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阔虽如此说着,但心里仍盘算着如何收服秦梦希。
200多年前,秦皇后那般厉害,不也嫁给了四皇子赵靖昱。
“商都郡郡守周怀荣就是个蠢货,有坪西村这样的助力却不知依靠。
若他不先逃跑,大乾军队在抵御南疆倭寇时怎会突然撤退?让倭寇追着大乾士兵跑,残害百姓,真是愚不可及!”
赵阔抱怨着商都太守的不作为,正因如此,大乾败兵才会进攻安南县,惊醒了一直沉睡在坪西村的力量,否则自己恐怕早已打进京城当上大乾皇帝,今日又怎会受梦希的气。
梦希等人离开赵阔所在的城池后,快马加鞭回到红旗军营。
梦希一回来,宋盛就领来一人,此人来历不凡。
200多年前,宋家老太爷宋立正千里迢迢前往京城,为朝廷献上马蹄铁和马镫,最终却死在京城。
他的好友刘勋是朝中大臣,清正廉洁。刘勋便让大儿子刘远尧替自己扶棺,送宋立正回坪西村。
这一来,刘远尧就再也不愿离开,受秦瑜影响,他在坪西村学堂待了一年,之后带着自己的学生周游全国,花费十年时间编纂了大乾第一部汉语拼音词典。
这部词典涵盖了大乾所有常用和不常用的汉字,有注音、组词、注解,就如同现代汉语词典一般。
这部字典一直沿用至今,几乎未曾修改,因为刘远尧为求一字释义准确,十年间走遍大江南北,与天下名士大儒探讨,其中每个字都经过上百次修改注释,才成就了这部大乾字典。
宋盛带来的这人正是刘元尧的后人。
编制字典后,刘远尧成了受人敬仰的大儒,后来随着秦瑜离世,刘家也淡出朝堂,一心教书育人。
这两百多年来,刘家人和坪西村人一样,从未过问朝堂之事,一心钻研学问,出了数位名声响亮的大儒。此刻站在梦希跟前的名叫刘文仲,他是来投奔梦希的。
刘家有祖训:非天下大乱,刘家绝不出世。
如今天下大乱,刘文仲半年前就开始盘算,是出世匡扶朝廷,还是投奔南疆赵阔,他从没想过投奔辽国和倭寇。
就在他犹豫不决时,他收到消息,坪西村起兵了,他顿时眼前一亮。
‘两百多年前先祖跟着坪西村秦家才有了后世的辉煌,那我效仿老祖宗不就好了?’
想到这儿,他多日的郁结瞬间消散,但他并没有贸然出山,而是要观察一下,坪西村是否还是那个为天下百姓做主的坪西村。
经过这几个月的观察,他得出结论:‘姑奶奶智谋魄力与记载上的秦皇后不相上下,秦皇后爱民如子,梦希为了百姓带兵把倭寇打得抱头鼠窜,让百姓不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姑奶奶,这位是刘文仲,刘大儒!”宋盛介绍道。
梦希自然听过刘文仲的名字,一听介绍,不等刘文仲行礼,就欣喜地走上前,拉住刘文仲的胳膊,来到茶桌前。
“来,来,来,坐下喝茶。刘先生,你来的正好,我现在正缺谋士,你可愿留下来与我共谋大业,让百姓从此过上人人平等的太平日子!”
‘人人平等?好像在哪里见过这四个字!’刘文仲陷入思索,一时却想不起来。
其实梦希身边并不缺谋士,要知道坪西村拥有大乾一流的教学水平和军校,找个军师谋士并非难事。问题是他们都不如刘文仲。
刘文仲年仅十岁时名声就传遍大乾,12岁就编撰了一本《治国安民册》,当时的大乾皇帝看后非常喜爱,奖赏了刘家不少好物,还想让刘文仲入朝为官,却被刘家拒绝。
随着刘文仲成年,到中年,他的学生已桃李满天下,他被称为当世第一大儒,无论是治国还是军事谋略,都令人赞叹不已。
梦希也看过他编撰的《治国策》《治军练兵》《国际外交》等书,其中很多观点她都非常赞同,虽有极少部分不赞同,但不影响整体格局。
200多年前坪西村的部曲在天下大定后,朱俊武、何海兵、贺国开就开始下西洋,国际外交在那时就被重视起来。
梦希的热情让刘文仲有些受宠若惊。
“姑奶奶,我自己来就好,我自己来!”刘文仲忙说道,梦希给他沏茶,他忙站起来要自己动手。
“无妨,刘先生,我刚说过,人人平等,我们都是一样的,以后你叫我梦希就好,不用叫我姑奶奶。”
其实刘文仲叫她姑奶奶也正常,刘家不参与朝政,人丁兴旺,按照辈分算,刘文仲比梦希小好几辈。
“姑奶奶客气了,人人平等,但辈分不能乱,所以我还是叫你姑奶奶吧!”
梦希从不勉强别人,自己本就是个不知活了多少年的老妖怪了,受得起。
“那行吧!随你!先生对当下我要进攻北疆,与辽国和倭寇国开战一事怎么看?”
刘文仲想了想,问道:“姑奶奶与赵阔没谈拢?”
梦希点头:“没有,现在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时候吗?显然不是,赵阔一心想着先把赵贞拉下马,自己当大乾皇帝,然后再祛除倭寇和辽国人。”
“嗯!这么说来赵阔是个鼠目寸光的人了!”
梦希笑道:“先生你说得太对了!他就是鼠目寸光,这样的人能当南疆之主真是奇怪。”
刘文仲点头:“以红旗军目前的兵力,若要单独对抗辽国和倭寇,确实有些难度,就怕到时朝廷的士兵也来围攻我们,如果那样,我们恐怕会陷入两难境地。”
“嗯!正是考虑到这些,我才去找赵阔合作,没想到他不同意!那先生有什么高见?”
“我知道姑奶奶与朝廷有仇,但现在国难当头,不如先与朝廷联合,赶走外敌再说,如何?”
倭寇制造改进大炮的速度非常快,后来若不是梦希有空间能力搬空了倭寇的军火库,他们怎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就把倭寇赶到北疆辽国那边。
“不行!我不同意,我秦家永远不会向朝廷妥协,哪怕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