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老祖宗们,请看视频! > 第22 章 蓝星。华夏的教育分类

第22 章 蓝星。华夏的教育分类

    几日后,新视频出现:

    【首先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个有陆地、有海洋的球体。

    此行星名曰蓝星,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截止2014年,世界上共有197个国家,截至2022年,世界人口已突破80亿。】

    光幕前

    “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球体上。”

    “后世人到底是如何得知这些信息的?”

    “我看蓝星四周黑漆漆的,难道我们不会掉下深渊吗?”

    “这简直太匪夷所思,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个漂浮空中的球体。”

    “后世人口也太多了吧,80万万人,这得多少粮食才能养活啊?”

    秦始皇时期

    嬴政疑惑:“一百九十七个国家?那不是大分裂吗?华夏后世的掌权者就没想过一统天下?”

    刘季猜测:“这或许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叫蓝星而不叫华夏球的原因吧。”

    【画面一转,一张世界地图出现在众人眼前。

    蓝星可分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四大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光幕前,大多数人本想尽力画下世界地图,可惜光幕不给众人机会,画面一转,一张雄鸡似的地图出现在众人眼前。

    【华夏陆地总面积约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有高峰、高山、也有平原、盆地等景观。

    华夏有京市、津市、冀省、晋省、内蒙省、沪市、苏省、浙省、皖省、闽省、赣省、鲁省、豫省、鄂省、湘省、粤省、桂省、琼省、渝市、川省、黔省、甘省、陕省、青省、宁省、新省、滇省、藏省、台省、港省和澳省共34个行政区。

    而京市是华夏现今的首都。】

    秦始皇时期

    嬴政一边看看本朝的舆图,一边瞅瞅华夏地图:“我朝国都咸阳位居华夏地图上的陕省境内,朕的疆域面积怎么这么小,不过后世人怎么把百越弄丢了,百越既是我秦朝的,又该是华夏的。”

    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着华夏地图,眼里燃烧着熊熊烈火:“看来还是朕不够努力,我汉朝的版图怎么没有华夏地图大。”

    桑弘羊:“陛下,现在国库空虚,经不起消耗了,后世人也在意普通百姓的性命,您不能只顾开疆拓土啊。”

    刘彻眼里的火瞬间被熄灭:“罢了,暂停对外征战,休养生息,给百姓喘息的机会吧,不然朕真要成十恶不赦的暴君了。“

    霍去病:“西域在后世叫新省,不过好像少了一些地方,是他们没有能力打下来吗?”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看着华夏地图:“看来是朕的眼界小了,华夏不光可以统领草原各部,还可以管辖海域。”

    长孙无忌:“只是后世人要这茫茫大海做甚?”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郁闷:“我大宋的疆域面积竟只有华夏地图的三分之一,而且还不算海洋面积。不过,朕观燕云十六州已尽数归华夏,应该是朕的后人将其收复了吧。”

    辽圣宗时期

    耶律隆绪指着光幕上的华夏地图对萧绰说:“阿母,你看,我们大辽的大部分疆域也尽归华夏,我们的国都中京大定府在内蒙省境内。”

    萧绰:“我们大辽应该属于华夏正统吧?”

    金熙宗时期

    完颜亶:“朕的大金疆域面积虽然没有华夏地图大,但大部分地区都在华夏境内,我大金也算是华夏正统。”

    元世祖时期

    忽必烈不满:“华夏地图怎么这么小,朕的大元在后世人眼中既然属于华夏正统,那朕的大元所拥有的领土应该尽归华夏所有才对。”

    明太祖时期

    朱元璋:“咱大明的疆域面积与华夏的疆域面积挺接近的,不过咱有点好奇,后世人是如何治理这么大片领土的?”

    清高宗时期

    乾隆:“朕的大清是最接近后世的一个朝代,按理说,新朝替旧朝时,新朝一般会继承旧朝的全部领土,但是华夏的疆域面积相对于本朝,怎么好像少了一些?”

