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谁人穿越不登基? > 第73章 升温

第73章 升温

    王太监尖细的声音在茅义耳边响起,宣读着皇帝的口谕,召他回京述职。茅义心中忐忑,他知道此次回京,是福是祸难料。江南府的百姓们依依不舍地送别茅义,他们感激这位为他们带来福祉的王爷。茅义骑马疾驰,一路风尘仆仆,心中思绪万千。

    京城,气氛诡谲。大皇子和四王爷暗中勾结,散布谣言,诋毁茅义的改革,试图在皇帝面前败坏他的名声。李丞相老谋深算,静观其变,心中盘算着自己的利益。赵将军则坚定地站在茅义这边,时刻准备为他发声。

    茅义回到京城,立即进宫面圣。皇帝端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看不出喜怒。大皇子和四王爷站在一旁,眼神中带着一丝得意。

    “茅义,你的税收改革,朕已经听说了。”皇帝缓缓开口,声音低沉,“有人说你居功自傲,扰乱朝纲,你可知罪?”

    茅义心中一凛,他知道这是大皇子和四王爷的阴谋。他沉着应对,不卑不亢地答道:“臣不敢,臣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大兴王朝,为了百姓福祉。”

    他将改革后的成果详细汇报给皇帝,包括税收增加的具体数额、百姓生活改善的实例等,并呈上厚厚一沓账册,每一笔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皇帝仔细翻阅着账册,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看到了江南府的税收确实大幅度增加,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他看到了茅义的忠诚和能力,看到了他为大兴王朝做出的贡献。

    最终,皇帝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茅义,你做得很好。”他赞赏地说道,“朕心甚慰。”

    大皇子和四王爷脸色铁青,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反而让茅义更加得到皇帝的信任。

    “朕决定,将你的改革推广到全国各地。”皇帝继续说道,“你辛苦了。”

    茅义心中一喜,他知道自己赌对了。他叩谢皇恩,起身告退。

    走出皇宫,赵将军迎了上来。“王爷,恭喜您!”他激动地说道,“您的改革终于得到了认可!”

    茅义笑着点点头,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他还有更远大的目标要去实现。

    夜幕降临,王府内灯火通明。林婉儿得知茅义得到皇帝认可,兴奋不已。她身着薄纱长裙,在茅义面前翩翩起舞,眼神中满是妩媚与崇拜。她轻启朱唇:“王爷,你真是太厉害了……”她停顿了一下,眸光流转,继续说道,“婉儿……”

    林婉儿得知茅义得到皇帝认可,兴奋不已。她身着薄纱长裙,在茅义面前翩翩起舞,如同一只轻盈的蝴蝶,在烛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她的眼神中满是妩媚与崇拜,一颦一笑都牵动着茅义的心弦。她轻启朱唇,声音温柔如水:“王爷,你真是太厉害了,婉儿好生倾慕。”

    茅义被她的美貌和深情所吸引,心跳加速。他上前一步,轻轻握住林婉儿的手,感受着她柔若无骨的触感。他深情地望着她,眼中充满了爱意:“婉儿,你一直是我的动力,为了你,为了大兴的百姓,我愿意付出一切。”

    林婉儿娇羞地低下头,脸颊泛起一抹红晕。她依偎在茅义的怀中,感受着他温暖的拥抱。这一刻,他们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只有彼此的存在。

    然而,这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大皇子和四王爷不甘心失败,他们在背后散布谣言,说茅义改革成功是为了收买人心,意图谋反。这些谣言像瘟疫一样在京城蔓延开来,渐渐地传到了皇帝的耳中。

    皇帝原本对茅义十分信任,但听到这些谣言后,心中也不免产生了一丝怀疑。他召见了李丞相,询问他对茅义的看法。

    李丞相老谋深算,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立场。他只是委婉地提醒皇帝:“陛下,人心难测,不得不防啊。”

    皇帝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茅义的能力,但也明白功高震主的道理。他开始犹豫,不知该如何对待茅义。

    茅义得知谣言四起,心中也十分担忧。他知道,如果不能及时澄清,后果不堪设想。他决定主动出击,让李丞相去收集民间对自己的评价。

    李丞相领命而去,派人到江南府以及其他地区暗访民意。百姓们得知有人来询问他们对茅义王爷的看法,纷纷表达了对茅义的感激和支持。他们讲述了改革带来的好处,如何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这些民意反馈汇集到李丞相手中,形成了厚厚的一沓报告。李丞相将这些报告呈给了皇帝,并说道:“陛下,百姓的心声,才是最真实的。”

    皇帝仔细翻阅着报告,看到了百姓们对茅义的赞扬和拥戴。他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欣慰和感动。

    就在这时,王太监匆匆走进御书房,神色慌张地说道:“陛下,大事不好了……”

    王太监上气不接下气,颤抖着说道:“陛下,北蛮……北蛮大军压境,已攻破雁门关!”雁门关乃大兴北部重要关隘,失守意味着北蛮铁骑可以长驱直入,直逼京城。皇帝脸色骤变,龙颜大怒:“岂有此理!北蛮竟敢如此猖狂!”他猛地将手中的奏折掷于地上,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焦急万分。

    李丞相连忙跪下:“陛下息怒,当务之急是迅速派兵增援,抵御北蛮入侵。”

    皇帝看向李丞相,又看了看手中关于茅义改革的民意报告,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此时需要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领兵出征,而茅义无疑是最佳人选。但他又担心,赋予茅义兵权,会不会真的如大皇子和四王爷所言,是养虎为患?

