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已走过一段下山路,今天再次走来,便少了许多的顾忌和谨慎,因而速度很快。一路上也偶有野兔被惊得慌忙窜走,也引不起三人的惊慌。一个来小时后,能明显看到山势缓了许多,再结合后世所知,能判断这是到山脚了。
待转过一道山弯,一条蜿蜒的土路便出现在眼前,开路的李子强迟疑了一下,示意都退后几步。
“前面的路我看着算得上这个时代的大路了,不知道是不是官道。我们先退回去一些,商量好了再下去。”
“就那么条土路,还是官道?不太可能吧。”赵志伟道。
“从这条路的走向看,我觉得有可能是。你们看啊,一方是往永陵方向,一方是往永明方向,古代我们这儿有永陵永明二府,只是后来永明被并入到永陵市了。古时不像现在,通往外县市的路有许多条,在山区能有一条通行方便的路就不错了。我也认为可能是官道,或者说是城际主干道,所以下去有可能很快就会碰到人。”
对这样的地方史,本地人都多少有些了解的,陆少峰这样说来,其他二人也明白,于是又往回走了几步才停下来,有必要交流一下。
“这么快就下来了,我还纳闷没在山里碰到危险的狼啊野猪什么的,原来也不是深山老林。”赵志伟似乎还很失望。
“本来虎岩洞就离山脚不远,这一千来年改变不了太多的。我们现在考虑好,下去遇到人怎么办,怎么打招呼。其实我到是希望能碰到一两个路人,这样我们至少可以从容地问一些情况,哪怕是什么也问不着,只要对方开口说话,我们至少能听出来有什么不同。”
“对啊,如果能听懂那不就更好了。这样,这个活我这个管家来办,老二你戒备,老三你是大公子,潇洒一些。”
“行,老大你想想怎么开口,我们喝口水歇歇就开路。妈的,有一把折扇,再来一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敢问娘子为何方仙子,竟生得如此花一般美貌。怎么样,两位哥哥,像不像?”
陆少峰这不伦不类的一番操作,引得二人嘿嘿地一笑。
“那是诸葛亮摇鹅毛扇,欺负老大我没文化啊。还有,老三你以后不要再叫两位哥哥了,我听着怎么像是水浒里的李逵呢,老二你说是不是。”
下到土路后,才看得清路面也是修整过的,只是有些破败。目测路宽约五六米,两台车还是能交错通过的,便进一步证实这是官道的想法。
李子强简单地教了一下三人行走时各自保持位置和距离,说这样万一有事,可以相互支援。还特别强调,遇到有人上来打招呼时,也要保持这样的队型,不能扎堆在一起。
于是,赵志伟在前,李子强用衣服包了手弩拿在手中,落后两步走在路中间,陆少峰在路边几乎与李子强平行,三人以三角形的方式前行,还能用不大的声音交流。
再走了十来分钟,前方转弯处迎面走来一个挑着担子的汉子,这是遇到的本时空的第一人,李子强轻声说:“老大你上去问问,随便问点什么都行,只要那人开口说几句话。别紧张,只遇到一个人是最好的了。”
赵志伟没有吭声,向后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等到那挑担的路人行至四五米处后才用能说出的最土的本地话问道:“小哥,到永陵去是不是走这条路?”
那路人约摸一米六不到,一身土灰色的旧衣服看不出是什么材质,还打了不少的补丁。扁担两头挑起的箩筐用稻草盖着,看不到里面是什么东西。
可能是三人怪异的着装让此人心有警惕,靠近一些时这人加快了步子,低着头不敢平视。
突然听到这么一问,那人很明显地有些紧张,但还是停下来,也不放下担子,抬头看着三人,怯生生地道:“是,是,还远得很嘞,要顺着官道走四十多里。”
“那还要问一下小哥,陆家村是在那里吗?”赵志伟说着用手指了指方向。
那人转过头看了看赵志伟指的方向,先是不解,顿了一下才说:“那是唐家村,前面一里路有一条小道,拐进去还有三四里路,这里看不到的。陆家村我不知道,没听说过。”
说完,这汉子趁赵志伟还没来得及继续发问,赶紧离开,并用手拉了拉箩筐,生怕碰到三人。
等这人走远后,前后看看没人,三个人凑到一起,边走边商量。
“跟我们的土话差别不大啊,至少能听懂。”赵志伟长嘘一口气,这货其实也很紧张。
“那我们就去那个唐家村,三四里地正好不远不近。有了这个开头,我们也有些底了。”李子强很快定下来,要初探唐家村。
可走了一里地后,没见那人说的小道,也没得选择,继续走出快一里地了,才发现两座小山包之间有一条更窄的土路曲曲折折通向前方,路两边的树木到是矮了许多,很显然不是原生态的。
拐进这山间小路后,路面虽是不平,还能正常通行,路宽约三米左右。再往前行,能发现稍平坦之处有耕种过的些许地块,虽是不大,却也透出些人间烟火气,前面有村子那是肯定的了。
或许是对山路的距离感不强,都觉得该有三四里远了,目光所及还是没见着房舍,让三人都骂这古人,这几里的距离也太不靠谱了吧。
但已行到此处,从环境判断应该快到了,只得继续下去。同时也加了几分小心,没准会碰到路人或劳作的。
再走了十来分钟,又是一道山弯,前面的赵志伟突然停下,向后面招了招手,原来是终于看到有房屋了。约摸一里地的前方,是一片难见的开阔地,还可以望见远处有极小的人影。
藏到一块石头后,陆少峰拿出相机,将镜头拉到最长,这样勉强能看得更清楚些,拍了几张照片后才收起来,口中说道:“怎么样?看出什么来没有?”