    【截止2023年,华夏人口约141亿,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光幕前,古人震惊:

    “后世的华夏,人口也太多了吧,国家能养活这么多人吗?”

    “人越多,需要的粮食就越多,靠人力耕种,真的能承担起这么多人的口食吗?”

    汉文帝时期

    刘恒自嘲:“先前光幕肯定了我和我儿的’文景之治’,但现在光是人口对比,我们二人的’文景之治’简直微不足道,后世的华夏才称得上真正的盛世啊!”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设想:“若朕始终勤于政事,有生之年能开创千分之一的华夏盛世吗?”

    魏征:“陛下,无论能不能开创千分之一的华夏盛世,您都万万不可懈怠朝政啊。”

    李世民无语:“朕没说自己要安于享乐吧?”

    魏征:“最好是没有。”

    李世民心累:罢了,跟一根筋的魏征说话就是在气自己,朕可不想气大伤身。

    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朕以为自己的开元盛世无人能及,冠绝古今,没想到华夏盛世远远碾压朕的盛世。”

    【画面一转,先前的华夏地图消失了,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无数高楼大厦。

    高楼大厦中快速向上的电梯。

    无数条东西南北贯通的高速公路。

    无数飞驰的小轿车。

    快速驰骋的高铁,以及地铁。

    空中飞速前进的飞机。

    乡间小路,乡间小平房。

    目前,人们出行的方式有开小轿车,乘坐高铁、地铁、飞机等等。

    高楼大厦中有人们工作的地方,亦有人们居住的地方。

    人们可选择住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亦可住农村自建房。】

    光幕前:

    “那些铁盒子跑得好快!”

    “听后世人的意思,他们还可以借助那什么飞机在天上飞。”

    “他们应该也可以深入大海。”

    “他们在地底下修地铁,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墓被他们挖了。”

    “祖祖辈辈讲究入土为安,他们没有这些顾忌吗?”

    “连后世乡下人生活的环境都比我们好。”

    “是啊,同样作为农村人,我们住的地方破破烂烂,他们住的地方却干净整洁。”

    “他们虽然也有田地,但他们田地之间有平坦宽敞的路。”

    “我们都是走泥巴路。”

    最破防的莫过于古代的皇帝和王公贵族,他们的生活质量还不如后世的一个普通人?

    通过后世各个城市的高楼大厦,他们不难知道,后世的普通人大多数住的都是他们不曾见过的房子,他们虽可以坐马车出行,但马车慢啊,而后世的交通工具一看就可以日行好几千里。

    【随后,新的画面出现,是莘莘学子坐在教室里高声朗读,是操场上肆意洒脱的少年们,是教师用心授课而学子专心听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华夏的教育体系分类有前教育、初等学校小学、中等学校初中、高级中学(高中、中专)和高等教育(大学、大专)。

    华夏的学前教育一般从3岁开始,进入幼儿园分为:小班(3-4周岁)、中班(4-5周岁)、大班(5-6周岁)。

    学子们在幼儿园生活包括一日三餐,游戏为主,有时也会学些简单的知识。

    在华夏的大部分地区,小学被分为六年,但在一些省份,小学为五年制。

    一年级至三年级为基础阶段,四年级至六年级为拓展阶段。

    学生们通常要学习的课程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评论区:

    {小学看似课程多,但一些地区的学子基本只学语文、数学、英语。}

    {除了坐在教室学理论知识外,我们这个地方一周有三节体育课,可以到操场锻炼。}

    {想当初我读小学那会儿,我们的体育老师还挺好,他会用一半的时间让我们集体锻炼,一半的时间让我们自由活动。}

    {我们没你们那么幸运,我们整节课都在集团锻炼。}

    光幕前:

    “后世不但可以男女同校,而且还有男教师和女教师。”

    “他们还可以穿统一的服饰,虽然看起来不好看,但穿着一定很舒适。“

    “他们的衣服就算不好看,那也比我们粗布麻衣好。”

    “我猜测后世华夏全国范围内基本都有学校。”

    “他们从3岁就开始念书,真好啊。”

    “带领后世华夏人走向盛世的领导者是一个神吧。”

    “他就算不是神,也可以比肩神明。“

    “是啊,能带领后世人过上神仙般的生活,华夏的领导者不是神明又是什么呢?”

