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书当反派,我们一家都是权臣 > 第74章 刘家

第74章 刘家

    昔日司马昭灭蜀之后,便封后主刘禅为安乐公。

    甘陵王刘永一脉,也跟随蜀汉宗室迁到了安乐县。

    后永嘉之乱,昭烈帝血脉被屠戮大半。

    甘陵王后代迁居洛阳,之后世代在此居。

    之后五胡乱华,鲜卑拓跋部入主中原,建立魏国。

    刘氏一族便被提拔入朝为官,不过仅仅是拓跋家对中原士人彰显大度。

    之后太和帝改制,改拓跋为元姓,废鲜卑习俗。

    其他鲜卑姓氏,大多都更改为汉姓。

    只剩下独孤、宇文两个复姓,为鲜卑姓氏。

    虽恪守鲜卑姓氏,但行事作风已和汉人无异。

    不过此时,朝堂上依旧是鲜卑人占据高位,仅有少数汉人门阀,会被朝廷提拔。

    鲜卑人与汉人也极少通婚,汉人在军中更是难升高位。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六镇之乱,六镇藩兵打作一团乱麻。

    鲜卑豪族和汉人士族都死伤惨重,鲜卑士兵也损失颇多。

    此时,刘谌和刘预的父亲刘武挺身而出,带领麾下将士平定内乱,从而登上高位。

    平乱之后,刘武拥立现在的元庶人为皇帝,并领大司马,录尚书事。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都督中外诸军事。

    到此时,刘家才算真正的掌握了实权,也是在这个鲜卑人建立的朝廷中,汉人第一次登上了高位。

    自此之后,上品皆鲜卑的格局被打破了,刘武大力提拔了许多汉人士族和汉人武将,与鲜卑派系抗衡。

    如今,朝堂上许多汉人官员,都是那时候提拔起来的。

    至于为什么现在又都开始敌视刘家,那还要从刘谌掌权开始。

    刘武被刺杀身亡后,刘谌领大将军,任叔父刘士制为司空,录尚书事。

    并且带兵进入皇宫,废了魏帝为元庶人,拥立陈王元天昊为帝。

    并且借着掌握权柄,清算了一大批官员。

    虽然刘谌的本意是杀鸡儆猴,清算元庶人一系的官员。

    可刘谌性格强势,因此在清算过程中难免范围大了亿些。

    因此,朝中官员人人自危,哪怕是原本属于刘家一系的官员也开始离心。

    直到原身担任五官中郎将,这才保下了许多官员。

    而刘预取代原身之后,开始正式介入朝堂,才缓和了大将军一系和百官的矛盾。

    而刘家,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势力开始扩张,跻身豪族之列的。

    虽然不像那些士族门阀一样有上百年传承,但是因为其家族主君掌权,无人敢小觑。

    如今的家族主君是刘士制,不过因为刘士制和刘谌都在朝围观,所以家族事务交给了四弟刘连城。

    无论威望还是辈分,都是目前族中最高的。

    不过还是那句话,刘连城在族中有没有权力,终究是要看刘谌兄弟俩和刘士制认不认的。

    刘预如果不顾其他族人的想法,不管家族离心离德等等负面影响,他完全可以强行剥夺刘连城的权力。

    毕竟刘连城并非族长,只是族老。

    所谓族老,指的是族中威望高、辈分高的长者。

    本质上,是族中上下都认可的,能够辅佐主君治理家族的人。

    说白了,就是没有合法权力的人,他的权力来自族长的授权。

    而刘谌和刘预,是刘家宗族的少君,对家族是有治理权的。

    所以刘预无论在朝中还是在族中,权力都比刘连城大。

    只是顾忌他是长辈,才没有撕破脸而已。

    “族老,我夫之事,到底如何?”

    族中,一妇人站在刘连城面前,问道。

    刘连城摸着胡须,笑道:“放心好了,二郎已经答应,会带着恢儿回族中的。二郎毕竟是我的侄儿,我这个叔父说话,还是有些分量的。”

    说着,他看了看外面:“说起来,也该到了。”

    “回来了,回来了!”

    此时,一族人跑了进来:“族老,三位公子回来了。”

    “三位?”刘连城一愣。

    那族人说道:“正是,仲安少君、道则、道和二位公子,都回来了。”

    “这”

    刘连城眉头一皱,便意识到此事并不简单。

    “快快随我出去迎接。”

    他很快反应过来,连忙带着人出门迎接。

    “哎呀呀呀!二郎啊!”

    在刘预的视角,就看到自己的四叔迈着欢快的小碎步朝自己跑来。

    刘预也迎了上去,拱手道:“拜见叔父。”

    “诶!二郎不可如此,你是族中少君,不可如此见外。”刘连城笑眯眯的说道。

    刘规和刘思之也朝刘连城拱手:“拜见叔父。”

    刘连城笑着点头:“道则、道和这许久不见,长高不少啊。”

    说着,他看了看三人后面。

    刘规与刘思之对视一眼,都强忍着笑意。

    “这不知恢儿他”

    “叔父,还请召集族中长者去祠堂,我有要事相商,”刘预对刘连城说道。

    “额好好!”

    话被直接堵了回去,刘连城像吃了苍蝇一般。

    不过既然刘预回都回来了,那有的是机会。

    刘连城也不急,立刻派人去召集族中长者。

    族中祠堂,刘预和刘连城分别坐在左右首位,其余长者在下方落座。

    刘规和刘思之二人,与门口守卫。

    “在座诸位,乃预长辈。今日召诸位前来,是有大事相商。”刘预看着众人说道:“我与主君和大将军商议过,认为宗族子弟不可不用。因此,此次回来,是要选一批愿意从军的宗族子弟入军。当然了,若是愿意从政的族人,也可以先入我中领军府为府官。”

    “额呵呵呵,如此甚好,少君这就选人吧。”长者刘璞率先说话,按照辈分他也是刘预的堂叔。

    只不过是庶出,因此两人的关系有点远。

    刘连城瞪了刘璞一眼,说好的大家一起先问刘恢的事,怎么这家伙准备开摆了?

    这庶出的,就是靠不住。

    “少君,听说大将军将刘恢抓起来,发配到先登营中了?”长者刘佑此时开口。

    刘预早有预料,因此丝毫不慌,说道:“此事我倒是知道,刘恢走私武库军械,勾结突厥人贩卖人口,自是要抓。”

    “这毕竟是同族血亲,刘恢又是少君侄儿,少君何不劝劝大将军?”刘佑说道。

    刘璞此时也反应过来,说道:“是啊少君,刘恢担任北地太守,卖的是他元氏之物,害的也非洛阳父老。我刘家世居洛阳,何至于此?纵使有错,带回族中责罚便是,何至于发配到先登营中遭罪呢?”

    “也好,那就召集族中年轻族人,将诸位叔伯的想法,告知他们,如何?”刘预点了点头,对众人说道。

    “这”刘佑和刘璞对视一眼,纷纷看向了刘连城。

    刘连城看向刘预:“二郎,此事不必如此大动干戈吧?”

    刘预笑了笑说道:“四叔,刘恢是大将军和主君商议后处置,我纵有心救之,也该师出有名才是。我看不如召集年轻族人商议,大家都希望刘恢免罪,我也好劝说大将军。”

    说完,也不等众人回应,便喊道:“道则、道和,召集族人到祠堂。”

    “是,兄长!”

    根本不给长者们机会,立刻出了祠堂召集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