“有点远,看不到更多的东西,不过从这个村子的规模来看,估计得有二三百人,跟我们的预期差不多。”李子强道。
赵志伟看了看手表,说道:“差不多十一点了,我们最好是趁村子里的人没收工前进去,这样在村里的人少一些。”
“那我们再整理一下装备,老大你那个骚包的手表收起来,别招人眼。你走前面负责打探,老三跟着,我在最后。这路也不宽,只能这样了。”
“行,不要走太快,像是探亲访友的样子。”陆少峰又指了指前方说道:“那座房子一看就是砖瓦房,我们就直接到那家去。”
“那怎么开口?或者还没到那座房子,就被人拦住了呢?”
“前面那人不是说这儿没有陆家村吗,我们就问这是不是陆家村,我们是从外海回来的啊,搞错地方是正常的,这样还能顺势多问一些情况。看我们这打扮,一般的村民估计也会把我们带到那一家去,古人是讲礼数的。”李子强道。
现代人的人际交往与古人差别太大。别说是古代,陆少峰只是小时在农村生活了几年,就感觉到了跟城里有很大的差异,农村人更热心、也好奇,但更友好。
事到临头,三个人跟上学时一样,伸出右手搭在一起,然后一二三、加油,很有仪式感。
这是赵志伟提议的,最初陆少峰说这太老套了,直接照搬电视上的动作太没有创意。结果自己想了很多的动作,实践起来都没感觉,就从了这货的主意。从此,每到重大的行动,三个人都自觉地以此鼓励。
越走近村子,陆少峰越发觉这跟自己小时候的老家有几分的相似,村子一样的背靠一座不高的小山而建,一样的村前有一条小溪,一样的半分山地半分农田。
等走到小溪上的小石拱桥时,陆少峰禁不住道:“这怎么跟我农村老家有几分相似呢?我还记得小时候那句话呢,陆家村,好地方,前面有条小港子,后面有座靠背山。你们看,这像不像?再加上这石拱桥,几大要数齐全啊。”
“老三你有这感觉,我看今天会比较顺利。你就放松心态,越自然越好。真有麻烦事,我跟老大摆平。”
行过石拱桥后,路面是大块的青石铺就,青石的表面已被磨得很光滑,一看就知道已有些年份,这村子应该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
再往前走靠近村口了,却见路边有两口大小差不多的水井相连,井口方方正正的,约不到两米的长宽,井沿都用青石块铺就。
有一妇人正在挑水,还有一妇人在另一口井边清洗,要不是知道这里离老家还有数十公里远,这一景像让陆少峰都以为是回到千年前的老家了。
当然区别还是有的,眼前的屋舍更古朴些。大多数的房屋谈不上建筑风格,从远处看去就知是土砖加茅草盖的,木头都找不到几根。
三个人进村,已引起不少的人注意,水井边的两个妇人也停了手中的动作,正好奇地望向三人。
“表弟,这一路行来,你看这石桥、水井,还有这青石铺就的小路,跟家祖说的几乎一样。还有那句陆家村,好地方,前面有条小港子,后面有座靠背山,这不就说的是这里嘛,也不枉我们这几个月的劳累。”
陆少峰努力地学着电视里古人的说话方式,一来提醒其他二人,应该要进入角色了。只是这话风突然一变,引得两人很艰难地才忍住不笑出声。
妇人口快,陆少峰也想借妇人之口,向村民暗示三人是来寻亲探故的,相信这一信息很快就会扩散。
李子峰很配合,说道:“先祖外迁百十年,又流落至外海,现在你我也算是寻着根了,真真的万水千山,也足以告慰先祖们了。”
赵志刚也配合着大声说:“两位公子莫要心急,是与不是,我们去问一下便知。”
快近目标时,前方已有数人远远地立在那儿驻足看着,还有几个小孩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也不打闹,似乎还有些畏怯。
仔细看去,几个村民身材不高,身形也是单薄,肤色黝黑。穿着也是简陋,还打着补丁。陆少峰只能以简陋来描述这些村民的衣着,跟电视里的宽袍大袖千差万别。
也是,村民哪有什么钱去浪费布料,能衣不露体就是较体面的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