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安从满仓家出来后,一连几天,他都去了附近的村子招工,想继续组建施工队。
他走街串巷问了很多人,人家都表示现在有了自己的耕地,不想出去东奔西跑。
几天下来,玉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只招到了一个人。
那人还是个好吃懒做之人,天天做梦想着能有人白给他钱花。这样的人进了施工队,怕是还得耽误工程进度。
玉安无奈,只得先暂时搁置组建施工队的事,回到家和老爹一起种地。
满仓在县图书馆待了几天,查阅了一些种植葡萄的专业知识。
过几天,县里的技术人员就要到下河村,为村民们讲解种植葡萄的事了。满仓想着自己先来看看,省的到时候听不懂,种出的葡萄不成样子。
毕竟,种植小麦和玉米时间久了,突然接触到新的作物,对它的生长环境和喜好都不了解,一时间恐怕很难适应。
几天后,葡萄树苗到了。
村民们看着眼前光秃秃的树苗,傻了眼。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葡萄树苗,到现在,他们连葡萄是什么样还没见过。
“这小树苗确定今年能结果吗?”
村民们有些疑惑。
“乡亲们,这个是不能的,最少得等到明年才能结果。”
县里来的技术人员现场解答疑问。
村民们一听,炸锅了,集体要找周支书讨个说法。
大队部出面让大伙用一半耕地种粮食,另一半种葡萄,本意是好的,可事先并没说明葡萄树结果得最少两年时间。
现在,小麦的播种时间已经过了,补种是不可能的了。空出的一半耕地本来要种葡萄,可是现在才知道它当年结不了果,那就等于村民们今年的收入只有往年的一半。
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大队部,嚷嚷着要让周支书赔偿他们的损失。
“周晓明,你这不是骗我们吗?你弄来的葡萄树苗,得等两年才结果,那我们今年怎么办?”
年轻人火气大,当场质问起了支书。
要不是县里技术人员在场,按照周支书的脾气,这几个小子少不了挨一顿数落。
经过技术人员说明,周支书才知道,葡萄树苗当年结不了果。
“唉呀,这是我周晓明的失职啊。各位乡亲,对不住,对不住。”
知晓事情的周支书,连忙给乡亲们道歉。
可是现在,道歉是其次的。得想想办法,看看空出来的一半地种什么作物,挽回损失,才是主要的。
“这样,大伙先回去,我和县里的技术人员想想,能补种什么。明天,我周晓明给大伙一个交代。”
众人这才散去。
满仓被周支书留了下来。
他脑子灵活,说不定能有好主意。
“周叔,我倒是有个想法,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
周支书忙让满仓说说看,成不成再考虑。
“咱庄稼人之前不都种菜吗,像茄子、辣椒啥的,这些作物当年都能结果。要是能让大伙在留出的空地上种蔬菜,也算勉强挽回点损失。”
周支书越听越满意,不愧是年轻人。
“那葡萄树苗怎么办?”
县里的技术人员为难了。
要是下河村没有把葡萄树苗种上,他们回去没法交差。
“这好办,先种葡萄树苗,然后在边边角角的地方种菜,临时过度一年还是没大问题的。”
周支书给技术人员作出承诺。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办法有了,当务之急就是让周支书说服村民,按照他和满仓商量的做。既要保证县里的项目落地,还要保证今年村民们填饱肚子。
第二天,村民们来找支书要交代了。
周支书把昨天商量的结果告诉了大伙。
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接受支书提出的办法的人占绝大多数,只有零星的十几户人家想把空出的一半耕地都种上蔬菜。
这样也不是不可以。
只要下河村能种植葡萄,数量多少不打紧。
况且,都分田到户了。人家私人想都种上蔬菜,大队部也没有权利去管人家。
在大队部的组织下,下河村的人们陆续种上了葡萄苗。技术人员又利用几个下午,给大家集中讲解了种植葡萄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周支书又去县里,采购了一批辣椒苗、茄子苗、黄瓜苗,回村免费发放给大伙种植,以此来尽量减少损失。
村民们又利用耕地的边角地带,把上一年储存的南瓜籽、冬瓜籽拿出来补种。
这样,等到秋收时,除去要交的公粮,再加上补种的蔬菜,一家人的口粮也能满足。多余出的蔬菜,还可以拿到集市上换成钱,补贴家用。
补种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下河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清晨,大人们或扛起锄头,或背上背篓,下地干活。小孩子背起书包,装上干粮,去村里的小学上课。老人们在家做做饭,收拾收拾卫生。
……
只是,大伙没想到,接下来,一个更大的问题就要来了。
开春补种时,由于种植了大量的蔬菜,远远超过了自家需求。
拿到集市上卖,每家每户的种类几乎都一样,导致蔬菜滞销。
这可愁坏了人。
两口子打架的,公婆不满儿媳妇的,借着由头挑起邻里矛盾的,问题全出来了。
周支书每天不是去劝架,就是在去劝架的路上。
支书为了劝架,脸上还被孙家媳妇挠出了印子。
这么下去不是办法。
眼看地里的蔬菜都快烂了,再不采摘就得当肥料了。
这次,轮到周支书带着礼品去找满仓了。
“大侄子,你出去的次数多,见多识广,这次你无论如何都得帮帮叔。”
就算支书不来找满仓,满仓也是要帮的。他们家的蔬菜也卖不出去,他也很着急。
“叔,咱村今年产的菜多,县里的人就那么些。要想把菜卖出去,就只能往更大的市场走,去市里卖菜。”
听着满仓头头是道的分析,这会儿,周支书已经后悔了。
他后悔当初没有立刻马上给满仓批宅基地。
第二天凌晨,由周支书带队,每户挑出两名年轻人,轮流挑着蔬菜,步行前往市里的集市卖菜。
当天,由于周支书他们初来乍到,不了解市里的市场行情,蔬菜销量并不比县里强。
到了晚上,他们才勉强卖掉了菜,拖着疲惫的身子回了家。
回村后,周支书他们吸取了早上的教训。去邻村借来了几台拖拉机,加上下河村自己的,足以把菜用车拉到市里了。
次日,他们比前一天早到了一个多小时。正好赶上城里人早上出来买菜,不到中午,所有人家的蔬菜就销售一空,价钱还比县里的高。
来来回回忙活了半个月,下河村滞销的蔬菜,算是卖出去了。
周支书逐渐意识到,从他去县里引进葡萄树苗开始,到补种蔬菜,再到去市里卖滞销的蔬菜,都是因为他不了解实际情况造成的。
而这些危机,提出解决办法的,是满仓这个年轻人。
周晓明在大队部的屋里,来来回回走了很久,像是在思考一个很为难又不得不办的事情。
直到半夜,他才关了灯,走出了大队部的院子。
此刻,他的心里,有了新的想法。