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义的话还没说完,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原本平静的气氛。他心中一凛,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马上的人影越来越近,直到停在众人面前。来人翻身下马,顾不得喘息,便急匆匆地跑到茅义面前,单膝跪地,抱拳禀报道:“王爷,城中急报!”
茅义眉头微蹙,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更加强烈,他沉声问道:“发生了何事?”
“回王爷,城中……”来人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片刻后才接着说道,“城中突然涌入大量流民,请求王爷开仓放粮!”
茅义闻言,心中顿时了然,看来这才是真正的考验。他转头看向在场的众人,只见他们脸上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他知道,重建家园的任务才刚刚开始,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
“王爷,”刘工匠上前一步,担忧地说道,“如今百废待兴,如果开仓放粮,恐怕……”
茅义抬手示意刘工匠不必再说,他当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但眼前的百姓更需要他的帮助。“刘工匠,你继续安排房屋的重建工作,”他语气坚定地说道,“流民的事情,本王自会处理。”
说罢,茅义转身便要离去,却被孙灾民拦住。“王爷,请让草民也尽一份绵薄之力吧!”孙灾民恳切地说道,“我们虽然失去了家园,但我们还有双手,我们可以帮忙搭建帐篷,照顾老弱妇孺。”
其他灾民也纷纷附和,表示愿意尽自己所能,帮助流民渡过难关。
茅义看着眼前这些饱经苦难却依然善良的百姓,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拍了拍孙灾民的肩膀,欣慰地说道:“好,那就有劳大家了!”
说完,他翻身上马,带着几名侍卫,朝着城中的方向疾驰而去。他知道,等待他的将是更加严峻的考验,但他不会退缩,因为他肩负着百姓的希望,也肩负着重建家园的重任。
抵达城门口,眼前的景象令茅义触目惊心。衣衫褴褛的流民,或坐或躺,黑压压地聚集在城门前,他们面黄肌瘦,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茅义翻身下马,立刻着手安排流民的安置工作。他下令打开城门,让流民有序进城,并在城外空地上搭建帐篷,提供食物和水源。
“王爷,您看……”一直跟随在茅义身边的侍卫指着远处缓缓走来的一行人,低声说道。
茅义顺着侍卫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吴富商带着几个随从,朝这边走来。他心中一动,看来,事情还有转机……
吴富商走到茅义面前,深施一礼,脸上带着几分钦佩之色,“王爷,您心系百姓,老朽深感敬佩。这点微薄之力,还请您务必收下,用于救济灾民。”
说着,他身后的随从将一箱箱沉甸甸的银两和粮食搬了下来,堆放在茅义面前。
茅义并没有推辞,他知道,现在不是客套的时候,灾民们急需这些物资。“吴老爷深明大义,本王替灾民们谢过你了。”
吴富商摆摆手,“王爷言重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其实,老朽还有一事相求。”
“哦?吴老爷请讲。”茅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这些日子,看着王爷带领大家重建家园,老朽深受感动。我等虽是商人,但也希望为家乡尽一份力。我打算出资在城中建立一所学校和一间医馆,还请王爷恩准。”吴富商语气诚恳,眼中充满了期待。
茅义闻言,心中大喜。灾后重建,不仅要解决眼前的温饱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发展教育和医疗,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吴老爷高义,本王代城中百姓谢过你了!”茅义激动地握住吴富商的手,眼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在茅义和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灾区的重建工作进展顺利。一座座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原本荒凉的土地上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光。
孙灾民也积极参与到重建工作中,他帮助搭建帐篷、搬运物资,用自己的双手重建自己的生活。看着家园一天天恢复生机,他心中充满了希望。
“孙大哥,你看,这是我新盖的房子,结实吧!”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兴奋地向孙灾民展示着自己建造的新家。
孙灾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咱们一起努力,重建家园!”
“是啊,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年轻人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看着眼前这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茅义心中充满了欣慰。但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想让灾区彻底恢复繁荣,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传令下去,”茅义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招募各地能工巧匠和饱学之士……”茅义的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很快,一批批来自各地的能工巧匠和饱学之士,带着他们的工具和书籍,来到了这片百废待兴的土地。
“王爷,这些都是我从北方带来的小麦种子,耐旱耐寒,产量也高,很适合在这里种植。”一位年迈的农学家,将一袋袋饱满的种子递到茅义手中,脸上带着期盼。
“好,好!”茅义郑重地接过种子,“先生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本王代灾区的百姓感谢先生!”
