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给古人直播短视频 > 第 64章 苏辙:吃饭,睡觉,捞哥哥

第 64章 苏辙:吃饭,睡觉,捞哥哥

    【如何判断精神病人是否可以出院】

    [ 此计一出,精神病院根本塞不下。

    记者采访医生多么病人是否可以出院?

    医生:很简单,把浴缸的水灌满,旁边放一个勺,再放一个盆,要求把浴缸腾空。

    记者:哦,正常的会用盆儿。

    医生:不是,正常的会把塞子拔掉。

    我不服,你再出一题试试。]

    「医生:哟,原来我旁边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我第一反应是,用勺子把水挖到盆里,再用盆倒掉。

    ——医生,这位加大药量。

    ——禁止出院。」

    某个古代位面里,一个小孩眼泪汪汪的看着他母亲:“娘,我也是这样想的,我是不是也有精神病?”

    他老娘无语的白了他一眼,生了个傻子。

    「难道你们第一反应不是把塞子拔掉吗?

    ——可是我没有用过浴缸,我怎么知道╮(︶﹏︶)╭。

    ——我第一反应是进去泡个澡[捂脸]。」

    看完这个评论,一些本来也觉得自己有问题的古人恍然大悟:是啊,我又没用过那玩意,我怎么知道怎么用。

    知道自己没问题的古人们顿时松了一口气,而想到用小勺把水舀进盆里的人则一脸沉思。

    【苏辙:吃饭,睡觉,捞哥哥】

    [ 他是古今第一宠哥狂魔,他一生只做三件事儿,吃饭,睡觉,捞哥哥。为了捞哥哥,他竟连宰相之职都要放弃,他就是让苏轼朝思暮想,并为他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大冤种弟弟——苏辙。

    苏辙,字子由,是唐宋八大家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苏辙出生时,父亲苏洵正发奋图强,在家里闭门读书,所以苏辙兄弟二人的教育由父亲亲自教授。

    公元1057年,苏洵带着两个儿子到京城参加礼部考试,结果二子同榜进士及第,轰动京城。

    公元1061年,苏辙又参加了皇帝选拔谏官的制科考试,没想到20多岁的苏辙竟在殿试的策论中把宋仁宗批斗的体无完肤,副考官司马光看后都倒吸一口凉气,倒是宋仁宗看后却并没怪罪,而是说苏轼、苏辙两兄弟是他为后代寻找的两位宰相,随后便让苏辙出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任大名府推官。

    公元1069年,参知政事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准备变法,苏轼和苏辙都因为对新法有异议而双双被贬出京城。

    不久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就地革职,押送回京。苏辙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朝廷不准,苏辙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到高安,成为一名小小的酒监,而且五年不得升调。

    被关在狱中的苏轼自觉出狱无望,给苏辙写下了“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的诀别诗。

    幸亏苏轼人缘很好,张方平、范镇和司马光等人纷纷上书劝宋神宗不要杀苏轼,就连王安石也替他说情,最终苏轼被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小吏。

    苏辙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本来就属于旧党,又和苏轼是亲兄弟,所以当苏轼被贬的时候,他也跟着被贬。

    直到宋哲宗继位,司马光当政,苏氏兄弟才被重新启用。

    公元1086年,苏辙被召回京城,任右司谏,十个月的时间,苏辙上奏章就多达74篇,立场鲜明,切中时弊,深得高太后倚重。

    公元1091年,苏辙升任尚书右丞,相当于副宰相,苏轼也被召回朝廷任职。可没过多久,苏轼又跟旧党杠上了,于是又被贬出朝廷,开始了漫长的贬谪之路。

    苏辙没办法,只能再次向朝廷上表,请求贬官外放,他连续上了四道奏表,要求和哥哥一起承担罪责,皇帝都被允许。

    两年之后高太后去世,亲政的宋哲宗又打算恢复新法,新党又再次得势,苏辙再次上书反对,宋哲宗大怒,直接将他贬出朝廷做汝州知州。

    没过几个月,宋哲宗又想起了这事儿,又把苏辙贬为左朝议大夫,知袁州;苏哲还没有走马上任,宋哲宗继续将苏辙贬为左朝议大夫,试少府监,最后苏辙被贬到了大陆最南端的广东雷州。

    此时苏轼也被贬为琼州别驾,兄弟二人在广州见了一面,此后便是隔海相望,苏辙并没有想到这次竟是和哥哥的最后一面。

    公元1101年,苏轼去世,苏辙在悲痛中为哥哥作《追和轼归去来词》,随后亲手为哥哥写了《东坡先生墓志铭》。

    哥哥去世后,苏辙定居颍川,谢绝宾客,绝口不谈时事,于公元1112年去世,享年74岁。

    有人说苏轼是文曲星下凡,而苏辙就是他的伴星,一生守护哥哥。]

    知道自己居然没能见到弟弟最后一面,苏轼赶紧写了一封信给弟弟,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而苏辙同样如此。

    苏轼:由啊,哥想你了。

    苏辙:哥,由也想你了。

    天幕下,许多有哥哥或弟弟的人羡慕了,他们怎么没有这么好的哥哥/弟弟呢?

    苏洵叹了口气摸了摸小苏辙的头,虽然兄弟二人感情好,他很欣慰,但是兄弟俩曲折的命途还是让他有些感慨。

    小苏辙却并一脸坚毅:“父亲,我以后也会像天幕那般对哥哥好的。”

    苏洵笑道:“好,但是你也要多为自己想想。”

    接着,他又看向一旁的苏轼,只见他正一脸骄傲的向自己的朋友们炫耀自己的好弟弟,小朋友们也是一脸羡慕。

    苏洵笑容消失,气不打一处来,这小子小时候不让人省心,长大也让弟弟不省心,但是他不会当众训斥孩子,只是打算等其他小朋友走之后再教训这小子。

    老年李世民想到年幼时感情很好的孩子在长大后却反目成仇,不禁老泪纵横,他怎么都没想到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宋神宗赵顼看了看底下的苏轼兄弟二人,一脸尴尬,毕竟他儿子把人贬来贬去的,这还没上任呢又给人家换个地方,人家只怕年纪都大了还如此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