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和曹操二人,全都沉默不语。
是啊,等他们平定天以后,董成该如何自处?
他们可以有明哲保身之道,但摆在董成面前的,只有死路一条。
汉朝的大将军,有几个能善终的?
除非他敢篡汉!
想到这里,两人不由得一同看向董成,莫非?
董成微微一笑,挥了挥手道“我倒没有这种想法,但帝王之心和世家大族,我不得不防。”
“我的志向,仍是平定乱世,匡扶大汉。”
贾诩和曹操两人,同时松了一口气,他们还真怕董成说出大逆不道之言。
虽说董成已经贵为大将军,但始终根基太浅。
两个人的表情,董成都看在眼里,也知道他们的意思。
他只是提前给他们打个预防针而已。
虽然汉室气数已尽,但还没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些人的心中,汉室仍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等袁术称帝以后,各路军阀纷纷称王称霸的时候呢?
贾诩似乎明白了董成的意思,睁开微眯的双眼,“主公,如今之计,当以不变应万变。”
“料想不久之后,朝廷便会下达旨意,让我们讨伐不臣之人。”
“且国库已经空虚,需要我们自行筹措。”
“哼!”曹操冷哼了一声,“什么朝廷,还不是被那些世家豪族掌控的吗?”
“他们倒想的好心思,让主公去讨伐不臣,他们在后面坐收渔翁之利。”
“依我之见,我们不如安心发展河南郡、河内郡和南阳郡这三个地方,使这里成为乱世的一方净土。”
“即使朝廷来了旨意,我们也可以缺少钱粮为由,进行推脱。”
“善!”董成重重地拍了下大腿,曹操的话正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我欲拜孟德为大将军府从事中郎,秩五千石,参与军事谋划和决策,为我提供各种建议和策略。”
“另外二兄已将南阳郡交付给我,我准备表奏国家,举荐孟德为南阳太守。”
曹操心中激动。
这从事中郎,虽然只有秩千石,但绝对是大将军的亲信幕僚,经常参与大将军府的机密事务讨论。
现在董成改成秩五千石,绝对是非常看重这个位置。
像曹操这样的人物,怎么能不明白董成更深层的意思,所以当即躬身拱手行礼:“多谢主公。”
董成又看向贾诩,“文和,我欲拜汝为大将军府主簿,同样秩五千石。”
“我再表奏国家,拜汝为乱武将军!”
微眯着眼睛,永远一副老狗模样的贾诩微微一愣,但瞬间便明白董成的意思。
现在各地军阀,不尊朝廷号令,也不通过朝廷,纷纷自领高位。
只有董成一人,仍然遵照朝廷制度,不在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事情,全都事事请奏。
董成就是想趁此机会,慢慢打破这一做法。
董成麾下文武,首先是大将军府的官员,其次才是朝廷的官员!
曹操的南阳太守,董成用的是举荐,而他的乱武将军,董成用的是拜!
虽然都通过朝廷,但意义绝对不一样。
想明白这一切后,贾诩当即躬身拱手道:“谢主公,我必不负主公厚望!”
董成微微一笑,令狗子立刻将这个消息传出去。
看看麾下文武的动静,同时也看看朝廷的反应。
随后,董成又和曹操、贾诩二人,商议未来的发展方向。
董成看向二人,沉声道:“孟德,你刚才所言,非常符合我的心意。”
“如今汉室衰微,雒阳虽为旧都,但历经战乱,已破败不堪。”
“我等当齐心协力,重振雒阳雄风。”
曹操微微点头,“雒阳重建工作已接近尾声,等建设完成后,必为当今世上第一大城!”
“雒阳乃我军根本,必须要保证此地的安全,不可让人再次攻入。”
董成知道曹操说的是什么,之前因为大意,竟然让孙坚攻入雒阳腹地。
虽然孙坚没有造成什么损害,但他一直当这件事情是他平生的奇耻大辱。
董成知道曹操早已有了谋划,便问道:“孟德,你有何建议,但说无妨!”
曹操捋着胡须,自信道:“承蒙大将军厚爱,我已屯兵在南阳,绝对不会让贼子由南侧进入雒阳。”
“雒阳东侧的虎牢关,由高顺的八百陷阵营 ,以及麹义的两千先登营,可谓牢不可破。”
“但我建议主公,应该激进一点,营虎牢关东侧还有大片河南郡之地,应该积极经营。”
董成闻言,微微点头,“孟德所言甚是,稍后我便高顺领兵前往荣阳,以此地为基础,经营河南郡东侧。”
曹操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雒阳北侧的河内郡,有卢公镇守和经营,加上曹仁和韩浩二人,可谓固若金汤,主公不必担心。”
“只是雒阳的西侧,我一直隐隐感觉,有一点不妥!”
贾诩之前没和董成、曹操一同前往长安,不知道董卓的事情,有点诧异:“函谷关有相国之婿牛辅把守。”
“虽然牛辅不是什么大才,但镇守函谷关这样的天险,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吧?”
曹操叹息一声,得到董成的同意后,将董卓的谋划,一一告知贾诩。
贾诩听后,陷入深深的震惊之中,向西边的方向躬身拱手,“相国大义,我等不如也!”
董成心情略微低沉,低声道:“雒阳八关乃军事要地,必须牢牢掌控,方能保雒阳平安。”
“我欲在雒阳的西侧,再建造一座关隘!”
贾诩非常赞同,摸了摸八字胡,“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的水位发生变化,河道不断下切,河床裸露。”
“原本依河而建的函谷关,险要地势被严重削弱。”
“加上相国的谋划,是有必要再重新修建一座关隘。”
三人看着舆地图,在雒阳西侧找了一个险要之处,确定在此建关,并命名为雒西关。
并改建附近的谷城,使之成为雒阳西侧的军事大城,与雒西关成犄角之势。
之后,三人又商议发展内政的事情。
曹操提议:“三郡土地肥沃,可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提高农业产量。”
“同时,减免赋税,继续吸引流民定居。”
董成表示赞同,想直接免除农业税,但又觉得太过激进。
还是等商业繁荣起来,再缓缓谋划此事。
“可派遣官员下乡,指导百姓农耕之术,推广新的种植方法。”
“还有我发明的曲辕犁,以及改善的肥料,一定要大力推广使用。”
贾诩补充道:“三郡可多设集市,促进贸易流通。吸引各地商人前来,繁荣经济。”
董成微微一笑,“这事我早已交给子仲,又让他弄了几样新东西出来,今年的市税,却对暴涨几十倍!”
“孟德,南阳郡人才辈出,可广招贤才,为发展雒阳出谋划策。”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不错,吾听闻南阳有许多名士,可派人前去招揽。”
“同时,南阳郡矿产丰富,可开发矿产资源,用于制造兵器和农具。”
贾诩点头道:“还可发展手工业,如纺织、陶瓷等,打造南阳特色产品。”
“我军现在钱粮充裕,主公可大力建设驰道。”
“对我军百利而无一害!”
最后,董成做了总结,就是四个字:开始种田!
全力发展董成麾下的三个郡,不去理会各地军阀的争斗,除非他们打上门来。
这是之后一段时间内,董成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