“王爷言重了,老朽也只是希望,能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帮助灾区早日恢复生机。”农学家捋了捋胡须,眼中满是欣慰。
在茅义的安排下,来自各地的工匠和学者们,开始将他们的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的百姓。
田间地头,农学家们耐心地教导着村民们如何选种、播种、施肥、灌溉,如何利用先进的工具提高效率,原本荒芜的土地上,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刘工匠,你看这水车,是不是比我们以前用的那个,要省力多了?”孙灾民兴奋地指着田埂边新搭建的水车,向身旁的刘工匠问道。
“可不是嘛!这可是从南方来的新技术,利用水流的力量就能带动齿轮,省时又省力,真是太巧妙了!”刘工匠一边仔细观察着水车的构造,一边啧啧称奇。
在工匠们的指导下,村民们还学会了建造更加坚固的房屋,编织更加精美的布匹,烧制更加耐用的陶器。灾区的手工业,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时间飞逝,转眼间,便到了收获的季节。放眼望去,金黄的麦田,沉甸甸的稻穗,构成了一幅丰收的景象。灾区百姓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今年的收成,比往年都要好!多亏了王爷,多亏了那些远道而来的先生和工匠们!”孙灾民看着自家田地里堆积如山的粮食,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是啊,咱们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年轻的小伙子也跟着附和道,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看着灾区欣欣向荣的景象,茅义心中满是欣慰。但他知道,要想让灾区彻底摆脱贫困,恢复往日的繁荣,仅仅依靠农业是不够的,还需要发展商业,让百姓们能够将自己生产的粮食和手工艺品,换成钱币,才能真正实现自给自足。
“刘管家,”茅义转头看向身旁的管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传令下去,在城郊空地上,搭建棚帐,设立集市……”
刘管家领命而去,很快,在茅义的亲自督办下,一个占地广阔,设施齐全的集市便拔地而起。茅义下令,免除灾区百姓一年赋税,并在集市开放初期,减免摊位费,鼓励大家前来交易。
消息传开,灾区百姓奔走相告,纷纷带着自家产出的粮食、蔬菜、瓜果、布匹、陶器等等,涌向集市,想要换取一些生活必需品。
“新鲜的蔬菜,便宜卖啦!”
“手工编织的布匹,结实耐用,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上好的瓷器,精美实用,快来看看呀!”
一时间,原本寂静的城郊,变得热闹非凡,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欢声笑语声,不绝于耳。
吴富商是邻县的一名商人,他敏锐地察觉到了灾区重建带来的商机,带着满满一车的货物,来到了这个新兴的集市。
“这位老爷,您看看这匹绸缎,光泽鲜亮,手感顺滑,可是上好的江南丝绸啊!”吴富商热情地向一位路过的夫人介绍着。
“这绸缎确实不错,价格怎么算?”夫人被精美的绸缎吸引住了,开口询问道。
“不贵不贵,只要……”吴富商正要报价,却看到茅义在一众侍卫的簇拥下,向这边走来,连忙放下手中的绸缎,恭敬地行礼道,“草民参见王爷!”
茅义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他起身,问道:“生意怎么样啊?”
“托王爷的福,生意兴隆啊!”吴富商满脸红光,兴奋地说道,“灾区重建,百业待兴,正是做生意的好时机啊!”
“嗯,”茅义环顾四周,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满意地说道,“看到大家都能重建家园,本王就放心了。”
“王爷仁义,心系百姓,实乃万民之福啊!”吴富商由衷地赞叹道。
茅义没有再多说什么,继续在集市上巡视着,看着灾区百姓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听着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欣慰。
夕阳西下,将天边的云彩染成一片金红,为热闹的集市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茅义站在重建后的村庄前,望着眼前这幅欣欣向荣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希望。
灾区重建只是第一步,他还要继续努力,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过上更加富足安康的生活。而他的善举,他的才能,也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遍整个国家,甚至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