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给古人直播短视频 > 第 68章 李文忠

第 68章 李文忠

    【李文忠历史】

    [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是后世唯一堪比霍去病的少年将军,也是《三国演义》中赵云的原型人物。

    他是开局一个碗的外甥,马皇后最喜欢的养子,明太宗朱棣一生的偶像,淮西集团的颜值天花板。

    十九岁两千精兵破敌军二十万一战成名,二十岁获封五军都督府大都督,二十四岁深入漠北,马踏蒙元,从大兴安岭出发,一路打到阿尔泰山,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从东北打到西北的将军。

    他的一生堪称完美,唯一的缺憾便是他有一个战神儿子,他就是征北大将军、参军国事、太子少保、追封祁阳王,谥号武靖的大明曹国公——李文忠。]

    “嘿,这后人咋叫咱一个碗,不过咱这侄儿确实厉害,嘿嘿,”朱元璋看了马皇后一眼,有些尴尬的道。

    马皇后白了朱元璋一眼,“是啊,可不也差点被某人废为庶人。”

    洪武十三年,李文忠被杨宪诬告投敌,一度被废为庶人,马皇后不相信他会做出这样的事,亲自去监狱审问李文忠,帮助他洗清了冤屈。

    因为这事,李文忠虽然洗刷了冤屈,但是也退离了权利中心,只能久居家中了,一心教育家中子弟。

    面对自己喜爱的养子遭此罪过,马皇后自然很是生气。

    正在练武场练武的霍去病见天幕说这人堪比于他,好奇的停下动作观看,看到李文忠的功绩,他不禁挑眉,这人确实很有才能。

    他也从后世人那知道自己封狼居胥、饮马翰海,不过如今的他相信自己将来会做的更好,只是不知道这人将来又会做得如何。

    如今赋闲在家的李文忠听到自己的战绩,倒是想起了自己当年金戈铁马的岁月,可惜如今他已赋闲在家,又有旧疾在身,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倒是他那逆子,虽然那燕王登上皇位后做得很好,但主动开城门投降,说出去也不好听啊,想到这,他又拿起藤条。

    三国时期蜀汉

    “《三国演义》,这应当是写我们三国时期吧,看来,子龙在后世人眼里也很是厉害啊。”刘备看了看身后的赵云笑道。

    曹操这下倒是不服了,那赵子龙居然被那《三国演义》如此夸大,曹某身边也将才谋臣云集,不知那《三国演义》该是如何写的。而天幕说到的这人也着实厉害,若在他帐下该多好。

    「《三国演义》不是比李文忠要早吗?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一个文人,曾在张士诚、陈友谅手下办过差,最后归于朱元璋麾下,人家可是三方都待过的,所以就借鉴三方争霸写了个《三国志通俗演义》。其中以朱元璋势力为曹魏原型,陈友谅势力为蜀汉原型,张士诚势力为孙吴原型——朱元璋足智善谋、知人善任、生性多疑,以其写曹操;陈友谅一心复汉、四处漂泊、一生颠簸,以其写刘备(这俩人连国号都一样是汉);张士诚偏安一隅、静观天下之变、左右逢源,以其写孙权(这俩人连统治区域都一样)。剩下的还有诸葛亮原型——刘伯温,法正原型——李善长,赵云原型——李文忠,黄忠原型——傅友德等。」

    “妹子,你看他说咱知人善人、足智多谋。”原本蔫了的朱元璋这下又嘚瑟起来了。

    “生性多疑你怎么不说。”

    “啊?哪呢,没看见啊。”此时评论已经划过,朱元璋全当没有。

    马皇后:……

    “不过这天幕说罗贯中是咱大明的人,咱想看看这书。”

    马皇后同样也好奇,就派人去找罗贯中了。

    正在屋里奋笔疾书的罗贯中并没有看天幕,所以并不知道天幕提到他跟他的书。

    于是一脸懵的他抱着自己《三国志通俗演义》草稿就进宫了。

    「李文忠这么牛逼,为啥他儿子那么废。

    ——难的不是60万打几万怎么赢,难的是60万打几万怎么输。[奸笑][奸笑]一个从小就教的,怎么可能真60万打不过几万。李景隆跟朱棣绝对是有交情的。

    ——朱允炆一直压制武将和藩王,李景隆不会不明白,朱允炆偏文,他把藩王弄完了接下来就是弄这些武将了,他要是不演,那真的把藩王治完了,后面第一个拿的就是他或者就是徐辉祖了。

    ——说他菜,不如说他会演。」

    「唯一遗憾出了个逆子李景隆。

    ——你觉得,他不输,他有活路吗,五十万就算不指挥也不是几千人能打败的,削藩过后,淮西权贵还有活路吗,你要知道朱允炆是江南权贵扶持的。」

    朱标看的直皱眉,作为帝王,讲究的就是制衡,文臣武将,不管哪一方占优,危险都是皇帝的权利。

    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打压武将,结果呢,输了赔钱,赢了也赔钱,宋朝不缺武将不缺骨气,可一群文臣和软弱的皇帝就是要偏安一隅,留了个大怂的名声。

    垂垂老矣的朱元璋看着被废的太孙朱允炆,突然想起了自己那死去的大儿,最后叹了句“子不类父啊。”

    只希望另一个时空的标儿能躲过这早逝的命运。

    朱元璋发愣之际,一个小太监进来禀报:“陛下,燕王到了。”

    “让他进来吧。”

    永乐时期

    朱棣想起了自己视为榜样的曹国公李文忠,他叹了口气,若是这些陪着他老爹打天下的要不早死了,要不被他带走了,不然他能不能靖难成功都另说,可惜英雄命短,曹国公仅四十六便去了。

    不过,李景隆被说是废物,这倒是让他有些想笑。

    嬴政原本正在欣赏李文忠,评论区说到的朱允炆看的他直皱眉,他想起了偏儒的扶苏,作为帝王,要的是让诸子百家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一家所左右。

    “罢了,到底也有朕的错,若不是朕此前追求长生,疏忽培养扶苏,哪里能让他被儒家忽悠了去,只希望现在来得及。”

    手握养生茶的嬴政看了看被一堆奏折埋没的扶苏,如此想到。

    熊猫眼扶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