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谁人穿越不登基? > 第95章 破浪

第95章 破浪

    金老板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讪讪地笑道:“王爷说的是,说的是……”他深知这位王爷的手段,不敢有丝毫怠慢,“不知王爷需要多少银两?”

    茅义伸出五根手指:“五十万两。”

    金老板倒吸一口凉气,五十万两可不是小数目,但看着茅义似笑非笑的眼神,他明白,这钱,他不出也得出。

    “好,五十万两,下官…明日便送到王府。”金老板咬了咬牙,答应下来。

    解决了资金问题,茅义马不停蹄地开始实施他的文化复兴计划。他首先要做的,就是重修书院,广招学子。

    然而,保守派岂会坐视不理?

    他们暗中勾结一些权贵,切断了茅义从民间获取木材、石料等资源的渠道。

    一时间,书院的修建陷入停滞。

    王秀才气愤地跑到茅义面前:“王爷,那些奸商,突然停止了对我们的供应,说是朝廷的命令!”

    茅义冷笑一声:“朝廷?他们以为这样就能阻止我?”他早就料到会有阻碍,因此暗中联系了一些开明的富商,他们对文化复兴计划十分支持,也愿意提供帮助。

    “王秀才,你带人去城西的李家商行,就说是我让他们去的。” 茅义吩咐道。

    王秀才领命而去,很快,城西李家商行的马车,满载着木材、石料,浩浩荡荡地驶向了书院。

    与此同时,保守派又使出一计。

    他们煽动一些老学究,准备在文庙前与茅义的支持者展开一场辩论,试图打压茅义一方的士气。

    消息传到茅义耳中,他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王爷,我们该如何应对?”王秀才担忧地问道。

    茅义望着窗外,目光深邃:“明日,随我去文庙。”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精光,“是时候,会会这些老古董了……”

    文庙前,香烟缭绕,气氛肃穆。

    一群老学究,身着长衫,摇头晃脑,俨然一副学界泰斗的模样。

    他们身后,聚集着一群保守派的拥护者,窃窃私语,指指点点。

    王秀才看着这阵仗,不禁有些紧张,低声对茅义说道:“王爷,这些人来者不善啊。”

    茅义却神色淡然,嘴角噙着一抹自信的微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辩论开始,保守派的老学究们率先发难,他们引经据典,之乎者也,将茅义的文化复兴计划批得一无是处,说他这是离经叛道,是哗众取宠。

    茅义的支持者们据理力争,但终究寡不敌众,渐渐落了下风。

    就在这时,人群中传来一声爽朗的笑声:“诸位老先生,你们满口圣贤之言,可曾真正理解圣贤的真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周诗人,身着青衫,摇着折扇,缓步走来。

    他潇洒倜傥,风流不羁,一出现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圣贤教诲,在于教化民众,在于开民智,在于兴文化!如今王爷推行文化复兴,正是为了传承圣贤之道,尔等却百般阻挠,岂不是愧对圣贤?”周诗人语锋犀利,直指要害。

    他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将保守派的老学究们驳斥得哑口无言。

    那些老学究们,原本趾高气扬,此刻却一个个面红耳赤,汗如雨下。

    “诸位老先生,你们口口声声说要维护传统,可你们所谓的传统,不过是僵化的教条,是禁锢思想的枷锁!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周诗人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击在众人心头。

    保守派一方彻底溃败,他们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围观百姓见状,纷纷叫好,为周诗人的精彩辩论喝彩。

    茅义看着意气风发的周诗人,嘴角的笑意更浓了。

    他拍了拍周诗人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道:“接下来,该是我们真正行动的时候了……”

    茅义乘胜追击,立刻着手举办小型文化展览。

    场地选在城中最热闹的广场,展品包括孙画家的泼墨山水,吴琴师亲手制作的古琴,以及周诗人挥毫泼墨的诗词歌赋。

    这些作品,或气势磅礴,或清新雅致,或豪放不羁,无一不展现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与之前保守派死气沉沉的“传统”形成了鲜明对比。

    展览一经开幕,便吸引了众多百姓前来观看。

    他们或驻足欣赏,或低声议论,或啧啧称奇,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好奇。

    王秀才忙前忙后,热情地为百姓们讲解每一件展品的寓意和背后的故事,赵夫子则维持着现场秩序,确保展览顺利进行。

    “这山水画,画得真好啊,跟真的一样!”一位老大爷指着孙画家的泼墨山水,由衷赞叹。

    “这首诗,写得真豪迈,听得我热血沸腾!”一位年轻人听完周诗人的诗歌朗诵,激动不已。

    看着百姓们对文化如此渴求,茅义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他的文化复兴之路,走对了。

    然而,好景不长。

    就在展览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意外发生了。

    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混入人群,趁人不备,将几幅孙画家的画作撕破,还将吴琴师的古琴推倒在地,琴弦崩断,发出刺耳的声响。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现场一片哗然。王秀才和赵夫子立刻上前阻止,却晚了一步。

    “是谁干的?!”王秀才怒吼道。

    人群中,几个保守派的文人冷笑一声,阴阳怪气地说道:“这些伤风败俗的东西,就该被毁掉!”

    “你们……”王秀才气得浑身发抖。

    消息很快传到了茅义耳中,他脸色阴沉,目光如炬。

    他知道,这是保守派的反扑,他们害怕文化复兴会动摇他们的地位,所以才会采取如此卑劣的手段。

    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压力和保守派的恶意中伤,茅义并没有慌乱。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

    他走到被破坏的展品前,弯腰捡起一块破碎的画布,紧紧地攥在手中。

    “李大儒,”茅义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备笔墨。”

    李大儒立刻铺开宣纸,研好墨,递上饱蘸浓墨的毛笔。

    茅义提笔,在洁白的宣纸上写下一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破!

    字里行间,蕴含着茅义的愤怒,更蕴含着他破除一切阻碍,推进文化复兴的决心。

    他将写好的字高高举起,面向众人,朗声说道:“今日之事,我已尽收眼底!尔等鼠辈,竟敢如此猖狂,破坏我朝文化复兴之大业!”他语气一顿,目光如刀,扫过人群中那几个鬼鬼祟祟的保守派文人,“本王绝不会姑息!”

    随后,茅义当场挥毫泼墨,写下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诗中表达了他对文化复兴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破坏者的严厉谴责。

    诗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听得在场百姓热血沸腾,纷纷叫好。

    就连原本一些对茅义的改革持观望态度的人,也被他的气势所感染,开始对文化复兴充满了期待。

    “明日,本王将在王府举办一场更大的文化盛会,”茅义的声音响彻广场,“届时,欢迎所有热爱文化之人前来参与!”说罢,他将手中的毛笔一掷,转身离去。

    只留下众人议论纷纷,期待着明日盛会的到来。

    李大儒走到王秀才身边,捋了捋胡须,意味深长道:“王爷这一招,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