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笔趣阁 > 我给古人直播短视频 > 第31章 历史上的“黄巢时刻”2

第31章 历史上的“黄巢时刻”2

    [ 到了唐朝,这五姓七望的门阀政治依然没有太大变化,李、王、郑、卢、崔这五大姓,对皇帝都不是很给面子。

    当时,崔姓在唐朝是第一大姓,李世民就很不高兴,于是强行把“七望”中的陇西李氏摆到了第一的位置,把崔姓排到第三位。

    为了进一步打压“五姓七望”,唐朝提升关陇集团的地位。但是安史之乱过后,关陇集团实力被打残了,五姓七望又开始抬头,仅荥阳郑氏一个家族就出了十几个宰相,赵郡李氏更夸张,出了十七个宰相。

    贵族们只在内部通婚,跨阶层根本不存在,按照这个趋势下去,中国恐怕会进入种姓社会,从此停滞不前。 ]

    李世民想到了朝议时那些连他都不是很给面子的五姓七望,再想到自己扶持壮大关陇官员来压制五姓七望。

    他望向底下脸色不好的五姓七望,内心得意。

    但是看到安史之乱将关陇集团打残,他脸色一变,关陇集团也算存在已久,势力也是有的,但是居然都能被打残,这安史之乱恐怕规模极大,整个大唐只怕都不能幸免。

    想到这,李世民拿出了小光屏,给田薇发了消息,询问关于安史之乱的始末。

    不同于李世民的得意,李治却是苦笑不已,阿耶扶持关陇集团,是打压了五姓七望,但是也给他留下了隐患。

    他即位初期,朝政大权多由他阿耶留下的旧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掌控,这些人手中掌权,他处处受限,如傀儡一般。

    一直到逐渐掌握实权,他才有能力开始削弱关陇集团的势力。通过“废王立武”事件,他成功地削弱了长孙无忌等关陇集团的影响力,使得他们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的中心,巩固了自己的皇权。

    此外,他还通过提拔寒门官员,进一步削弱了关陇集团的势力。同时迁都洛阳,远离关陇集团的老巢长安,这才进一步摆脱了关陇集团的束缚。

    [ 直到遇到了黄巢,这些门阀士族迎来了浩劫,面对“我们十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要输给你十年寒窗”的鄙视,黄巢也不废话,一个字“杀”。

    公元874年,关东大旱,但唐朝官府仍逼迫百姓上缴粮食和服徭役,最终引发王仙芝起义,黄巢闻讯起兵响应。

    两位昔日私盐贩子,成为了并肩战斗的义军领袖,王仙芝阵亡,黄巢成为起义军首领,自称黄王,号冲天大将军。

    黄巢从江西、福建一路转战到广东,然后北伐攻下长安,唐僖宗李儇仓皇出逃。

    黄巢入主长安,在大明宫称帝,定国号为大齐,三品以下官员全部留用,三品以上全部杀光。

    作为亲眼见证人,诗人韦庄如此记载:“内库烧为锦锈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资治通鉴》:“杀人满街,尤憎恨官吏,得者皆杀之,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类。”

    当时广德公主等人表面归顺,暗地里却把公卿偷偷藏在地下室和暗门中,黄巢地毯式搜索,把这些心怀唐朝,暗中抵抗的士子阶级彻底铲除,杀得大街小巷全是血,走路像过河一样。

    当时人们结婚办事要看谱碟,类似于身份证和家谱,黄巢按照谱碟杀死了大多的官僚士族大地主。

    谱碟烧光,门第风尚全被摧毁,门阀制度不再,从此五代十国统治者选拔官员不再讲究门第阀阅,而注重实际才能。由于阶级开放,许多出身寒门的才能之士就有可能走上朝廷。 ]

    “混账,昏君所为。关中大旱应减免赋税,与民生息,反而还要压榨百姓。”

    看到他的后代君王竟然不顾关中大旱,还要收赋税、征徭役,李世民大怒。

    秦二世胡亥暴政,剥削百姓,引发陈胜吴广起义。汉末宦官专权、官吏腐败、豪强地主土地兼并,农民失去土地因而起义。

    他吸取两朝教训,秉持“民贵君轻”的理念,然而后代帝王竟还是步入前人后尘,他如何不怒,如何不痛心?

    然而他如何愤怒痛心也没有意义,那时候毕竟已离他已经是久远的以后了,他已管不了那时的帝王了。

    看到那黄巢照着族谱杀世家,他皱眉,只觉得这人杀的太狠了。

    毕竟他可是曾经释放了390个死刑犯的仁慈帝王,因此还成全了一段佳话。

    然而谁又顾及过那些被这些人杀害或者受到伤害的人的悲伤呢?

    他们有的因为这390个犯人或失去亲人或受到伤害,他们以为官府会给自己公正的答案,结果等来的却是该死的人被释放了。

    在大部分人都称赞帝王仁慈的时候,没有人看到他们这些少部分人的悲伤,他们只能自己躲在角落独自舔舐伤口,忍受失去亲人的悲痛。

    释放那些该死之人的是帝王,谁敢置喙。

    唐末以前的门阀贵族们看到黄巢杀尽世家,皆是惊怒,他们一向看不起的人竟然毁了他们的家族荣耀。

    而正好处在唐僖宗时期的世家则是惊惧不已,如今黄巢已经起义,他们仿佛看到了屠刀向自己砍来。

    正当他们如无头苍蝇般乱窜之时,外面又传来情报,王仙芝、黄巢快要打到长安了!

    世家吓的四散奔逃,只仓皇收拾了一点家当便赶紧跑路了,跑的快的也只剩残兵败将,跑的慢的迎来了天幕上的结局。

    [ 北宋时,由于士族地主不再存在,没能形成新的门阀集团,“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黄巢的行为告诉了后人,对于阶级敌人,除了肉身消灭别无他法,在此之前,连安禄山都要跟门阀士族合作不然根本维持不了统治。

    但黄巢不一样,他跟门阀士族没有半点关系,那些帝王话术,他也搞不懂,于是选择最简单的方式,致敬他对唐王朝的不满。

    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后果,用现在的话来说:苦一苦门阀,骂名我来担。]

    看到天幕的解说,北宋时期一些寒门出身的官员内心表示认同。

    毕竟如果不是黄巢杀光了世家,谁知道如今这朝堂会不会有他们这些寒门子弟的位置,更不要说“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了。

    不过他们看了看上位官家的脸色,还是纷纷表示黄巢罪大恶极,罪不容诛。

    毕竟黄巢不仅仅杀了世家,还覆灭了李唐王朝,哪个皇帝会乐意自己的时代出现这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