兴贵、安修仁两兄弟引胡人发动兵变,俘获李轨并将其送往长安斩首,河西走廊平定。
同年,据淮南的军阀杜伏威归附于唐。中原既定,杜伏威奉诏入朝,留辅公祏据守。
公元620年,李世民领兵击败了刘武周和宋金刚,唐军完全占领了山西地区。
此时,唐朝的李渊与据守河北地区的窦建德,占领洛阳的王世充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公元621年,虎牢关一战中,秦王李世民以三千五百玄甲兵大破窦建德十万主力军,生擒窦建德,迫降王世充。唐军统一北方地区。
李世民一战擒双王,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李渊为其创造了全新的称号“天策上将”。
同年,唐将李孝恭、李靖引水陆十二唐进攻江陵,一举平定了荆湖地区。
公元622年,李世民自请出征,于洺水之战中大破刘黑闼,使其逃奔突厥。
同年,李靖招降了岭南豪酋冯盎、李光度、宁长真等,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岭南悉平”。
公元623年,李渊派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率军迎击侵犯山东的刘黑闼,大破之,刘黑闼战败被杀,唐军重新平定河北地区。
同年,辅公祏举兵反唐,称帝于丹阳,李渊命李孝恭率诸将水陆并进,以征讨辅公祏。
公元624年,河北起义军首领高开道为其部将张金树所杀,张金树以地降唐。
同年,唐将李孝恭引兵大败叛乱的辅公祏,辅山拓死,唐军平定江南地区。
至此,唐廷基本上削平了隋末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随着大唐的逐步稳定,曾经留守后方,支援前线的太子李建成与曾经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的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状态,一场不可避免的宫廷政变悄然而至。】
汉高祖
刘邦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吾就知道,功勋卓著的李世民不可能久居人下,他势必要夺这天下的至高之位。”
隋炀帝时期
杨玄感:既然是唐国公李渊夺了这天下,那我现在就去李渊麾下吧。
于是,杨玄感连夜收拾包袱,直奔晋阳,但他身前的光幕却消失了。
杨玄感震惊:“这光幕还会消失?大意了,我应该把光幕里的内容记下来的。”
杨玄感本想凭借“未卜先知”的能力助李渊夺天下,但是他现在只记得李渊是最后的赢家,至于怎么嬴的,他完全不记得了。
唐高祖时期
李渊自从建立大唐后就一直很苦恼,他不知道自己要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儿子们和睦相处。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宫城玄武门附近伏兵,趁李建成、李元吉入朝时将二人射杀,史称“玄武门之变”。
同年六月,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两个月后,李渊正式禅位于李世民,退位称太上皇。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
李世民继位后,立年仅八岁的李承乾为皇太子。
李世民在位时期,对内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开创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秦始皇时期
嬴政羡慕:“如果胡亥有李世民十分之一的能力,朕就不计较他发动沙丘政变,朕要是有李世民这样能文能武的儿子该多好。”
扶苏郁闷:父皇,您当着我的面说这样的话,真的好吗?您顾及一下我的感受啊!
嬴政看着扶苏幽怨的小眼神,没有安慰,反而补刀:“李世民要是有三十万大军,就算有真的圣旨赐死他,他也会拼死反抗,你呢?假诏书都信。”
扶苏:得,我没资格伤心。
嬴政:“不过,你不是李世民,你有你自己的好。”
扶苏欣喜:“父皇放心,我会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储君,让您看到我能担得起大秦的未来。”
隋文帝时期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杨坚看着视频中文武双全的李世民,想到了介绍隋朝历史时,只顾败家的杨广,心中烦闷,他的嫡次子杨广和李渊的嫡次子李世民一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杨广打仗水平惨不忍睹,李世民可以一战擒双王,杨广将隋朝推向深渊,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
算了,再比下去的话,他杨坚怕是要郁结于心了。
唐高祖时期
李建成激动道:“父皇,你看到了吗?李世民在未来杀兄逼父,不忠不义不孝,儿臣请求您下旨诛杀叛贼李世民。”
李渊犹豫了,从光幕中的信息来看,李世民未来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盛世明君。
他真的要处死这样优秀的儿子吗?
齐王李元吉也拱火:“父皇,李世民定是早有不臣之心,此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李世民默默看着恨不得将自己千刀万剐的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心中冷笑:两个蠢货,父皇若今日下旨杀了我,不久后,大唐的百姓就会知道父皇杀了能带领大唐走向盛世的明君,然后父皇就会民心尽失,父皇可不会像你们二人那样只顾眼前的得失。
李渊对李建成说道:“建成啊,你知道汉光武帝废郭皇后后,郭废后之子东海王刘强为什么能善终吗?”
李建成不可置信地看着李渊:你都不犹豫一下,直接暗示我自请废黜太子之位吗?
李渊看懂李建成的眼神,朝他点了点头。
李建成万念俱灰,深吸一口气:“父皇,儿臣资质平庸,自知无法做一位优秀的储君,亦无法担得起大唐江山的未来,请您废黜儿臣的太子之位。”
李渊满意:“即日起,废太子李建成,改立秦王李世民为新太子。”
底下大臣:“陛下英明!恭贺新太子!”