    “后世学子的学堂宽敞、明亮、整洁,他们的桌椅也平坦干净。“

    “后世老师用的黑板还会发光,还能切换不同画面。“

    “后世学子所用的书本,那纸张不仅光滑细腻,还白,有些地方还有精美的图画。”

    “他们一本书可容纳好多字呢!”

    “而且,他们书本上的字体并不繁琐。”

    “对,就像光幕介绍视频时出现的字,简单易写。“

    “后世老师穿的服饰也与我们的大不相同。”

    “后世的女教师可以穿漂亮的裙子。”

    “爹,我也想像后世学子一样坐在学堂里念书。“

    “儿啊,这辈子不可能,祈祷有来生吧,来生做后世人,可以无忧无虑地学习。“

    “娘亲,女儿也想像后世女子那般教书育人。”

    “孩子,我们这个时代不允许女子抛头露面,娘只想你平安地度过一生。“

    【华夏建立之初,有“小升初“的考试,考上了才能读初中,但是后来,国家取消了“小升初”考试。

    初中分三年,课程一般为: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地理、生物、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音乐、美术。

    但有些地区会将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历史单科,而合并为两科,即“科学”和“历史与社会”。

    学子们读完初中后,需要通过“中考”进入高中,分数低于录取线则不能读高中,但可读中专。

    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属于华夏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如果有人阻碍或破坏国家普及教育,那么那人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义务教育同时具有公共性、普及性和免费性(即免学杂费)。】

    光幕前:

    “后世学子越长大,所学的东西越多。”

    “光幕的意思是不是说如果有人故意不让你接受义务教育,那么那人就算犯法了。”

    “我越来越想到后世去生活了,那是一片乐土啊。“

    “义务教育还免学费,后世的华夏处处在为人民考虑啊。”

    “后世应该没有贵族子弟垄断教育资源吧。”

    “而且他们所学的课程我们听都没有听过。”

    “学语文应该是学各种文章,然后自己会写优秀的文章吧?”

    “数学应该包含算术吧?“

    【一些学子通过“中考”进入高中后,需要学习三年,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部分地区学习或选择俄语或日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

    虽说高中的科目和初中大体一致,但高中所学的内容更多,更详细,也更深奥。

    三年过后,学子们需要参加“全国高考“,考试过后,学子们所考的分数符合自己心仪大学的录取线时,学子们是最开心的。

    华夏的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大学专科(2-3年)和大学本科(4年),高职和大专毕业没有学位。

    大学生一般都是学跟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

    本科毕业之后可以通过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进行深造。

    攻读硕士需要25年至3年才能毕业获得学位,以后是博士。

    在有了硕士学位以后,一般攻读博士学位需要3年到4年时间。硕士之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一般不需要再参加考试,不过有些院校仍然设立了博士生入学考试。】

    评论区:

    {我们读书那会儿,初中还好,高中忙得脚不可开交。}

    {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卷了。}

    {楼上的你错了,现在的小孩从幼儿园就开始卷了,尤其是发达城市。}

    {现在一些孩子从小学完了学校里的知识,还有课外兴趣班。}

    {除课本上的知识,自己有一技之长也很重要。}

    光幕前:

    “后世人从孩提开始学习,到弱冠之年还在学习,也挺不容易的。”

    “他们应该有假期吧?”

    “废话,要是没有假期,估计他们得学疯。”

    汉武帝时期

    刘彻算了算,说道:“历史上,去病二十四岁逝世,如果你生在后世,岂不是一辈子都在念书?”

    霍去病:“应该是的,不过前提是我能通过后世每一场关键性的考试。”

    卫青:“后世学子应该不用自己种地吧。”

    清高宗时期

    乾隆:“后世的掌权者让那么多平民接受教育,不怕平民们闹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