    皇帝的犹豫不决被茅义尽收眼底。他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弟愿领兵出征,保卫大兴江山!”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满了自信和决心。

    皇帝看着茅义坚毅的目光,心中终于做出了决定。他缓缓说道:“好!朕就封你为大将军,全权负责此次抗击北蛮之事!望你不负朕之所托!”

    茅义领旨谢恩,心中却波澜不惊。他知道,这是他证明自己忠心,彻底消除皇帝疑虑的最佳时机。

    消息传出,举朝震惊。大皇子和四王爷更是坐立不安,他们没想到皇帝竟然真的将兵权交给了茅义。他们暗中密谋,准备在茅义出征期间,继续在京城散布谣言,破坏茅义的声誉。

    茅义出征前,林婉儿为他缝制了一件战袍,上面绣着展翅高飞的雄鹰,象征着胜利和荣耀。她深情地望着茅义,眼中充满了担忧和不舍:“王爷,此去凶险,万事小心。”

    茅义轻轻抚摸着林婉儿的脸庞,柔声说道:“放心吧,婉儿,我一定会平安归来,与你共赏这大兴盛世。”

    茅义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边关,沿途百姓夹道欢送,高呼“王爷威武”。茅义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运用现代军事知识,巧妙地布阵,以出其不意的战术重创北蛮军队,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捷报频传,京城百姓欢欣鼓舞,皇帝也对茅义更加信任和赏识。

    凯旋而归的那一天,京城万人空巷,百姓们夹道欢迎,将鲜花和彩带抛向凯旋的将士们。皇帝亲自迎接茅义,并当众宣布加封茅义为“护国大将军”,赏赐黄金万两,良田千顷。

    茅义站在高台上,接受着百姓们的欢呼和赞美,心中充满了豪情。他知道,他离最终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宫宴之上,皇帝举杯对茅义说道:“爱卿,你为大兴立下了赫赫战功,朕心甚慰。”皇帝顿了顿,眼神深邃,继续说道:“朕打算……”

    皇帝顿了顿,眼神深邃,继续说道:“朕打算……任命你为监国!”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监国,代天子掌管国事,这几乎等同于储君之位!大皇子和四王爷脸色铁青,他们处心积虑这么久,到头来,竟是为茅义做了嫁衣!

    茅义心中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谦逊地推辞道:“陛下,臣弟才疏学浅,恐难当此大任。”

    皇帝摆了摆手,笑道:“爱卿不必过谦,你的才能,朕都看在眼里。况且,如今国事繁忙,朕也需要一位得力助手。”

    茅义顺势接旨,谢恩。他深知,这是他离皇位最近的一步,也是最危险的一步。大皇子和四王爷不会就此罢休,他们必定会想方设法阻止他。

    宫宴结束后,茅义回到府中,林婉儿早已等候多时。她为他换下戎装,心疼地抚摸着他脸上的伤疤。“王爷,你终于回来了。”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茅义将她拥入怀中,感受着她的温柔和体贴。“婉儿,让你担心了。”他轻吻着她的额头,“以后,我再也不会让你担惊受怕了。”

    林婉儿依偎在他的胸膛,感受着他的温暖和力量。“王爷,你如今身居高位,要更加小心谨慎。”她明白,茅义的处境更加危险了。

    茅义点了点头,他知道林婉儿的担忧不无道理。监国之位,让他成为了众矢之的,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接下来的日子里,茅义以监国的身份处理国事,他雷厉风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国力日渐强盛。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称他为“贤王”。

    与此同时,茅义也加强了自身的势力培养。他提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官员,组建了自己的情报网络,密切关注着朝堂上的一举一动。他知道,大皇子和四王爷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正在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对他发起致命一击。

    茅义和林婉儿的感情也日渐深厚。他们在月下漫步,谈论诗词歌赋,分享彼此的心事。林婉儿温柔贤淑,善解人意,是她给了茅义在尔虞我诈的朝堂中难得的温暖和慰藉。

    一日,茅义收到密探送来的情报,大皇子和四王爷正在密谋,准备在皇帝寿辰之际发动兵变,逼宫篡位。

    茅义心中一沉,他知道,决战的时刻即将到来。他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在这场权力争夺中胜出,最终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他望着窗外皎洁的明月,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知道,他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一代明君,与林婉儿共享这万里江山。然而,前路漫漫,荆棘丛生,他将如何化解眼前的危机,又将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他和林婉儿的爱情能否经受住权力和阴谋的考验?一切都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