李元吉脸都绿了,他本想等介绍唐朝历史的视频结束后,继续怂恿李建成和李世民火拼,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李渊直接改立李世民为新太子,他的皇帝梦泡汤了。
李元吉心想,要不学李世民搞个“玄武门之变”,但是李世民今后一定会严加防范,他若真搞个“玄武门之变“,胜算渺茫。
【同年,李世民初继位,突厥颉利、突利二汗合兵十余万率军进攻大唐,李世民知晓以大唐的国力难以发动大规模战争,便与突厥在渭水订立和约,史称为“渭水之盟”。
公元627年,燕郡王李艺(即罗艺)占据泾州造反,不久被左右的人所杀,传送首级到京师示众。】
唐太宗时期
燕郡王李艺的左右:老大李艺自寻死路妄想造“天策上将”的反,可我们想活啊,只能献上叛贼李艺的首级以求陛下给我们留活路。
【公元628年,李世民遣使臣巡视关内各地,拿出钱财珍宝帮助饥民赎回卖掉的孩子。
同年,因旱蝗灾害,李世民自陈己过,施行大赦。
同年,年仅九岁的李世民嫡次子李泰被封为越王,封地多达22州,却不用到封地任职。
同年,72岁的屈突通病逝。
公元629年,因干旱,李世民派遣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人在名山大川求雨,中书舍人杜正伦等人往关内各州安抚慰问灾民。
同年,李世民派李绩、李靖二人率军攻打突厥。
同年,修习佛教经典的玄奘独自西行。
公元630年,李绩在白道败突厥,李靖在阴山大败颉利可汗。颉利逃至铁山,遣使请降,欲图积蓄力量来年东山再起。
李靖与李绩趁夜袭击颉利,李靖在阴山俘突厥千余帐,杀死突厥万余人,俘虏十万余人,李绩亦俘5万人。颉利可汗被抓获。
同年,各族君长都到长安请唐太宗称“天可汗”,意为草原各部落的共主。
同年,46岁的杜如晦病逝。】
隋文帝时期
杨坚:“天可汗?好像比朕的圣人可汗权力更大。”
唐太宗时期
杜如晦:46岁病逝吗?也不算早逝了。
李世民着急:“太医呢?快给克明检查身体。”
懂事的太医已经开始为杜如晦把脉了。
过了一会儿,太医实话实说:“陛下,杜大人的身体有所亏空,应该是过度劳心劳神所致。”
李世民内疚:“克明啊,这些年你辛苦了,朕知道,你从不懈怠政务,但是你的身体更重要啊,朕命令你今后以调养身体为主,朝堂的事务可交由其他官员来做。”
杜如晦感激:“陛下,承蒙您的信赖,臣为大唐效力,甘之如饴。”
房玄龄也说道:“克明,我知道你这些年殚精竭虑,处理各种事务时,基本没有出过纰漏,但是你不能只顾公务,不顾自己的身体啊。”
程咬金嚷道:“要我说,你们这些文臣就是身体素质太差了,应该多练武。”
程咬金走到杜如晦跟前,一巴掌拍在他的肩膀上,差点将杜如晦拍在了地上,说:“杜大人,要不要今后跟程某多练武。”
杜如晦连忙摆手拒绝:“不了不了。”让他去练武,他宁愿多处理公务。
程咬金自觉无趣:“切!”
【公元631年,李泰在任扬州大都督的同时,又兼领了左武候大将军。
公元632年,李泰受封鄜州大都督兼夏、胜、北抚、北宁、北开五都督,余官如故。
公元634年,李泰兼领左武侯大将军的同时,又被授予了雍州牧之职。
公元635年,唐军大破吐谷浑。
同年,唐高祖李渊病逝。】
唐太宗时期
正在给李世民造弟弟妹妹的李渊懵了:啥?我活不久了,要不以后静养身体吧。
太极宫内,长孙皇后担忧道:“二郎,我们多派太医去照看阿耶吧。”
李世民同意,虽然他逼老爹禅让了皇位,但是他作为一个儿子,怎么会不担心自己的父亲呢?
【公元636年,李世民亲自审查并记录囚徒的罪状。这年,关内、河东流行疾病,李世民命医生拿药治疗他们。
同年,36岁的长孙皇后病逝。】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精神恍惚,身体摇摇欲坠,感觉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灰色,他甚至有种感受不到心跳的错觉。
光幕说什么,他的观音婢36岁就离他而去了?怎么会?怎么可能?
“二郎!”
“陛下!”
“阿耶!”
……
李世民听到了长孙皇后的声音,慢慢回过神来,对了,他的观音婢还在他身边,她现在还好好的活着。
长孙皇后先是知道了自己的死期,自己都没有反应过来,就看到李世民的脸一瞬间仿佛失去了血色,害怕他就此晕过去,再也醒不过来,连忙抱住李世民,温柔地呼唤着陷入极度悲伤的丈夫。
李世民紧紧地握着长孙皇后的手,哭着说道:“观音婢!你怎能弃我而去?”
长孙皇后不在意:“生老病死不可违,但你要注意身体,你可不能倒下,你身后可是大唐江山,未来能亲眼见证你开创贞观盛世,妾已经很满足了。”
李世民焦急地吼道:“不可以说丧气话,朕会给你找全天下最好的医师,你一定要一直陪着我。”
长孙无忌心里也不好受,自己的亲妹妹怎么能那么早就病逝了呢?
房玄龄像是想到了什么,连忙说道:“陛下,孙思邈乃一代神医,不如派人去找寻他的踪迹吧。”
李世民:“对对!孙神医肯定有办法调理克明和观音婢的身体,来人,就算遍寻天下,也要请到孙神医。”
几名侍卫:“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